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推广基石
推荐阅读:
陆沉
被全家炮灰读心,真千金作成团宠
总裁,死去的夫人多了三个崽
穿越成大理寺神捕开局验尸震京华
炼仙根,开仙路
穿越之异界造高达
战天胜尊
道长别装了,我知道你会仙术
魔道新娘
毒宠神医丑妃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成功的喜悦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虽美,却终将归于平静。云舒深知,实验室里完美的样品,若不能转化为惠及万民的产品,便只是镜花水月。她迅速从“创造者”的角色中抽离,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,投入到更为繁琐、却至关重要的“标准化制定者”与“体系搭建者”的工作中。澄心院的氛围,也随之从突破性的狂热,转向了一种秩序井然的、工业化般的严谨。第一要务,是制定那份名为《口服牛痘疫苗生产标准规范》的奠基性文件。
云舒伏案数日,几乎不眠不休。她使用的并非毛笔,而是自制的炭笔,以便于快速书写和绘制简图。这份规范之详尽,超越了太医院所有典籍的总和,其严谨程度,在这个时代堪称开天辟地。
* 原料标准篇:她为每一种物料设立了近乎苛刻的准入门槛。“桃胶,必选滇南哀牢山所产,色如琥珀,剔透无杂,泡发率需达十倍以上。”“蜂蜜,须为荆条花初蜜,波美度不得低于四十二度,且需以双层细绢过滤三次,目视无任何蜂蜡杂质。”“甘草,取其主根,研磨细度需达‘入手无痕,入水即溶’之境。”
* 制备工艺篇:她将最终确定的生产流程,拆解为一百零八个明确步骤。从“桃胶于辰时以深井活水浸泡,需足四个时辰,期间换水两次”,到“饴糖熬制,火候当以‘金丝挂旗’为度,过则焦苦,不及则粘牙”;从“滴制琉璃管,孔径需均匀如初生胎发,滴落高度恒定二尺三寸,接收液为冷却至微温的茶油”,到“干燥室内,需以银炭保持恒温,湿度以‘干爽不燥’为宜,定时翻动确保受热均匀”……每一步都有量化指标、操作图示和关键控制点,要求操作者如同精密器械般严格执行。
* 环境与人员篇:她规定实验室每日需以苍术、艾草熏蒸消毒;所有参与制备者,需穿戴特制白色棉布罩衣、帽、口罩,操作前需以七十五度烈酒净手至腕部以上,并互相检查。制备区、原料区、成品区严格分区,物品流向单一,绝无交叉。
* 质量检验篇:这是规范的核心。她设立了“中间品检验”与“成品放行检验”。不仅要求微囊形态圆整、大小均匀、干燥失重小于百分之五,更设立了严格的生物检定法:随机抽取成品样本,重新溶解后,接种到特制的鸡胚尿囊液中,培育三日后观察痘斑生长情况,以半定量的方式评估活病毒含量与效价,确保每一批产品都拥有稳定且足够的免疫原性。
这份规范,是工业化生产的灵魂。云舒召集所有人员,逐条宣读讲解,要求人人熟记成诵,考核通过方可上岗。她强调:“在此地,规矩大于天。任何一步的疏漏,都可能让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,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我们手中掌握的,是性命,不容丝毫侥幸!”
第二项重任,是编写《口服牛痘疫苗接种使用手册》。
这份手册面向的是终端的执行者,可能是太医,也可能是乡间的郎中、识字的稳婆。云舒力求语言通俗如白话,配以她亲手绘制、再由画匠临摹放大的示意图:如何辨认疫苗颗粒、如何用量匙取用、如何用温水送服、如何观察孩童反应。
手册明确列出了:
接种对象:六月龄以上,未曾出花之健康孩童为首选,成人未出花者次之。
禁忌与暂缓:明确告知,高热、严重湿疹、及已知对饴糖、甘草过敏者禁用;轻微感冒者可暂缓。
接种后反应与处理:详尽描述了百分之五左右孩童可能出现的、一过性的低热(通常不超过一日)或食欲稍减,告知此为正常免疫反应,多饮水、注意观察即可。同时,用加粗图框标出了需要立即就医的严重过敏反应指征(如全身红疹、呼吸急促、眼睑口唇水肿),虽概率极低,但必须警示。
接种记录:她设计了统一的登记表格,要求记录接种者姓名、年龄、住址、接种日期、疫苗批号、接种人签名。这不仅是责任追溯,更是未来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评估的宝贵数据。
第三项,也是最具挑战的,是培训第一批“种子教员”。
云舒从团队中遴选出五名心思最缜密、表达最清晰、且最具耐心的年轻医官:赵珂、李清风、王芸、孙毅、周宁。培训地点,她特意选在了澄心院一间布置得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厢房内,而非明亮的实验室。
“在这里,你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器皿,而是活生生的人,是可能因为你们一句话、一个眼神就决定是否相信这‘糖丸’的父母。”云舒的开场白直接定下了基调。
她亲自扮演各种类型的“困难户”,对学员们进行车轮战式的考验。
她扮演一位多疑的农妇,紧紧抱着孩子,眼神充满警惕:“官爷,这好好的为啥要喂娃吃糖丸?天上能掉馅饼?别是拿咱娃试什么邪术吧?”
