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0章 护国主的“亲征”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当顾昭在最高国务委员会上,以一种“顺应民意”的姿态,宣布将亲自挂帅,组建“北方远征军”的那一刻起,整个新生的大明共和国,就如同一台被按下了启动按钮的、精密而又庞大的战争机器,以前所未有的效率,轰然运转起来。这不再是一场边境冲突的反应,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、旨在彻底解决一个时代心头大患的、倾国之战。在过去的数年里,顾昭通过南征北战、内政治理、金融革新和思想统一,已经将这个古老帝国的所有资源,都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心。如今,他终于将所有的目光,聚焦到了这个时代,在陆地上的最后一个,也是最顽固的强大对手——沙皇俄国。
一场史无前例的国家总动员,在共和国的广袤疆域上,全面展开。
军事上,这是一次立国以来最庞大的兵力集结。以精锐着称、装备着最新式后膛步枪和克虏伯式野战炮的中央机动军团,作为此次远征的绝对核心,从南京、武汉等中部基地,通过刚刚全线贯通的京汉铁路,如同钢铁洪流一般,源源不断地向北方集结。驻扎在山海关至辽东一线的北方边防军团主力,也结束了休整,兵锋直指黑龙江流域。除此之外,经过现代化改编、已经彻底效忠于共和国的新八旗部队,以及由漠南漠北各大部落王公率领的、善于在草原和林海中驰骋的数万蒙古仆从军,也从四面八方,向着预定的集结点汇拢。
陆军总兵力,超过十五万!一支足以在十七世纪的任何战场上,碾压一切对手的强大力量。
经济上,这场战争同样是一次对共和国工业体系的极限测试。位于北方大开发区,尤其是在辽东和京津地区的兵工厂、钢铁厂、纺织厂和罐头食品厂,几乎是瞬间进入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生产状态。冲天的黑烟,在工厂区上空,汇成了永不消散的云层,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坚实的后盾。与此同时,大明皇家银行,面向全国,发行了第三期“北伐建设国债”。凭借着在金融保卫战中建立起来的、坚不可摧的国家信用,仅仅一周之内,计划发行的五千万龙元国债,便被狂热的民众抢购一空。无数人将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拿出来,购买那一纸凭证,他们坚信,这是为前线的将士尽一份力,也是为共和国的未来,投下一份信任票。
政治上,顾昭的“亲征”,更是对他所建立的这套全新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。在他离开南京期间,由内阁首辅、各部部长以及军方最高将领共同组成的“最高国务委员会”,将作为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,全权处理国内一切政务。这标志着,整个国家机器,已经完成了从依赖领袖个人魅力和权威,到依靠一套成熟、高效的制度来运转的蜕变。顾昭,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事必躬亲的“救火队长”,他可以放心地将后方交给自己一手打造的团队,而他自己,则将以一个纯粹的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,去亲自终结一段历史。
崇祯二十一年夏,长江之畔,南京下关码头。
历史,仿佛在这里轮回,却又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。
与上一次顾昭率舰队南巡时,小皇帝朱慈烺还需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,前来“恭送”不同。这一次,码头上送行的人群中,已经再也看不到任何属于旧皇权的痕迹。
取而代之的,是共和国的全套高层班底。内阁首辅、最高法院大法官、国会议长、以及留守南京的各部部长和将领们,神情肃穆地站立在码头的最前端。他们的身后,是数以千计的国会议员、政府官员、商界领袖和学者代表。而在更远处,是自发前来,将整个下关地区堵得水泄不通的、数十万南京市民。
没有了繁琐的礼仪,没有了跪拜与山呼万岁。只有雄壮激昂的、由军乐队奏响的《共和国进行曲》,在新式铁甲舰那沉闷而又穿透力十足的汽笛长鸣里,与数十万民众汇成的欢呼声浪,交织在一起,如同钱塘江的大潮一般,席卷了整个长江码头,直冲云霄。
顾昭一身笔挺的、深蓝色的共和国大元帅戎装,肩上扛着代表最高军衔的将星,腰佩指挥刀,站在他此行的旗舰——“中华”号的舰桥之上。
“中华”号,是江南造船厂刚刚完工下水的新一代铁甲指挥舰。它的吨位,比之前的“定国”号大了近一倍,通体由最优质的锻造钢板覆盖,装备了射程更远、威力更大的主炮,以及功率强劲的蒸汽机。它更像是一座能够在大洋上移动的钢铁堡垒,是这个新生共和国工业与科技实力的最高结晶。
站在高高的舰桥上,顾昭的目光扫过脚下那支望不到尽头的、由上百艘运兵船和护航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,扫过码头上那一张张激动、崇拜、充满了殷切期盼的脸庞。他的身后,是共和国的未来;他的前方,是帝国的宿命。
在送行的人群之外,有几个特殊的“观众”,也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,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。
