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筛选与“灵性”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“古脉术与现代医学融合研究中心”的筹建消息,在医学界内部引起了巨大轰动。

  质疑、好奇、不屑、向往……各种情绪交织。

  首批核心人才的选拔通知一经发出,报名者络绎不绝。

  其中不乏各大医院的主任医师、留洋归来的博士、名校教授。

  履历一个比一个光鲜。

  头衔一个比一个吓人。

  选拔地点,没有设在任何官方机构。

  就定在了“九针局”那个清静的小院里。

  这让不少自视甚高的专家心里直犯嘀咕。

  觉得不够正式,不够“科学”。

  选拔当天。

  小院里难得地挤满了人。

  一个个西装革履,或穿着白大褂,神情或倨傲,或紧张,或好奇。

  秦牧坐在主位的诊桌后,依旧是那身素色布衣。

  神色平静无波。

  郭若毅站在他身侧,负责维持秩序和协助。

  他今天特意穿得正式了些,但脸上的少年气依旧掩不住。

  引来不少审视和略带轻视的目光。

  “搞什么啊,让个毛头小子当助手?”

  “这秦主任……也太年轻了吧,能服众吗?”

  窃窃私语声不时响起。

  秦牧仿佛没听见。

  他抬眼,目光扫过院子里黑压压的人群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。

  “选拔开始。”

  “第一关,考感知。”

  “不过此关者,后续免谈。”

  话音刚落,底下就响起一片哗然。

  感知?

  这算什么考核标准?

  不看论文?不看临床经验?不看手术量?

  秦牧不理会众人的反应,对郭若毅微微颔首。

  郭若毅会意,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道具。

  不是试卷,不是仪器。

  是三个颜色、质地都几乎一模一样的古拙陶碗。

  碗里盛着深褐色的汤剂,散发着浓郁而相似的中药气味。

  “第一项,盲品。”

  “这三碗汤剂,基底相同,但各自多加了一味不同的药材。”

  “请蒙上眼,仅凭嗅觉和……感觉,分辨出其中药性最‘寒凉’的一碗。”

  郭若毅朗声宣布规则。

  立刻有工作人员上前,给第一位候选者——一位五十多岁、戴着金丝眼镜的消化内科主任蒙上了眼睛。

  这位主任深吸一口气,凑到碗边,努力地闻着。

  眉头紧锁。

  分辨了半天,他犹豫地指向了中间那碗。

  “应该是这碗……气味似乎更清冽一些。”

  郭若毅看向秦牧。

  秦牧眼皮都没抬。

  “错。”

  “左手边那碗,加了极小剂量的‘黄连须’,其性大寒,已改变了汤剂整体的‘气韵’。”

  “你只闻其‘味’,未感其‘气’。”

  “下一个。”

  那位主任脸色瞬间涨红,悻悻地摘下眼罩,退到一边,嘴里还嘟囔着“故弄玄虚”。

  接连几位专家上场。

  有靠猜的,有试图用西医理论分析的,无一例外,全部失败。

  院子里质疑和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。

  “这太主观了!”

  “根本就是瞎蒙!”

  “我们要求进行客观的笔试和技能考核!”

  秦牧依旧不语。

  郭若毅再次开口,声音清朗:

  “第二项,听风辨息。”

  “请蒙上眼,我会请一位志愿者从你面前走过。”

  “请感知他呼吸间最细微的杂音,并判断其可能对应的脏腑问题。”

  这次上场的是一位呼吸科海归博士。

  他自信满满地蒙上眼,侧耳倾听。

  一位患有轻微慢性支气管炎的志愿者从他面前走过。

  博士仔细听了半天,迟疑道:“呼吸音……似乎有点粗重?可能有轻微炎症?”

  郭若毅看向秦牧。

  秦牧淡淡道:“左肺下叶,陈旧性病灶,每逢阴雨天会有隐痛,对吗?”

  那志愿者惊讶地睁大眼睛:“对对对!您怎么知道?老毛病了!”

  秦牧对那博士道:“你听到了‘声’,未听到‘息’。他呼气末段有极其短暂的、如同湿柴燃烧的‘哔剥’声,是肺络深处旧瘀未化的表现。”

  博士脸色一白,哑口无言。

  “第三项,指下乾坤。”

  郭若毅拿出一个密封的木盒。

  “盒中有三块布料,分别沾染了健康者、肝火旺盛者、心气虚损者极少量的汗液,早已干透,无色无味。”

  “请蒙上眼,仅用指尖触摸,感知其残留的‘信息’,进行区分。”

  这一关,更是让所有专家抓狂。

  这怎么可能?!

  干透的汗液,能摸出什么?

  一连七八位候选者,摸来摸去,只能无奈地摇头放弃。

  有人甚至直接拂袖而去,大骂“荒谬”、“浪费时间”。

  院子里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和压抑。

  那些原本信心满满的专家们,脸上都挂不住了。

  他们感觉自己毕生所学,在这些“玄乎”的测试面前,毫无用武之地。

  就在这时。

  秦牧的目光落在了郭若毅身上。

  “若毅。”

  “你去试试。”

  众人一愣,随即露出看好戏的神情。

  让这个少年助手去?

  连他们都过不了的关,他能行?

  郭若毅深吸一口气,走到场中。

  他不用蒙眼。

  先走到那三碗汤剂前。

 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凑得很近去闻。

  只是站在一步之外,微微闭目,鼻翼轻轻翕动。

  片刻,他睁开眼,毫不犹豫地指向左手边那碗。

  “这碗,气如秋霜,寒意内敛。”

  秦牧微微点头。

  接着是“听风辨息”。

  另一位有胃脘隐痛的志愿者走过。

  郭若毅凝神细听,随即道:“他中焦气机略有阻滞,呼气时带有极淡的、如同空谷回音般的‘瓮声’,应是胃脘不适。”

  志愿者连连点头:“是是是,这两天确实有点不舒服!”

  最后是“指下乾坤”。

  郭若毅将指尖轻轻拂过那三块看似毫无差别的布料。

  他的动作很慢,很轻。

  仿佛不是在触摸,而是在聆听。

  几秒后,他准确地将三块布料区分开来,并指出了对应何种身体状况。

  “这块,触之温润,气息平和。”

  “这块,指尖有轻微刺麻感,如同触摸干燥的树叶,是肝火之象。”

  “这块,感觉绵软无力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,是心气不足。”

  全场寂静。

  刚才还喧闹的院子,此刻落针可闻。

  所有专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郭若毅。

  看着这个他们之前还轻视的少年。

  他……他竟然全都说对了?!

  如此轻松?!

  如此精准?!

  这怎么可能?!

  他靠的到底是什么?!

  秦牧看着郭若毅,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。

  他缓缓开口,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备受打击的专家耳中:

  “古脉术,首重‘灵性’,重‘感知’。”

  “非是死记硬背,非是依赖仪器。”

  “是调动你们身体最本源的直觉,去与生命、与药材、与病气直接对话。”

  “若连这最基本的‘门’都摸不到。”

  “纵有万千头衔,满腹经纶,于此道,亦是门外汉。”

  他的话,敲在那些失落的专家心头。

  也彻底奠定了这次选拔,或者说古脉术传承的,第一道,也是最残酷的一道门槛。

  没有“灵性”,一切免谈。

  郭若毅站在场中,感受着那些从质疑、轻视转变为震惊、复杂的目光。

  心中并无太多得意。

  只有对老师所传之道的更深敬畏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5848/622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