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何秋笑道:“既然燕王殿下这般欣赏,就请赐一幅墨宝作肯打鸡的招牌吧。”

  “自然,这是应该的!”

  燕王朱棣吃得高兴,爽快应下,取来文房四宝,挥毫写下“人间至味肯打鸡”。

  在金忠的协助下,肯打鸡的首家店铺很快便开张营业。

  来往的百姓经过肯打鸡门前,不知道这家店是做什么的,只闻到一阵阵诱人的香气随风飘来,勾得人馋虫涌动。

  何秋还特意让人在炸鸡的同时,用风扇把香味通过排气扇吹向街道。这种揽客方式,大明的百姓从未见过。

  但店面装潢颇为奢华,店中的侍者也不是寻常手脚麻利的小伙子,而多是温柔貌美的年轻女子。

  看起来就不便宜,没人敢轻易进去。

  俗话说,民以食为天。

  孔子也曾说,食色性也,是人的本能。

  吃的欲望深深烙印在人的骨子里。即便店面显得高贵,即便那些漂亮的女侍者看起来不容冒犯,对美食的原始渴望还是压过了众人的胆怯。

  终于,一个乡下来的土财主迈步进店,一坐下就高声喊道:

  “小二,来两斤牛肉,一瓶老白干!”

  一位女侍者走近,和颜悦色地说:“抱歉,客人,点餐请到柜台。您说的这些,我们菜单上没有。”

  第119章 人间至味

  土财主打量着女侍者,心想:“长得倒挺标致,在这儿做店小二可惜了,不如跟我回去当七姨太。”

  “什么店,还要客人自己去点餐?”

  “请您说话注意些,不如先看看门口的招牌。”

  “招牌有什么特别?”土财主走出去抬头,只见招牌上龙飞凤舞写着“人间至味肯打基”,落款是朱棣。

  燕王的名字无人不知,也没人敢冒名顶替。就像观世音为避李世民名讳而改称观音一样。

  土财主立刻收敛气焰,乖乖走向柜台。

  “招牌上的每样都给我来一份。”

  “好的,一共十七两五钱,请先付账。”

  土财主眼睛都快瞪出来了。

  “十七两!这跟抢钱有什么分别?十七两够我买一头猪了!”

  “您是想吃霸王餐吗?”

  “没、没有,随便说说。”土财主心疼地掏出一锭二十五两的元宝,心想二十两都能买个不错的丫鬟了,这一顿饭就吃掉一个姨太太。

  可店是燕王亲笔题匾的,他只能破财消灾,怪自己钱多烧得慌。

  店外那么多人张望却无人敢进,偏自己做了出头鸟,这不是自找的么!

  不多时,所点的餐品全数上桌,琳琅满目,令土财主眼花缭乱。

  “好在东西不少,闻着也香。”他拿起一块鸡块,问旁边的女侍者:“这道菜叫什么名堂?”

  “这道菜名为燕王吮指原味鸡块,据说连燕王殿下品尝后,都会忍不住 ** 指尖,回味无穷。”

  “真的吗?不会是吹牛的吧!”土财主暗自嘀咕,想起上次吃的叫花鸡,吹得天花乱坠,实际却不怎么样。他一边想着,一边将鸡块塞进嘴里。

  下一刻,他整个人都僵住了,双眼渐渐瞪得滚圆,嘴里的鸡肉还没咽下去,就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:“太好吃了!”

  喊着喊着,土财主竟流下泪来。

  围观的人见他如此夸张,忍不住远远问道:“好吃就好吃,你哭什么?难不成收了店家银子?”

  土财主答道:“实在是太好吃了!我只是担心以后吃不到该怎么办,一想到这儿,就忍不住哭了!”

 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——这鸡块实在太贵了。可他偏偏把菜单上的菜全点了一遍,一般人哪会这么做。

  土财主这夸张的反应,让不少手头宽裕的人也跃跃欲试。

  “走,咱们也去尝尝,看看是不是真有那么好吃。”

  几个人结伴而来,不像土财主那样阔气,他们站在价目表前反复比较,最后问店伙:“方才那位客人吃的是哪道菜?”

  得知是原味鸡块后,几人凑了一两多银子,合点了一份。

  四人各分一块,吃得津津有味,虽未像土财主那般激动,却也回味无穷。一人一块根本不够,个个把手指舔得干干净净。

  最后他们一咬牙,又凑钱点了一份。

  “果然是人间美味,不愧是燕王殿下都称赞的!”

  有了前例,其他观望的人但凡手头宽裕的,也都按捺不住好奇,纷纷进店品尝。

  店里的生意渐渐火爆起来。

  等到打烊时,店里竟积了厚厚一层泥——全是客人鞋底带进来的。店伙只得用铁锹一锹一锹地铲出去。

 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,在顺天府传为美谈。

  有个年轻人偷偷藏了一块鸡块在怀里,被同伴发现。众人要打他,他却说:“这肯打鸡实在太美味了,我想带一块回去给娘亲尝尝。”

  这话让不少人感动落泪。

  于是,许多人开始点外卖带回家孝敬父母、疼爱妻儿。连那些原本对燕王朱棣颇有微词的老学究,也称赞燕王教化有方。

  顺天府竟出了这样一位大孝子,堪比汉末怀橘遗亲的陆绩。

  古有陆绩怀橘孝亲,今有顾郎怀鸡奉母,一时传为佳话!