南京城北,一处名为“静思园”的幽静宅院的高楼之上。前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,正举着一具精美的德制黄铜望远镜,沉默地、一动不动地望着江面上那支遮天蔽日的庞大舰队。
那望远镜,是去年顾昭派人送给他的“礼物”,让他可以“聊解寂寞”。而此刻,他却用这份礼物,亲眼目睹着那个推翻了他整个王朝的男人,正率领着一支比他毕生所见过的、任何一支军队都更加强大、更加令人生畏的力量,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。
他的眼神,复杂到了极点。没有了最初的怨毒与不甘,只剩下一种深入骨髓的、彻底的认命。以及,一丝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的、仿佛隔着一个世界的、复杂的羡慕。他知道,这样的军队,这样的气象,是他,是大明历代先皇,都从未曾拥有过的。
而在码头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,一个穿着共和国外籍军事顾问团制服的金发碧眼的欧洲人,正拿着一支笔,飞快地在他的日记本上书写着。
他,正是几年前被派往西方游说,如今却主动申请、以“顾问”身份随军出征的英国军官,爱德华。
他看着眼前这山呼海啸般的盛况,看着那艘名为“中华”号的钢铁巨兽,感受着这个东方帝国所迸发出的、令人战栗的能量。他在日记中,用略带颤抖的笔迹写道:
“上帝啊,我从未想过,会亲眼目睹如此景象。这不是一次远征,这是一整个民族的意志,凝聚成了钢铁与烈火,向前滚动。我即将要见证的,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,而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帝国,在经历了凤凰涅盘之后,如何去征服另一个自诩强大的西方帝国。历史的流向,或许将从今天开始,发生偏转。”
吉时已到。
旗舰“中华”号上,一面巨大的、崭新的黑虎共和国国旗,在主桅杆上缓缓升起。
顾昭走到了舰桥上的一个特制麦克风前。这套由军工研究部研发的、覆盖全舰队所有舰船的有线广播系统,能让他的声音,清晰地传递到每一名即将出征的士兵耳中。
短暂的电流声后,顾昭那沉稳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,响彻了整支舰队。
“共和国的士兵们!”
所有舰船的甲板上,原本还在喧闹的士兵们,瞬间肃静下来,昂首挺胸,聆听着他们最高统帅的训话。
“在我们的南方,在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洋上,我们的舰队,用坚船利炮,教会了那些远道而来的欧洲人,什么叫做‘东方的秩序’!”
“今天,在我们的北方,在即将被冰雪覆盖的无尽雪原上,我们,将要用我们手中的步枪和刺刀,去教会另一个自诩文明的白色帝国,什么叫做‘神圣的边界’!”
他的声音,通过广播,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,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。
“记住!我们的背后,不是帝王将相的亭台楼阁,而是我们勤劳质朴的亿万同胞,是我们工厂里永不停歇的轰鸣,是我们刚刚用鲜血和信用扞卫住的、这个新生的共和国!那里,有我们的父母妻儿,有我们未来的一切希望!”
“而在我们的前方,是无尽的雪原,是莽莽的林海,是等待着我们去解放的土地,是那些正在雅克萨的孤城里,用生命为我们守住最后尊严的兄弟袍泽!”
“此战,不为一人一姓之江山,不为虚无缥缈之荣耀!为我中华民族,开拓生存之空间!为我子孙后代,奠定万世之太平!”
他深吸一口气,发出了最后的、雷霆万钧般的怒吼。
“出发!”
“呜——!”
悠长而又雄浑的汽笛声,再一次响彻天地。
庞大的舰队,在漫天的旗帜和民众震天的欢呼声中,如同苏醒的巨龙,缓缓地驶离了码头,调整航向,汇入了宽阔的长江主航道,向着那通往无垠大海的东方,破浪而去。
而在数万里之外,遥远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,那座洋葱头顶的宫殿之内。沙皇阿列克谢·米哈伊洛维奇,刚刚收到了叶罗费·哈巴罗夫派人送来的、经过了无数夸大和粉饰的“捷报”。报告中声称,他已经击溃了明国人的主力,将他们的前哨站围困得水泄不通,“大胜”就在眼前。
兴奋的沙皇,正和他的大贵族(波雅尔)们,围着一张粗糙的西伯利亚地图,兴奋地讨论着该如何瓜分传说中富饶无比的“契丹国”,该册封谁为新的“阿穆尔公爵”。
他们谁也不知道,一场足以将他们整个东方梦想彻底碾碎的、来自另一个维度的钢铁风暴,已经启航。
镜头,从顾昭在舰桥上那张被江风吹拂、坚毅无比的侧脸上,缓缓拉向高空。越过了庞大无匹的钢铁舰队,越过了依旧在欢呼沸腾的、无比繁华的南京城,掠过共和国腹地那些纵横交错的农田、城镇与冒着黑烟的铁路,最终,停留在了一张悬挂于最高国务委员会作战室墙壁上的、巨大的世界地图之上。
代表着共和国势力的红色,已经牢牢地覆盖了整个东亚大陆和广阔的南洋群岛。而现在,一支无比粗壮、无比坚定的巨大红色箭头,以南京为起点,跨越长城,跨越辽东,坚定不移地、狠狠地刺向了地图上那片广袤无垠、代表着沙皇俄国势力的、冰冷的西伯利亚!
http://www.zwhl.cc/zw40710/491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