饰演接种官的王芸有些无措,试图讲道理:“大娘,这不是邪术,是预防天花的……”
“天花那是老天爷收人!能预防?你诓鬼哩!”云舒立刻打断,语气激动。
云舒叫停,亲自示范。她并不急于反驳,而是蹲下身,目光与农妇齐平,语气柔和:“嫂子,我晓得你担心。咱当娘的,谁不盼娃好?你看村头张铁匠家的小子,去年得天花没了,多疼人啊。”她先共情,建立信任基础,然后才话锋一转,“这糖丸,就是让娃自个儿身体里长出力气,等真的天花邪气来了,娃自己就能把它打跑。就像咱平时让娃多吃饭,身子骨壮了,不容易得病一个理。这糖丸,就是专门帮娃练这打天花力气的饭。”
她扮演一个溺爱孙子的老奶奶,心疼孩子:“哎呦,是药三分毒!我孙孙没病没痛的,不吃不吃!”
饰演的李清风耐心解释:“奶奶,这不是治病的药,是防病的……”
“防病?我孙孙壮实着呢!用不着!”云舒摆手,态度坚决。
云舒再次介入:“老人家,您说得对,娃壮实是福气。可天花这恶鬼,它不管娃壮不壮实啊。您想,咱镇上每年因为天花没了的孩子,难道都是体弱的?这糖丸,就是给娃穿上一件看不见的、专门防天花的铁布衫,让那恶鬼近不了身。您就当是给娃求个平安符,还是能真管用的平安符。”
她还扮演一个不识字的樵夫,粗声粗气:“俺听不懂那些文绉绉的!你就说咋吃?吃了能咋地?”
孙毅拿着手册,下意识想照本宣科。
云舒示意他停下,拿起一份疫苗,直接、简短地说:“大哥,就这样,放娃嘴里,用这点温水送下去,别嚼。吃了以后,娃这辈子大概率就不会得天花了,就这么简单。” 语言干脆,信息明确。
在一次模拟结束后,年轻的赵珂忍不住感叹:“夫人,没想到推广比研制更难,要懂的道理似乎更多了。”
云舒看着他,郑重地点点头:“你说对了。研发,是与天工、与规律博弈。而推广,是与人心、与积习博弈。后者,往往更艰难,但也更重要。”她目光扫过所有学员,“我们要破除的,是千百年来的恐惧和无知。这需要的,不仅是医术,更是耐心、智慧和一颗真正为民的心。”
培训中,云舒也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特质。沉默寡言的周宁,手极稳,心极细,被她指定为未来质量检验的总负责人;活泼伶俐的王芸,善于沟通,被重点培养为对外宣讲的骨干;赵珂思维缜密,有领导潜质,被默认为这支种子队伍的核心。
伏笔悄然埋下。 一次晚间总结时,云舒对墨临渊谈及培训进展,眉宇间却有一丝隐忧:“如今一切顺利,是因在陛下羽翼之下,资源人力无不毕至。我担心的是,一旦离开京城,推向州府县乡,会遇到什么。地方官吏是否重视?胥吏会否借此盘剥?百姓的疑虑是否会因沟通不畅而放大?还有……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,会否趁机作梗,散播谣言?”
墨临渊沉吟道:“你的担忧不无道理。人心之复杂,远胜瘟疫。此事,需得朝廷政令畅通,地方官员得力,方可行之有效。否则,好事亦可能办成坏事。宇文皓的残孽在南方蠢蠢欲动,若他们在此时于各地散播流言,恐生事端。”
云舒心中一凛,这确实是她未曾深入想到的层面。技术的成功,只是第一步。如何让它平安落地,融入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肌体,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战役。
培训的最后一日,五名种子教员身着统一的洁净青衣,精神抖擞地站在云舒面前。他们经历了知识的灌输、技巧的磨炼和信心的重塑,眼神中已褪去青涩,充满了使命感与坚定的光芒。
云舒目光沉静地扫过他们年轻而朝气蓬勃的脸庞。她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潜力,也看到了未来可能遇到的艰难。
她缓缓开口,声音清晰而平和,却带着一种能穿透人心的力量:
“诸位,我们接下来要做的,不仅仅是把这种‘糖丸’,发到千家万户的手中。”
她顿了顿,让寂静在空气中蔓延,让每个字都重重落在听众的心上。
“我们要送出的,不止是药,”她的目光变得悠远而深邃,仿佛越过了澄心院的高墙,看到了广袤土地上的村落、城镇,看到了无数在瘟疫阴影下挣扎求生的家庭,“更是一份‘安心’。”
“是一份让母亲不必在夜深人静时,一次次伸手探试孩子额头的安心;”
“是一份让父亲不必在瘟疫来临时,忍痛将幼子送入深山等死的安心;”
“是一份让整个村庄、整个城镇,不再因一场天花而十室九空、哭声不绝的安心;”
“是一份让朝廷、让这天下,在面对瘟神时,能够挺直脊梁,说出‘人有胜天之力’的安心!”
她的声音并不激昂,却如同沉重的磐石,投入每个人心湖的最深处,激荡起层层波澜。那份“安心”被她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而沉重的场景,赋予了沉甸甸的重量和温度。
学员们神情肃穆,胸中激荡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崇高与责任。他们清晰地意识到,自己手中握着的,不仅仅是几颗糖丸,而是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未来的火种。
他们齐齐躬身,声音坚定如铁,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:
“我等,定不负夫人所托!必将此‘安心’,送至黎民之手!”
看着他们,云舒知道,推广的基石,已在严谨的规范、详尽的指南和这批饱含信念的骨干心中,牢牢铸就。接下来,便是等待东风,将这希望的火种,撒向亟待甘霖的大地。
http://www.zwhl.cc/zw36137/129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