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1章 艾米的请求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她激动地抓住琳达的手,眼睛闪闪发光:“琳达!我决定了!我不只是想品尝,我想学!我想跟苏先生学习做中餐!哪怕只学一道菜,比如这个神奇的山药汤或者这个漂亮的糕点!我想知道它们是怎么从这样一根‘棍子’变出来的!这比只是吃,要有意思一千倍!”

  琳达看着好友兴奋得几乎要手舞足蹈的样子,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,用略带调侃的语气泼了盆“冷水”:“我的大小姐,你呀,还是先洗洗睡吧。学中餐?你以为是你平时做沙拉、烤面包那么简单吗?那讲究可多了,刀工、火候、调味…复杂着呢!你这三分钟热度的性子,别到时候切菜切到手,炒菜溅到油,没两天就打退堂鼓了。”

  艾米的中文水平还不足以完全理解“洗洗睡吧”这句俚语的确切含义,但她从琳达的语气和笑容里,清晰地感受到了不以为然的调侃。

  她像被戳破的气球,高涨的情绪瞬间低落了一些,小声嘟囔着:“可是…我是认真的呀…”

  但她没有再争辩,只是把这个炽热的愿望暂时压在了心底,想着:没关系,我会用行动证明我不是一时冲动。

  回到酒店,艾米迫不及待地拿出苏浩泽赠送的、已经真空包装好的山药,摩拳擦掌,准备大干一场。

  她谨记苏浩泽的提醒,找出了酒店厨房配备的一次性手套,全副武装,开始了她的“厨艺初体验”。

  然而,理论和实践之间,隔着一道名为“手忙脚乱”的鸿沟。

  尽管戴了手套,但在试图给那滑不溜秋的山药去皮时,粘液还是不小心溅了一点到手背上。

  起初还没感觉,过了一会儿,那片皮肤开始传来一阵阵明显的刺痒感。

  “oh!好痒!真的痒!”艾米惊呼起来,想起苏浩泽的叮嘱,又是懊恼又是佩服,“mr. Su 说得对!这可不是开玩笑的!”

  她赶紧用清水冲洗,但刺痒感并未完全消失。

  无奈之下,她只好哭丧着脸给琳达打电话求助:“琳达…救命…我的手…好痒…那个山药…它攻击我!”

  电话那头的琳达听完艾米带着哭腔的描述,简直是哭笑不得,但还是立刻赶到了酒店。

  看到艾米戴着歪歪扭扭的手套、对着案板上那根“不听话”的山药和一小片泛红的手背欲哭无泪的样子,她一边摇头叹气,一边认命地卷起袖子。

  “来来来,大小姐,靠边站,看我的。”琳达接过“指挥权”,她虽然厨艺不算精湛,但基本的处理食材还是没问题的。在琳达的指导和帮助下,两人一番折腾,总算把那两根山药去皮、切成了大小不一的块,按照苏浩泽说的最简单的方法——清蒸。

  等待的过程中,厨房里弥漫着淡淡的、属于山药本身的清甜香气。

  当锅盖掀开,蒸汽氤氲中,那盘虽然形状不甚美观、甚至有些“惨不忍睹”,但散发着热气和天然食物香气的蒸山药出炉时,艾米还是激动地欢呼起来!

  她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放入口中,山药粉糯清甜的本味在舌尖化开。

  虽然远不如“膳时记”的出品精致,但这是她自己在琳达帮助下亲手做的!

  这种成就感,是无与伦比的!

  “它不漂亮,但味道很真实!而且是我做的!”艾米兴奋地拍照,发给远在国外的家人和朋友,配上长长的文字,分享这次“惊险”又充满乐趣的烹饪经历。

  果然,收获了一连串的惊叹号和赞美,大家都对她居然亲手做出了“中国神秘健康食物”感到不可思议。

  家人的鼓励和成功的喜悦,如同添柴加火,让艾米想要系统学习中餐的愿望更加炽热和坚定。

  她不仅仅满足于自己摸索了,她想要真正地、系统地学习。

  第二天,艾米再次来到了“膳时记”悦动新天地店。

  这一次,她的目标明确,神情也不同于昨日的游客般的兴奋与好奇,而是带着一种郑重的决心。

  她直接请求见苏浩泽。

  当苏浩泽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,艾米深吸一口气,用尽可能清晰、诚恳的中文,一字一句地说道:

