第484章 “二号首长”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定了!

  就这么定了!

  一场牵动无数人心弦、引发无数人活动的市委书记秘书人选之争,竟然以这样一种近乎平淡的方式,落在了一个事前最不被看好的年轻人身上!

  没有激烈的讨论,没有复杂的权衡,甚至没有给他这个秘书长太多置喙的余地。

  郑书记就这么干脆利落地拍板了。

  王秘书长压下心头的震动,连忙躬身应道:

  “是,郑书记!我明白了!我这就安排!”

  “嗯。”

  郑仪点了点头。

  “尽快办理相关手续。让他……下周一来报到吧。”

  他的语气依旧平淡,仿佛只是安排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  “是!请郑书记放心!”

  王秘书长不敢怠慢,立刻退出去着手安排。

  几天后,一纸低调的调令,从市委组织部发出,飞向明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:

  “经市委研究决定,赵希言同志任中共明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(试用期一年),免去其明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职务。”

  没有提及“担任郑仪同志秘书”的字样。

 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,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这个职位,就是为服务市委书记而设的。

  赵希言,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开发区办公室主任,一跃成为了明州官场最炙手可热的“二号首长”!

  消息传开,自然又是一番暗流涌动,议论纷纷。

  有惊讶,有不解,有羡慕,也有嫉妒。

  但更多的人,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名叫赵希言的年轻人,试图找出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的“秘密”。

  而对于赵希言本人来说,接到调令的那一刻,他站在开发区管委会那间熟悉的办公室里,久久无言。

  巨大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,瞬间席卷了他。

  喜悦吗?

  有的。

  这无疑是组织上对他能力和品行的最大认可,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机遇。

  惶恐吗?

  更有。

  市委书记秘书,这个岗位责任太重,要求太高,牵涉太广。

 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,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那份无处不在的关注和压力。

  他想起了郑书记那句看似平淡的“回去好好工作”。

  原来,那真的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。

  命运的车轮,就这样以一种他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,突然加速,将他推上了一个全新的、充满挑战与未知的舞台。

  他没有时间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中。

  交接工作,熟悉新的环境,适应新的角色……

  一切都需要他快速完成。

  他再次拿出了当年复读考大学时的那股狠劲,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,投入到新的挑战中。

  而就在赵希言悄然完成角色转换,开始熟悉市委大院错综复杂的人事和运转规则时,明州政坛的另一件大事,也正以雷霆万钧之势,迅速推进。

  郑仪在常委会上力主推动的“明州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”,在经过紧锣密鼓的方案完善、部门协调和上报审批后,终于获得了省委的原则性同意!

  虽然正式的批文和详细的政策清单还需要时间,但“原则同意”这四个字,如同一声发令枪响,标志着这项承载着明州未来希望的宏大工程,正式进入了落地实施的快车道!

  明州市委、市政府立刻行动起来。

  成立了由郑仪亲自担任组长,张林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,相关市委常委、副市长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。

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简称“试验区办公室”,与先前确定的试验区管委会筹备组合署办公。

  而管委会主任兼筹备组组长的人选,也毫无悬念——正是先前在临川县挂职副书记、表现出色的陈匣!

  这日,陈匣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外出考察,风尘仆仆地返回明州。

  他此行是带领一个精干的小组,专程赴南方几个改革前沿城市的试验区学习取经。

  收获颇丰,也感触良多。

  飞机一落地,他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放回住处,便直接让司机开车赶往市委大院。

  他要第一时间向郑仪书记述职,汇报考察成果和自己的思考。

  车子驶入市委大院,陈匣快步走向主办公楼。

  他的步伐稳健有力,眼神锐利,透着一股干事创业的急切和兴奋。

  试验区这块“大蛋糕”终于落到了他的手里,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脚,干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,也不辜负郑书记的信任。

  来到郑仪书记办公室所在的楼层,陈匣熟门熟路地走向那间熟悉的办公室。

  却在门口,被一位陌生的年轻人拦住了。

  “您好,请问您找郑书记有什么事?”

  年轻人站在办公室外间的秘书工位旁,语气平和,面带微笑,但姿态却是不卑不亢的阻拦。

  陈匣愣了一下,这才注意到,原来周扬的位置,已经换人了。

  他快速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。

  三十岁上下,个子不算很高,但身姿挺拔。

  穿着合体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,戴着副无框眼镜,面容清秀,眼神沉静。

  这就是新任的市委书记秘书,赵希言?

