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盛世基石
推荐阅读:
抗日之特战兵王
重整山河,从穿成宋钦宗开始
我娘子天下第一
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
大明重生景帝,我把景泰搞没了!
青铜账簿与铁王座
刚穿越,就在敌国公主床上
重生都市弃少
花豹突击队
开局一书生:从敬夜司狱开始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第二百一十二章 盛世基石“雷霆手段”带来的血腥气息,尚未在汴梁城上空完全散去,那些被抄没的府邸依旧门户紧闭,市井间的议论也还带着几分惊悸。然而,摄政王府内,杨延昭的目光已然越过这暂时的肃杀,投向了更加深远辽阔的图景。肃清反对势力,掌控绝对权力,仅仅是手段,而非目的。他的终极目标,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,一个足以承载他超越这个时代野心的庞大基业。
朝堂之上,因清洗而空缺出来的大量职位,被迅速填补。北疆系忠心耿耿、能力出众的文武官员得以重用,寇准、李迪等识时务、有才干的老臣依旧委以重任,同时,通过新设的“明算”、“明法”、“武略”等科举专科,以及不拘一格的察举,大量出身寒门或有真才实学的士子、匠人、甚至精通商贸者,被破格提拔,进入帝国的各级管理机构。一个以杨延昭为核心,融合了军功集团、务实文官及技术官僚的新兴权力阶层,逐渐成型,充满了活力与效率。
权力结构初步理顺之后,杨延昭开始将他酝酿已久的、超越时代的强国方略,一步步付诸实践。他深知,真正的盛世,绝非仅仅依靠严刑峻法和强大的军队,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与领先时代的科技力量。
这一日,摄政王府召集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议事。参与者的除了核心文武,更多了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——有来自将作监的大匠,有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,甚至还有几位被重金礼聘、对海外事务有所了解的蕃商。
“诸位,”杨延昭开门见山,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,“内患已清,外敌暂退,然此非高枕无忧之时。强兵富国,需有实实在在的根基。自今日起,朝廷将倾注大力,推动数项关乎国运之本的要务!”
他颁布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,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政令:
“其一,兴修水利,推广新农!着工部、户部,会同各地州县,勘察江河,广修陂塘渠堰,尤以黄河治理、江南漕运疏通为要!同时,由司农寺牵头,设立‘劝农司’,于两浙、江淮、成都府路等富庶之地,试种占城稻等早熟高产作物,并改进农具,编撰农书,务使地尽其利,仓廪充盈!”
提高农业产出,是稳定民心、积累财富的根本。占城稻的引入与推广,若能成功,将极大提升粮食产量。
“其二,扶持工商,开拓海贸!除已有的市舶司外,于泉州、广州增设‘海事院’,专司营造海船,招募水手,组织官营船队,探索南洋、西洋航路!鼓励民间海商,凡有出海贸易者,朝廷予以保护,并降低关税。所得奇珍异货、乃至海外作物种子、书籍图册,皆重金收购!”
他要将海外贸易从单纯的税收来源,提升到获取资源、技术和开拓眼界的战略高度。
“其三,格物致知,百工竞巧!”杨延昭的目光扫过那几位大匠和学者,“设立‘格物院’,直属本王!广招天下巧匠、奇人,专司研究改进军械、农具、织机,乃至……探索火药之更大威能,研究那‘指南针’于航海之妙用!凡有所成者,不论出身,重赏!封爵亦非不可能!”
这是他最具前瞻性的一步!他要将科技的研发制度化,并给予极高的荣誉和物质激励,试图点燃工业革命的星星之火。火药、指南针的进一步开发,以及对新式机械的探索,都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变化。
“其四,修路铺桥,畅通天下!由三司拨付专款,工部统筹,征发民夫(给予钱粮,非无偿劳役),整修自汴梁通往四方之官道,尤其要打通连接川陕、岭南之险峻路段。于大河之上,增建坚固石桥。务必使商旅往来,兵马调动,皆能迅捷无阻!”
交通的便利,是维系庞大帝国统一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血脉。
这一系列政令,涉及农业、商业、科技、交通等方方面面,其规模之宏大,思路之新颖,远超历代。朝堂之上,不少官员听得目瞪口呆,一些守旧者内心或许不以为然,但在摄政王如今如日中天的权威面前,无人敢公开反对。
寇准抚须沉吟,眼中却有精光闪动。他虽年迈,却非迂腐之人,能看出这些举措若能成功,确实于国大有裨益。李迪则更关注其中的财政问题,已在心中默默计算所需钱粮。
而真正感到振奋的,是那些被破格提拔的寒门士子和技术官员。他们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,看到了凭借真才实学封妻荫子的希望!
政令既下,庞大的帝国机器开始围绕着新的目标运转起来。
黄河沿岸,无数民夫在官员和工匠的指挥下,加固堤坝,开挖引水渠;江南水乡,新的稻种被小心翼翼地在试验田里播种;沿海的船厂里,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日夜不息,更大、更坚固的海船正在铺设龙骨;汴梁城外的“格物院”迅速挂牌成立,来自各地、身怀绝技或有奇思妙想的匠人、学者被优厚待遇吸引而来,虽然起初难免混乱,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氛围已然形成;通往四方的官道上,更是旌旗招展,大量的物资和人力被投入进去,遇山开道,遇水架桥……
杨延昭并未满足于仅仅发号施令。他时常轻车简从,亲自巡视汴梁周边的水利工地,查看格物院的研究进展,甚至召见那些被视为“奇技淫巧”的工匠,与他们讨论技术细节。他的重视与鼓励,极大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进展。
阻力依然存在,资金的短缺、技术的瓶颈、地方官吏的懈怠、乃至一些守旧士绅的暗中抵制,都考验着新政的推行。但有了之前“雷霆手段”的震慑,以及杨延昭坚定不移的支持,这些阻力都被一一克服或压制。
时间,在忙碌与变革中悄然流逝。虽然真正的盛世辉煌尚需时日孕育,但坚实的基石,已然在这位穿越者摄政王的强力推动下,一砖一瓦地开始铺设。一个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发展轨迹,正在悄然形成。天下棋局,至此已不再局限于权力争夺,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宏大、也更具挑战的——建设与开创的时代。
http://www.zwhl.cc/zw39856/21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