  “苏先生,您好。再次打扰您。昨天,我回去尝试了自己处理山药,虽然…结果有点糟糕,”

 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伸出手背展示那几乎看不见的红印,“但我更加确定,我非常、非常喜欢中餐,喜欢它背后的文化和智慧。所以,我有一个冒昧的请求——”

  艾米顿了顿,眼神无比认真:“请问,我是否有机会,可以跟着您,或者店里的厨师,系统地学习一些中餐的基础知识?哪怕只是几道最简单的家常菜?我不是一时冲动,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。

  我相信,由我这样一位外国学习者,将学习中餐的经历、感受到的文化,用我的方式和视角分享给我的朋友、我的社交媒体粉丝,或许能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交流。

  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外国人,能更容易地理解、接近、甚至爱上中餐和华国文化。”

  艾米的话,让苏浩泽微微一怔,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惊讶。

  他确实没料到这位外国友人会提出如此正式的学习请求。

  然而,他并没有立刻回绝。

  因为他从艾米的眼神中,看到了超越一时兴起的认真和热情。

  更重要的是,艾米无意中展示的“优势”,精准地触动了他商业布局中一个正在构思的环节。

  海外市场的文化传播与影响力构建。

  “由外国学习者亲身实践并分享”,这无疑比品牌自身的宣传更具亲和力与说服力。

  这对于正在开拓海外联名市场、并希望将“悦动新天地”街区乃至天海市打造成有国际吸引力文旅目的地的“膳时记”来说,是一个颇具想象空间的契机。

  若能成功,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  苏浩泽沉吟了片刻,目光温和却带着审慎,看着艾米,缓缓开口:“艾米女士,感谢您的厚爱和信任。您的这个想法……很有意义,也很大胆。不过,系统学习厨艺并非易事,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
  这样吧,请给我一点时间考虑一下,我们也需要评估一下如何安排,才能既满足您的学习愿望,又不影响餐厅的正常运营。可以吗?”

  艾米听到苏浩泽没有直接拒绝,反而认真考虑了可能性,心中顿时燃起巨大的希望。

  她连忙点头:“当然可以!谢谢您愿意考虑!我可以等!无论结果如何,都非常感谢您!”

  看着艾米充满期待离开的背影,苏浩泽陷入了思考。

  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,似乎为“膳时记”的文化输出之路,推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窗户。

  而这扇窗后,会是一片怎样的新天地呢?

  送走艾米后,苏浩泽没有立刻回复,而是回到了办公室。

  他需要冷静地权衡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。

  他深知,收徒传艺,尤其是在餐饮行业,绝非小事,这不仅关乎技艺传承,更关乎品牌声誉和教学者的责任心。

  他需要听听核心团队的意见。

  他首先拨通了合伙人赵明生的视频电话。

  屏幕那头的赵明生听完苏浩泽的简述,哈哈一笑,带着他惯有的江湖气魄和乐观:“苏老板,这是好事啊!这说明咱们‘膳时记’的魅力都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了!艾米这人我接触过,有热情,脑子活,是个做设计的人,审美在线。

  她主动想学,这是送上门的文化输出渠道啊!要我说,可以收!不用搞得太正式,就当是个‘文化交流体验生’,让陈厨或者底下的师傅稍微带一带,指点一下基础就行。

  万一她真学出点门道,或者哪怕只是把学的过程用她的方式分享出去,对咱们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就是个活广告!成本不高,潜在收益可不小,这买卖划算!”

  接着,苏浩泽叫来了助理金子明。

  金子明听完,推了推眼镜,迅速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利弊,语气客观而冷静:“苏总,赵总的看法有道理,从品牌传播和潜在市场机会角度看,确实存在利好。一位外国友人系统学习并分享中餐制作,故事性强,易于传播,能有效提升品牌在国际层面的文化格调亲和力。”

  他话锋一转,列出风险:“但弊端也很明显。首先,教学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、时间和后厨资源,尤其是在新店运营和云创项目并行的当下,可能会分散精力。

  其次,教学质量难以把控,学习效果存在不确定性,若最终效果不佳,或传播内容出现偏差,可能反而会影响品牌专业形象。

  再者,食品安全、后厨管理等方面也需要额外制定规范,避免意外。最后,这也是对艾米本人毅力的考验,系统学厨绝非易事,半途而废的可能性不低。”

