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空间折叠仓储术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第八十四章:空间折叠仓储术

  “护山大阵3.0”的成功升级,如同一剂强心针,让在魔云压城下苦苦支撑的流云宗残存力量,终于看到了一丝稳固防线的希望。那覆盖核心区域、灵光流转、具备一定自适应能力的智能阵网,有效遏制了魔气的蔓延,并为伤员救治、物资调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。科学派以其匪夷所思的技术整合能力,再次证明了其在绝境中的价值。

  然而,这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,却伴随着更深的隐忧。玄骨魔君利用“星陨”共振能量净化魔气污染阵眼的应急措施,虽暂时稳住了大阵根基,却如同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投下一块巨石,非但未能平息灾祸,反而加剧了地底能量的紊乱,加速了幽冥涧深处那邪恶仪式的进程。灵枢的监控数据显示,“陨星台”遗址的能量波动正以指数级攀升,一种令人心悸的、超越现世规则的压迫感,如同潮水般从地脉深处不断涌上来。

  更现实的压力,来自于宗门内部。持续的高强度战斗、大规模工程建设和频繁的应急措施,如同一个无底洞,疯狂吞噬着流云宗本就捉襟见肘的各类资源。丹药、灵石、灵材、符箓……战略储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。虽然通过“灵力区块链防伪系统”和开源协作优化了分配效率,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物质的绝对短缺是无法回避的难题。尤其是那些体积庞大或需要特殊环境保存的战略物资,如备用的大型阵盘核心、尚未组装的防御塔构件、大量的“净魔灵液”原浆等,其仓储和保管本身就成了一个大问题。原有的仓库多在战火中损毁,临时开辟的储藏点不仅空间有限,且极易成为魔修重点袭击的目标。

  “资源仓储和安全,已成为制约我们持续作战能力的瓶颈。”在战时技术统筹委员会的例行会议上,赵乾指着灵枢投射出的物资库存和损耗曲线图,面色凝重,“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大型部件和敏感物资,我们缺乏足够隐蔽和安全的储存空间。一旦被毁,短期内无法补充,将直接导致防线崩溃。”

  这个问题颇为棘手。在魔修重重围困下,大规模开挖新的地下仓库既不现实,也容易被发现。而现有的地下实验室空间已达极限。

 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,灵枢冰冷的声音响起,提出了一个超越常规思维的方案:“基于对当前空间法则理解及现有技术边界的推演,建议启动‘高密度空间压缩存储技术’研发项目,即‘空间折叠仓储术’。”

  “空间折叠?”符堂玄玑真人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,“此乃涉及天地本源规则的大神通!古籍中仅有零星记载,非大能者不可为。我等如今境界,如何能够触及?”

  “并非完全重构空间,”灵枢解释道,同时投射出复杂的灵纹结构和能量场模型,“而是利用特定灵纹阵列和能量场,在局部空间内制造一个持续的、稳定的‘空间褶皱’,将宏观体积压缩至微观尺度进行存储。类似于将一件大衣放入一个特制的、内部空间远大于外部的‘乾坤袋’,但我们要实现的,是更大规模、更稳定、且能进行精确分类管理的‘超级乾坤袋’集群。”

  这个比喻让众人恍然大悟,但随即意识到其中的巨大难度。炼制乾坤袋已是炼器大师的技艺,而要实现工业化、规模化的“空间折叠仓储”,其技术挑战是天壤之别。

  “技术路径推演:”灵枢继续阐述,

  1. 空间褶皱生成原理: 需要一种能微弱影响局部空间曲率的灵能场。候选方案:1 利用“虚空石”这类天然空间属性材料的特性进行放大和引导;2 模拟高阶修士施展“袖里乾坤”等神通时的灵波特征,通过特定符阵进行复现和稳定化。

  2. 折叠稳定性维持: 核心难点!空间褶皱极不稳定,需持续能量输入和精密控制以防止塌陷或失控(导致存储物损毁或引发空间乱流)。方案:设计“空间锚定灵纹”和“能量循环锁”,借鉴“护山大阵3.0”中的空间稳固技术和“灵力无线传输”的能量补给思路。

  3. 存取接口与管理系统: 需要安全、便捷的物资存取通道,并能对压缩空间内的物品进行精确定位和管理。方案:开发基于特定灵纹密钥的“空间门”技术,并结合“灵力区块链防伪”系统,为每一件入库物资赋予空间坐标和身份信息。

  4. 规模与能耗: 初步目标为建造数个内部空间达到百倍至千倍外部体积的“折叠仓储单元”。能耗将非常可观,需与升级后的地脉电站对接。

  【关键挑战:1. 空间褶皱的初始生成与可控性。2. 长期维持折叠状态的能耗与稳定性。3. 存取过程中的空间扰动控制与安全性。4. 对存储物品的灵性影响评估(避免高灵压物品在折叠空间内相互干扰或变质)。】

  尽管困难重重,但在资源危机和战略需求的逼迫下,委员会再次展现了破釜沉舟的决心。云鹤真人当即拍板:“集中精锐,全力攻关!此术若成,不仅解燃眉之急,更为宗门未来开辟全新天地!”