  肯打鸡迅速打开市场,为何秋带来巨大财富,堪称日进斗金。

  这让燕王朱棣和金忠大开眼界。在他们看来平平无奇的鸡肉,经何秋巧手烹制后,竟成了人人称赞的美味。

  不少人家设宴时,都要点一份肯打基的外卖,方显体面。

  “何先生真是高人!我辈远不能及!”打烊后,金忠见何秋清点收入,由衷赞叹。

  “这才到哪儿,往后让你惊奇的事还多着呢。”何秋不以为意。只要坚持每日签到,系统定不会让他失望。

  “那在下便随何先生静观其变。”

  何秋心知金忠夜访所为何事,便去后厨取来当日剩余的腌渍鸡肉。

  因售价较高,当日腌制的食材绝不隔夜使用——这是何秋坚持的高标准。

  不知金忠从何处探得其中奥妙,每晚必准时前来享用这份余味。

  第120章 来个小电扇

  数日后诸事安排妥当,朱棣准备启程赴京。

  上谕明令何秋随行,这让朱棣忧心忡忡:若父皇执意留人该如何?

  此人可是难得的瑰宝!

  但人往高处走,应天府毕竟比顺天府更有发展前景。朱棣实在难以开口要求何秋拒绝皇帝挽留,随他北归。

  这几日见朱棣欲言又止,何秋早猜透他的顾虑。

  其实何秋也不愿在朱元璋麾下任职。这位皇帝堪称伴君如伴虎,纵是官至丞相又如何?照样难逃抄家灭族之祸,如胡惟庸;纵然战功赫赫亦难免剥皮实草,如蓝玉;即便功成身退仍可能被问罪斩首,如李善长。

  相比之下,朱棣尚具可塑性,彼此相处融洽,远胜在朱元璋手下战战兢兢。

  何秋遂向朱棣立下保证:即便陛下执意留用,也决不留在应天。

  得此承诺,朱棣稍安。

  随即点齐兵马,整装待发。

  何秋更是轻松,万物皆存系统空间,乐得两手空空。只将几间店铺稍作安排,特别将肯打基配方悉数传授金忠,托其照看生意。

  此举既减轻自身负担,更赢得金忠感佩。这年代各家秘方向来秘而不宣,何秋却如此坦然相授,令他深受感动。

  殊不知对何秋而言,这不过九牛一毛。他手握众多配方,待返回顺天便可推陈出新,让菜单月月焕新,令食客常吃常鲜!

  上路之后,朱棣将自己骑了很久的一匹白马送给了何秋。

  这匹马性情温顺,很适合何秋这样骑术尚浅的人。没几日,何秋便掌握了骑马的基本技巧,进步明显。

  此时虽是夏季,但顺天府往应天府的官道两旁种了许多杨柳,绿树成荫。骑马走在树影下,并不觉得多热。

  何况还有何秋在身旁。

  “王爷,给你这个。”

  何秋取出一个便携的小电扇,递给朱棣。

  “这是何物?像是风车,却又能自己生风?”朱棣接过端详,发现并非靠风转动,而是自行送风。

  “这叫风扇。”何秋边说边装上支架,固定在马背上,让风扇对着头颈吹风,凉风持续不断。

  朱棣十分惊喜。

  这般天气,富贵人家大多乘坐马车,内有侍女打扇。但朱棣惯于骑马,不喜车厢闷热。

  这风扇,对他再合适不过。

  何秋的惊喜还不止于此。

  行路一久,人困口干。众人下马在树荫下休息,迎风而坐,汗很快就干了。

  风吹树叶,沙沙作响,燥热也仿佛被抚平。

  朱棣却仍觉得少了些什么。

  若在王府,早有下人备好酸梅汤,用井水冰镇后奉上解暑。路上却难以实现。

  他不禁低声自语:“此时若有一碗冰镇酸梅汤,该有多痛快。”

  话音未落,却闻到一阵熟悉的酸甜气息。

  朱棣愣了愣,以为自己思之过甚而错觉。

  一回头,却见何秋递来一只剔透的瓶子——里面装的,正是酸梅汤。

  朱棣又惊又喜。

  “何先生,总能给孤意外之喜!”

  “雕虫小技罢了,殿下要不要再加两块冰?”何秋说着,又取出一板冰块。

  喝着冰爽酸甜的酸梅汤,朱棣心中对何秋的看重又添几分。

  这等人才,定要留在身边。即便父皇有意留用,也须尽力争取。

  只是他也明白,朱元璋能给的官职远高于自己。虽得何秋口头保证,世事难料,未来如何,尚未可知。

  长途跋涉本非易事,路途崎岖难行不说,更常有盗匪出没。不过这对燕王朱棣而言却不成问题——他身旁护卫众多,山贼远远望见便已避让,自然无人敢来招惹。

  虽说如此,赶路终究是件苦差事。

  但这一回,因有何秋同行,朱棣竟头一回尝到了旅途的乐趣。

  “殿下请换个姿势,右手放低些,对,就这样扶在剑柄上!”

  此时朱棣正立于一处风景绝佳之地,按照何秋的指点摆出英武姿态,让他为自己留影。这台拍立得相机乃是何秋近日签到所得。

  起初侍卫们私下传言,说这器物会摄人魂魄,众人皆心生畏惧。

  但何秋毫不在意,他亲自示范,又教会一名侍卫,为自己拍了不少照片。

  朱棣素来胆识过人,心想何先生拍得,本王为何拍不得?

  于是燕王的第一张相片就此诞生。

  第121章 小王受教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8263/57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