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意外的结识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手机还握在手里,屏幕上的字没消失。我站在便利店门口,风从背后吹过来,瓶盖拧紧的声音很轻。我把水放进包里,抬头看了眼路牌,南城文化宫的方向。

  我没回家,也没回公司。第二天下午,我去了市音乐协会办的交流活动。地方不大,来的多是年轻歌手和制作助理,三五成群地聊新歌、话题、流量数据。我靠墙站着,听他们说话,插不进嘴。

  我想找人问问二十年前的事。尤其是那个夏天,在南城文化宫登台的女歌手。可没人感兴趣。我试着提起“穿旗袍的女人”,旁边一个男歌手笑了一声:“现在谁还看那种老演出?连视频都找不到。”

  我又问有没有人去过文化宫后台,是不是有个叫林红梅的演员在那里唱过原创曲。空气一下子安静了。有人低头喝饮料,有人转身走开。没人回答。

  茶歇区在角落,摆了几张小桌。我走过去倒了杯茶,看见窗边坐着个男人,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,手里夹着烟。他没跟任何人说话,脚边放着一个旧工具包,上面贴着褪色的标签——“音响组”。

  他胸前别着一枚徽章,边缘磨损严重,图案是个老式麦克风。我看了一眼,心里动了一下。

  我端着杯子走过去,在他对面坐下。“这儿有人吗?”

  他抬眼看我,摇摇头,把烟按灭在旁边的金属盘里。

  “谢谢。”我说,“您看起来不像来凑热闹的。”

  他笑了笑,“我也觉得你不像。”

  我没想到他会接话。我放下杯子,“我是真想打听点事。不是为了写报道,也不是要出风头。就是……想知道一个人。”

  他没急着问是谁,只是看着我。

  “她二十年前在南城文化宫唱过歌。”我说,“穿旗袍,唱的是自己写的歌。名字可能叫林红梅,也可能不是。您那时候在不在那儿工作?”

  他脸上的表情没变,但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,节奏像是某种提示音。

  “那会儿我在后台管设备。”他说,“文化宫每年夏天都有几场重要演出。但你说的这个人……我不记得有叫这个名字的。”

  我点头,“很多人这么说。”

  “可你还是来了。”他语气平静。

  “因为有人告诉我,她最后一次登台是在那里。”我说,“我还有一张照片。”

  我没掏出照片,只是放在包里摸了摸。他盯着我的动作,忽然说:“你不是第一个问她的人。”

  我心里一紧,“还有谁问过?”

  “几年前有个记者,查了一阵子就停了。”他说,“后来听说资料丢了,他自己也调去外地。”

  我咬了下嘴唇,“那您还记得她吗?哪怕一点点细节?”

  他站起来,“有些事,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。”

  我看着他收拾包,准备离开。不能就这样结束。我闭上眼,想起林老说过那段旋律,那是汪璇唯一留下的作品,副歌部分简单却抓耳。

  我轻轻哼了出来。

  声音不大,但在安静的角落足够清晰。

  他猛地停下动作,回头盯着我。

  “你怎么知道这首歌?”他的声音变了。

  “有人教我的。”我说,“是一位前辈。他说这歌当年挺有名的,可惜没录下来。”

  他站了很久,没说话。然后走回来,重新坐下。

  “这歌……不该有人会唱。”他说,“连谱子都没公开过。”

  “可它存在过。”我说,“就像她存在过。”

  他看着我,眼神复杂。“你到底是谁?”

  “我只是想找她。”我说,“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亲人,也不知道她为什么消失。但我看到她的照片,像在照镜子。”

  他沉默了一会儿,低声说:“那天晚上,她唱完这首歌就没再出来。后台乱了一阵,有人说她病了,有人说她走了。第二天,文化宫贴出告示,说演出取消,以后也不再安排她的节目。”

  “为什么?”

  “不知道。”他摇头,“但我知道一件事——她姓汪。大家都叫她‘汪家那位’。”

  我的心跳加快了。汪。

  “她家里有问题?”我问。

  “不是家里。”他说,“是孩子的事。她生了个女儿,早产,身体不好。为了救孩子,她做了些决定。后来孩子活下来了,但她不能再唱了。”

  “是因为孩子吗?”

  他没回答,只是看着我,“你长得很像她。尤其是眼睛。”

  我手伸进包里,慢慢拿出照片。只露出侧脸,没给他看全貌。

  “是她吗?”我问。

  他盯着照片,呼吸变重。“这人……是汪家那位吧?当年这事闹得不大,但圈里人都心知肚明。”

  “他们瞒了什么?”

  “孩子送人了。”他说,“她没办法养。医院催费,家里反对,最后只能托人带走。她签了字,从此再没提过。”

  我喉咙发干,“那孩子……去哪儿了?”

  “不知道。”他摇头,“只知道不在本市。有人说是南方,有人说是乡下。没人敢细问,问了也没人答。”

  我攥紧照片,指节有点疼。

  “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?”我问。

  “因为你哼了那首歌。”他说,“那是她写给女儿的。她说,要是有一天女儿听见这首歌,就能知道她是妈妈。”

  我鼻子一酸,但没让眼泪掉下来。

  “您还能说更多吗?”我问。

  他摇头,“已经说得太多了。有些人不想让人知道的事,揭开了对谁都不好。”

  “可我想知道。”我说,“我不是来毁谁的生活。我只是想知道我从哪儿来。”

  他看着我,眼神里有种我看不懂的东西,像是怜悯,又像是担忧。

  “如果你真想知道……”他终于开口,“我可以告诉你一点风声。”

  我屏住呼吸。

  “文化宫的老员工还有几个活着的。”他说,“有个老摄影师,当年拍过不少后台照。他还住在西区,偶尔去旧址附近的茶馆坐坐。周三下午三点,基本都在。”

  “他叫什么名字?”

  “我不方便说。”他说,“但他认得我。你拿着这个去,就说是我让你来的。”

  他从工具包里翻出一张旧名片,边角卷了,印着“市文化宫音响组 张志民”。他用笔在背面写了几个字:周三,三点,茶馆见。

  我接过卡片,手有点抖。

  “为什么帮我?”我又问了一遍。

  他站起身,背起包,“因为我那天在后台,听见她抱着录音机哭。她说,‘只要我的歌还能被人唱,我就没彻底输’。”

  他顿了顿,“你现在唱了那首歌。也许……她等的就是这一天。”

  他转身往门口走,脚步不快,但没有犹豫。

  我追上去两步,“等等!您怎么称呼?”

  他回头看了我一眼,“他们都叫我老张。”

  “老张老师,”我抓紧名片,“周三我一定到。”

  他点点头,推门出去。

  我站在玻璃门前,外面天色渐暗,路灯刚亮起来。我把名片折好,放进外套内袋,贴着胸口的位置。

  风又吹过来,我把领子拉高了些。

  手机还在包里,我没拿出来。但我知道,下一步该往哪儿走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5925/386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