  金子明的分析也很有道理。

  最后,苏浩泽特意去了一趟后厨,找到正在检查备料的主厨陈师傅。

  陈师傅是店里的老臣子,手艺扎实,为人严谨甚至有些古板。

  他听完,用布擦了擦手,眉头紧锁,摇了摇头:“苏总,不是我不愿意教。教徒弟,尤其是教真心想学的人,是积德的事。但也是顶费心的事!收了,就得好好教,不能误人子弟。这姑娘是个外国人,底子薄,饮食习惯、操作习惯都不同,教起来更费劲。

  咱们后厨现在这么忙,抽专人手把手教,难免影响出餐。万一教个半吊子,她出去说是‘膳时记’教的,做出来的东西味道不对版,砸的是咱们自己的招牌。依我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让她来体验一下、拍拍照可以,系统学…还是算了吧。咱得对得起咱的手艺,也得对得起想学的人那份心。”

  听完三人的意见,苏浩泽靠在椅背上,指尖轻轻敲着桌面。

  赵明生乐观进取,看重战略机会。

  金子明谨慎周全,权衡利弊风险。

  陈师傅务实守成,坚守专业底线。

  三人角度不同,但都言之有理。

  他综合考量着:赵明生看到的机遇是真实的,品牌文化输出需要这样的载体;金子明指出的风险是客观的,必须未雨绸缪;陈师傅强调的责任是根本,技艺传承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
  最终,一个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清晰。

  他对艾米了解不深,但欣赏她那份大胆和热情,也看到了她身上蕴含的独特价值。

  直接拒绝,可能错失一个有趣的可能,贸然答应,又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

  “或许,”苏浩泽心想,“可以给她一个机会,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观察和评估的机会。”

  他当即做出了决定:不如就设置一个为期一周的短期测试期。

  这不算是正式收徒,更像是一场针对意志力和学习态度的试炼。

  学厨之路,枯燥艰辛,远非看上去那么光鲜有趣。

  如果艾米能通过这一周的基础考验,证明她并非一时冲动,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走下去,那么,正式教授她一些基础技艺也未尝不可。

  如果她中途放弃,那也就无需后续的投入和烦恼了,对双方都算有个交代。

  想到这里,苏浩泽心中有了定计。

  他需要设计几个简单却考验心性的任务,来验证艾米是否真的准备好了。

  这不仅是对艾米的考验,也是对他自己这个“临时导师”决策的一次谨慎验证。

  他拿起内线电话,接通了助理金子明:“子明,来我办公室一下。关于艾米女士想学厨的事,我有了一个初步想法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为期一周的‘观察期’,内容要简单,但要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和态度。”

  “好的,苏总。”金子明很快来到办公室。

  苏浩泽沉吟片刻,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街道,缓缓说道:“学厨的第一步,不是握刀,不是掌勺,而是‘静心’和‘观察’。很多初学者都倒在了这一步,以为烹饪只是技巧的炫技,却忘了食物最根本的诚意,来自于对食材的敬畏和对过程的专注。”

  他转过身,看向金子明,眼神深邃:“你去准备三样东西:一小袋最普通的绿豆,一台精准的厨房秤,还有一本空白的笔记本。另外,告诉艾米女士,如果她明天早上六点,还能保持今天的热情和决心,就到新店的后门等我。”

  “六点?后门?”金子明微微一愣,这个时间和地点都显得有些不同寻常。

  “对,六点。”苏浩泽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,“告诉她,不用带任何厨具,只需带上她的耐心。第一课,我们从‘分辨’和‘等待’开始。”

  金子明立刻领会了苏总的意图,这看似简单的安排背后,考验的正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品质。他点头应道:“明白,苏总。我这就去联系艾米女士,并准备好东西。”

  看着金子明离开的背影,苏浩泽重新坐回椅子上。

  他知道,明天清晨,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时,一场关于耐心与诚意的无声试炼,将在“膳时记”的后院悄然开始。

  而那位充满热情的外国设计师,能否透过这看似枯燥的第一步,真正触摸到中餐烹饪的门槛呢?

  清晨六点的后门,等待艾米的,究竟会是一场怎样的试炼?

  而她,又会如何应对这出乎意料的第一课?
  http://www.zwhl.cc/zw13699/451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