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6章 他们代表不了民心!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魏征直起身,目光仿佛能穿透那层锦帘,直视其中的李恪,言辞恳切:

  “殿下!”

  “这些人虽有冲击宫禁、言辞过激之罪!”

  “然其初衷,多半是出于对朝纲的关切,对郑玄泰蒙冤的义愤!”

  “其行虽狂悖,然其心……或可悯啊!”

  “殿下明鉴!”

  “我大唐立国,陛下垂拱而治,广开言路,方有今日之盛世气象!”

  “今日若因一时之愤,便以‘谋反’之名,屠戮这诸多官员士子,其中不乏国家栋梁、未来英才!”

  “此事若成!”

  “则天下士林,必将为之震怖,为之寒心!悠悠众口,如何能堵?”

  “这‘堵塞言路、屠戮士人’之名,殿下纵有百口,恐亦难辩!”

  “陛下开创之纳谏风气,亦将毁于一旦!”

  “此行绝非社稷之福,更非明君所为啊!”

  说到激动处,魏征须发皆张,再次深深躬身:

  “殿下!老臣恳请殿下,收回成命!”

  “此间众人,其罪当罚,然罪不至死!”

  “可按唐律,依其情节轻重,或革职查办,或流放边陲,或申饬惩戒,以示朝廷法度!”

  “岂能不分青红皂白,不明就里,一概屠戮?”

  魏征高声道:“刀兵易举,民心难复!”

  “殿下若执意行此酷烈之事,老臣今日便跪死在这玉辇之前,以血谏君!”

  说罢,魏征竟是真的撩起官袍,作势便要向那冰冷的地面跪去。

  他这是要以自己的性命和清誉,来为那些请愿者,争得一线生机!

  全场一片死寂。

  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魏征那决绝的身影,和那顶沉默的玉辇之上。

  空气仿佛凝固,等待着太子最终的裁决。

  帘幕之后,李恪的声音依旧平静,缓缓传出:

  “魏大夫!”

  仅仅三个字,一股无形的威压悄然弥漫开来。

  “你口口声声其心可悯,堵塞言路,天下寒心……好一番悲天悯人,顾全大局的慷慨陈词!”

  李恪的语气陡然一转,变得锐利如刀:

  “孤且问你!”

  “若其心可悯,便可冲击宫禁,视皇权如无物乎?”

  “若初衷为公,便可挟持亲王,视国法如儿戏乎?”

  “若自诩清流,便可辱骂储君,视纲常如草芥乎?”

  连续三问,一句比一句更重,彷佛重锤敲一样打在每个人心上洞。

  “魏大夫,你熟读史书,当知……国之大者,莫重于祀与戎!”

  “而今日,他们冲击的,是国之大祀的宫门!”

  “他们挟持的,是父皇亲封的亲王!他们辱骂的,是陛下钦定的储君!”

  “此三行,哪一条不是动摇国本?哪一条不是形同叛逆?哪一条不是谋反?”

  说到这里,李恪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:

  “你将这明火执仗,聚众冲宫的逼宫行径,轻描淡写为言辞过激!”

  “将这践踏皇权,目无君父的弥天大罪,曲意辩解为……出于义愤?”

  “魏大夫,你究竟是老糊涂了,还是……有意为之,混淆视听?!”

  魏征张了张嘴,一时之间竟有些无法反驳。

  他经常引用“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”等大道理,来劝谏李世民。

  然而在李恪面前,他的这套说辞显然不好使。

  这位太子殿下,和虚心纳谏的陛下截然不同!

  李恪不给魏征喘息之机,语气愈发森寒:

  “天下寒心?你张口天下,闭口民心……魏征!你且抬头看看!”

  “看看这承天门外!”

  “看看这长安城内!”

  “看看这万里疆域!”

  “魏征!孤且问你,这区区千余喧哗之徒,焉能代表天下亿兆黎民?”

  “他们……又岂敢代表民心?”

  “我大唐的民心,是田埂间辛勤耕耘的农夫,是市井中诚信经营的商贾,是边关上浴血奋战的将士!”

  “这些人的心,向往的是国泰民安,是政清法明,是仓廪充实!”

  “他们求的是安居乐业,盼的是朝廷威严,信的是孤能护佑这朗朗乾坤!”

  “而眼前这些人口中的民心,不过是他们结党营私,沽名钓誉的遮羞布!”

  “是他们抗拒防疫,维护私利的挡箭牌!”

  “他们何曾真正代表过那沉默的大多数?”

  “他们口中的公道,不过是维护其士族特权,固守其迂腐之见的小道!”

  “孤告诉你,今日若纵容此等行径,才是真正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!”

  “寒心于国法不彰!”

  “寒心于纲纪废弛!”

  “寒心于宵小之徒!”

  “让此等之辈以为,可以凭借所谓……清议,肆意践踏朝廷威严,胁迫君王,扰乱朝纲!”

  “此例一开,日后是否但凡有人不满,便可聚众围堵宫门,咒骂君上?”

  “届时……法将不法,国将不国!”

  李恪冷哼一声:“魏征!你身为谏议大夫,职责是匡正君过,肃清朝纲。”

  “而今日……面对此等公然谋逆之举,你不思弹压,反为逆张目!”

  “你扪心自问,你今日之行,究竟是在维护大唐的国法纲常,还是在助长这无法无天的悖逆之气?”

  “你以血谏君,究竟是想做流芳百世的诤臣?”

  “还是想成为……这祸乱之源的同谋?”

  这一连串的质问,直接将魏征置于两难的境地:

  要么,承认自己颠倒了“义愤”与“谋逆”的本质区别,包庇祸首。

  要么,承认自己为了虚名,而忽视了维护国家根本秩序的真正职责。

  无论选择哪一边,他之前那番慷慨激昂的劝谏,立论基础都已轰然倒塌。

  尤其最后“同谋”的指控,更是诛心之论。

  让魏征这等注重身后清名的直臣,如遭雷击,指着帘幕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
  ……

  承天门城楼上。

  李世民负手而立,将下方李恪这番掷地有声的驳斥,听得清清楚楚。

  当听到李恪以“冲击宫禁,视皇权如无物”、“辱骂储君,视纲常如草芥”来定性这些人的行为时。

  李世民眼中精光爆射,紧皱的眉头骤然舒展:

  “好!说得好!恪儿此言,方为储君气度!”

  李世民在心里暗自喝彩,几乎要击节赞叹。

  恪儿这几句话,可谓字字千钧,直指要害!

  将他心里的恶气,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出来。

  “恪儿说的不错!”

  “这些人冲击宫禁,视朕之皇权如无物;辱骂储君,视国之纲常如草芥!”

  “此等无君无父、目无纲常法纪之辈,与造反逼宫的悖逆之徒何异?”

  “若人人都打着清议的旗号,行此大逆不道之事,朕这皇帝还如何做?我李唐江山还如何稳固?”

  李世民愈发觉得。

  恪儿此举虽然酷烈,却是维护皇权尊严,震慑宵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!

  他目光灼灼盯着下方,不再有阻止的念头。

  反而想看看,恪儿能否将雷霆手段贯彻到底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0687/572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