  陈匣心中瞬间闪过关于这个年轻人的零星信息:

  京城大学高材生,开发区出来的,据说背景简单,能力不错,是郑书记亲自点的将。

  他立刻调整了表情,脸上露出客气的笑容:

  “是赵主任吧?你好,我是陈匣,试验区管委会的。我刚从外地考察回来,有重要情况需要向郑书记当面汇报。”

 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自然而然的熟稔和急切,试图拉近距离,并强调事情的重要性。

  赵希言看着眼前这位风头正劲的“试验区新贵”。

  陈匣的名字,他自然不陌生。

  在他入职前恶补郑书记关于试验区规划的讲话和文件时,就多次看到过这个名字。

  知道他是郑书记颇为器重的年轻干部,也是试验区蓝图的关键执行者。

  此人年纪轻轻,但能在临川“配合”刘航做出成绩,得到郑书记青睐,绝非等闲之辈。

  此刻见面,果然感觉其言行举止间,自信十足,甚至带着几分锋芒。

  如同宝剑藏于匣中,虽未出鞘,但寒光已隐隐透出。

  “陈主任您好,久仰。”

  赵希言微微颔首,语气依旧平和。

  “郑书记正在里面和发改委的同志谈事情,估计还需要一点时间。要不……您先在旁边会客室稍坐片刻?”

  他的安排合情合理,既说明了情况,也提供了解决方案。

  陈匣虽然心急,但也知道规矩。

  他看了一眼紧闭的书记办公室大门,点了点头:

  “好吧,那就有劳赵主任了。”

  “您客气。”

  赵希言引领着陈匣,来到旁边的小会客室,给他倒了杯水。

  “陈主任这次外出考察,想必收获很大吧?”

  赵希言并没有立刻离开,而是看似随意地寒暄了一句。

  陈匣正憋着一肚子的话想向郑书记汇报,此刻见到这位新上任的“二号首长”,也有心借机试探一下,看看这位新秘书的深浅,顺便也能提前透透风。

  于是他接过水杯,笑着说道:

  “收获确实不小!南边那几个地方,思想是真解放,胆子是真大!很多改革举措,看得我们是又惊又喜,也倍感压力啊!”

  他说话节奏很快,带着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。

  “比如他们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,推出‘秒批’制度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!”

  “还有在要素配置上……”

  陈匣侃侃而谈,将他此行看到的、学到的精华部分,择要说了出来,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些前沿做法的赞赏和急于在明州推广的迫切。

  他一边说,一边观察着赵希言的反应。

  他想看看,这位新秘书,是对这些具体的经济改革举措感兴趣,还是一窍不通?

  赵希言安静地听着,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,不时点点头,表示在认真倾听。

  但他的眼神始终平静,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惊讶或兴奋。

  直到陈匣说完,他才缓缓开口,语气不疾不徐:

  “南方的经验确实值得学习。不过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每个地方的发展阶段、资源禀赋、文化土壤都不同,完全照搬恐怕会水土不服。”

  他顿了顿,看着陈匣。

  “郑书记多次强调,我们的试验区,要探索的是符合明州实际、能够解决明州实际问题的新路子。关键是要找准我们自己的‘病根’,开对我们自己的‘药方’。”

  这番话,说得十分平和。

  但落在陈匣耳中,却让他有些惊讶。

  这个赵希言,不简单!

  他并没有被南方那些花哨的改革名词所迷惑,反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——因地制宜。

  而且,他巧妙地引用了郑书记的指示,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,又显得十分得体。

  这份冷静和洞察力,与他的年龄和看似温和的外表,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

  陈匣原本带着几分展示和试探的心态,此刻不由得收敛了几分。

  他感觉,这位新秘书,或许不像周扬那样冷峻直接,但心思之缜密、看问题之透彻,恐怕犹有过之。

  周扬是高效务实的“执行官”,而这位赵希言,更像是一位沉静的“观察者”和“思考者”。

  他那种宁静致远的气质,并非真正的与世无争,而是源于一种看透本质后的清醒和定力。

  “赵主任说得对!”

  陈匣立刻调整了策略,语气变得更为诚恳。

  “学习借鉴是必要的,但最终还是要落到明州的实际问题上。我这次考察,也重点思考了如何将外地的先进经验,与我们明州的产业基础、区位特点相结合……”

  两人就在这会客室里,看似随意地交谈起来。

  陈匣依旧锋芒暗藏,极力展现自己的思路和干劲。

  赵希言则始终保持着那份宁静,偶尔插话,点到即止,却总能切中要害。

  各有心思,互相试探,却也都在这次短暂的交谈中,对对方有了一个初步的、深刻的印象。

  就在这时,郑仪办公室的门开了,发改委的几位领导走了出来。

  赵希言立刻站起身:

  “陈主任,郑书记那边应该结束了,我去通报一声。”

  “有劳赵主任。”

  陈匣也站起身,整理了一下衣领,深吸一口气,准备迎接即将开始的、至关重要的述职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11462/560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