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老照片重现(4)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

  本报讯(通讯员 王建国) 本月十五日下午三时许,我厂细纱车间女工更衣室发生一起意外事故。

  当班女工张秀(细纱甲班)在更衣时,其使用的铁制更衣柜(编号b-17)因不明原因突然整体向前倾倒,张秀同志躲避不及,被重柜砸中头部及上半身,伤势严重,虽经厂医务室及随后赶到的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,终因伤势过重,不幸于当晚去世。

  事故发生后,厂领导高度重视,责成安全科、保卫科组成联合调查组,对事故原因进行彻查。

  初步勘查发现,固定该更衣柜于墙体的部分膨胀螺栓存在老化松动迹象,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。

  厂党委已紧急召开安全生产扩大会议,要求全厂各部门以此为戒,深刻吸取教训,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,坚决杜绝类似悲剧再次发生。

  报道措辞严谨、官方,将事故原因指向了“膨胀螺栓老化松动”。

  李国栋的心却沉了下去。

  老化松动?

  一个使用了并不算太久的铁柜?

  他继续往后翻找,希望能找到更详细的调查结果或者后续报道,但再无下文。

  事故似乎就这样以“意外”定论,淹没在后续的生产简报和会议报道中。

  他不甘心,又翻回前面,仔细搜寻1987年全年的报纸。

  终于,在八月份的一份厂报上,在表彰“三季度生产标兵”的名单里,他看到了母亲张秀的名字赫然在列!

  旁边还配发了一张小小的单人工作照,照片上的母亲戴着工作帽,围着白围裙,正在机台前专注地接线头,眼神明亮而认真。

  而在这份名单里,他没有找到张淑芬的名字。

  他继续往前翻找。

  在六月份的一份厂报上,一则关于“厂部机关团支部与细纱车间甲班结对共建活动”的报道配图中,

  他再次捕捉到了张淑芬的身影!

  那是一张集体劳动的合影,十几个人在厂区花园里清理杂草。

  张淑芬站在人群靠边的位置,低着头,手里拿着一把铁锹,整个人透着一股格格不入的沉闷。

  而母亲张秀则站在相对中心的位置,正和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男青年(大概是团干部)笑着交谈,显得开朗而活跃。

  图片说明里提到了张秀的名字,却没有提到张淑芬。

  李国栋的目光在两张照片之间来回扫视。

  标兵名单上没有张淑芬,集体活动中她是边缘的、阴郁的;

  而母亲却是表彰对象,是活动的中心。这种鲜明的对比,像无声的注脚。

  他又翻到更早,1985年初的一份厂报。

  在一则关于“年度厂级先进工作者评选揭晓”的消息里,细纱车间的名单上,竟然同时出现了张秀和张淑芬的名字!

  这是唯一一次她们的名字并列出现!

  李国栋的心猛地一跳。他仔细阅读旁边的短评,短评提到此次评选竞争激烈,

  尤其细纱车间的两位候选人张秀和张淑芬,技术考核成绩都非常优异,最终经过班组、车间、厂部三级评议,两人都光荣当选。

  短评还特别提到,这体现了红星厂对一线技术骨干的重视和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。

  “都当选了……”

  李国栋喃喃自语。

  既然都当选过,为什么在母亲去世前一年的标兵评选里,只有母亲?

  张淑芬的技术退步了?还是发生了什么别的事情?

  他带着满腹疑团,又翻找了一些关于厂工会活动、技术比武的消息,但再未找到更多关于张淑芬的信息。

  母亲张秀的名字则偶尔出现在一些技术能手名单或文体活动报道中。

  线索似乎又断了。

  库房的阴冷仿佛渗入了他的四肢百骸。他疲惫地靠在冰冷的报纸堆上,揉着酸涩的眼睛。

  手电筒的光已经变得有些昏黄。

  难道真的只是意外?

  那张淑芬后来对自己所做的一切,仅仅源于一种扭曲的、对母亲生前光芒的病态嫉妒?

  那更衣室的螺丝呢?

  老警察的疑点呢?

  林晓梅对1987年那过激的恐惧反应又怎么解释?

  就在他几乎要陷入绝望时,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刚才翻看过的那份1987年8月表彰三季度生产标兵的报纸。

  在版面下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有一则豆腐块大小的“读者来信摘登”。标题是:《一点建议——关于更衣室设施安全》。

  写信人署名“细纱车间一职工”,内容很简短,语气却带着担忧:

  “编辑同志:最近发现我们车间女工更衣室部分更衣柜(尤其是靠墙的一排)晃动得比较厉害,开关门时吱呀作响,感觉不太稳固。这些铁柜子分量都不轻,万一哪天倒下来砸到人,后果不堪设想。建议厂里能尽快安排人检查一下固定情况,该维修的维修,该更换的更换,消除安全隐患,让大家能安心工作。”

  刊登日期:1987年8月25日。

  而事故发生在10月15日!

  仅仅一个多月后!

  李国栋的心脏狂跳起来!

  他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,立刻在报纸堆里翻找1987年9月和10月初的报纸。

  他迫切地想找到后续——

  厂里对这封读者来信有没有回应?有没有安排检修?检修结果如何?

  然而,他翻遍了9月、10月直到事故发生前的所有报纸,再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更衣室设施检修的报道或通知!

  那封充满预警的读者来信,如同石沉大海,没有激起任何回响,直到悲剧发生!

  为什么?!

  是厂里官僚主义,忽视了这小小的建议?

  还是……有人刻意压下,让这隐患得以保留?

  那个署名“细纱车间一职工”的人……会是谁?

  会不会就是张淑芬本人?

  她提前发现了问题,用这种方式发出警告?

  还是……她写这封信,本身就带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?

  一种阴冷的战栗再次爬上李国栋的脊背。

  他疲惫不堪地将翻找过的报纸小心整理好,重新捆扎。

  拿着那份刊载了讣告、事故简报和那封关键读者来信的报纸,以及那张1985年先进工作者名单的报纸,

  步履沉重地走出了阴冷的地下档案库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9510/163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