  代号“须弥”的空间折叠仓储术研发计划,迅速启动。这一次,科学派、符堂、器堂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投入其中。

  理论突破与核心符阵设计:

  符堂玄玑真人亲自带领弟子,闭门钻研那些深奥晦涩的涉及空间法则的古籍残篇,结合科学派提供的能量场建模工具,尝试解析“空间褶皱”的数学本质和灵纹表达。器堂则负责寻找和提纯“虚空石”,并尝试用“跨界材料学突破”中研发的新式灵金,制作能够承受空间之力反复作用的阵基。科学派则提供精密的测量仪器(如升级版“灵力显微镜”)和计算支持(利用“星算一号”的间歇算力进行空间场模拟)。

  过程极其艰难。最初的几次实验,不是无法产生有效褶皱,就是空间场瞬间崩溃,引发小范围的空间涟漪,险些将实验室撕裂。无数珍贵的材料在失败中化为齑粉。

  转机出现在对一件古老遗物的研究上——那是一块从流云宗秘藏中找出的、残缺的“定空罗盘”碎片。其上刻画的灵纹,经灵枢分析,蕴含了极其高明的空间稳定法则。团队以此为基础,逆向工程,结合现代灵能场论,终于设计出了一套相对可行的“空间折叠核心符阵”。

  首台原型机建造与测试:

  在高度保密的地下深层工坊内,第一台“须弥一式”空间折叠仓储原型机被建造出来。它外形像一个巨大的、布满复杂灵纹的金属圆环,中心区域空无一物,却是预设的折叠空间生成区。

  启动之日,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随着海量灵能的注入,圆环上的灵纹逐一亮起,中心区域的空间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扭曲,如同透过晃动的水面观看景物。一种低沉的、仿佛来自虚空深处的嗡鸣响起。

  “空间褶皱生成成功!曲率稳定在预设值!”负责监控的弟子激动地汇报。

  接下来是存储测试。一个体积庞大的备用阵盘被缓缓推入扭曲的中心区域。令人惊异的一幕发生了:阵盘在接触扭曲空间的瞬间,体积迅速缩小,仿佛被无形之力压缩,最终消失不见!而监测仪器显示,它并非被传送走,而是其物理体积被压缩并存储在了那个稳定的空间褶皱内!

  “存取接口测试!”赵乾下令。

  一名弟子手持特制的“空间密钥玉简”,对准圆环某处注入灵能。一道微小的光门在圆环侧面打开,透过光门,可以看到内部是一个极其广阔的、泛着微光的空间,那个被压缩的阵盘正悬浮其中。弟子尝试将其取出,过程顺利,阵盘恢复原状,完好无损!

  首台原型机,成功了!

  规模化应用与紧急部署:

  首战告捷,大大鼓舞了士气。团队立刻着手建造更多、更大型的“须弥”仓储单元。它们被秘密部署在几个绝对安全的核心区域下方,通过加固的灵能线路与地脉电站连接。大量的战略物资被分门别类地存入这些折叠空间内,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仓储压力,也显着提升了物资的安全性。存取管理则完全集成到了“灵力区块链”系统中,每一件物资的流入流出都有据可查,安全便捷。

  然而,就在“须弥”系统初步成型,开始为宗门运转提供有力支撑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、关乎全局的发现,在一次极限测试中悄然降临。

  为了测试“须弥”系统的稳定性极限,科研人员尝试将一个高度活跃的、蕴含着微弱“星陨印记”的魔气样本(用于研究)存入折叠空间,并持续监测其变化。

  起初一切正常。但当测试进行到第七个时辰,灵枢突然监测到,存储该样本的折叠空间内部,出现了异常的空间波动!这种波动并非源于样本本身,而更像是折叠空间与某个遥远的外部坐标,产生了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共鸣!

  灵枢立刻调动所有算力进行溯源分析。结果令人震惊!那个共鸣的外部坐标,经与“星陨模型”和古老星图比对,赫然指向了——幽冥涧深处,那个正在被玄骨用于举行仪式的核心祭坛区域!

  空间折叠仓储术,在扭曲局部空间的同时,似乎无意间撬动了某种更深层次的空间法则,使其与同样涉及高维空间操作的“星陨”仪式,产生了一种不可预测的干涉效应!

  “分析结论:‘须弥’系统生成的空间褶皱,其稳定锚定点可能与此方世界的某些基础空间节点存在隐性关联。‘星陨’仪式正在剧烈扰动这些基础节点,从而引发了共鸣。”灵枢迅速给出了初步推断。

  这个消息让委员会高层又惊又疑。惊的是,这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、可能直接窥探甚至干扰幽冥涧仪式核心的途径!疑的是,这种方式风险极高,一旦操作不当,可能不是窥探,而是直接为玄骨打开一扇通往流云宗核心的后门!

  “能否利用这种共鸣,进行反向探测?或者……有限度的干预?”云鹤真人目光锐利,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。

  “理论上存在可能性。”灵枢回应,“但需要极其精密的操控,以及对‘星陨’空间规则的更深理解。风险等级:极高。建议:成立专项小组,进行极限谨慎的探索性实验。”

  福兮祸所依,祸兮福所伏。为了解决仓储难题而研发的空间折叠术,竟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通往最终战场的侧门。流云宗面前,出现了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、却也可能直捣黄龙的隐秘路径。是谨慎观望,还是冒险一搏?科学的探索,再次将宗门命运推向了抉择的关口。空间不再仅仅是存储的媒介,更可能成为决战的舞台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9484/84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