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章 给魔鬼的阶梯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何维那句“为女高音搭建舞台”的话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指挥中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  “什么意思?”

  “利用谐振?这怎么可能?那是纯粹的破坏力啊!”

  “何总工是不是因为压力太大,思路出现了一些问题?”

 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,窃窃私语。

  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何维的逻辑。

  在他们几十年来所学的教科书里,“燃烧谐振”就是等同于“癌症”的代名词,是所有发动机设计师避之不及的瘟神。

  所有的研究方向,都聚焦于如何“抑制”它、“消除”它。

  而现在,他们的技术领袖,却说要去“利用”它?

  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的分歧了,这简直是世界观的颠覆。

  赵东升和陆国兴两位老人,同样眉头紧锁。

  他们看着白板上那些何维随手画出的,奇形怪状的螺旋挡板和亥姆霍兹共振腔般的结构,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困惑。

  这些东西,完全违背了现代火箭发动机追求“简洁、高效”的主流设计哲学。

  在他们看来,这些多余的结构只会增加发动机的死重,扰乱内部的流场,百害而无一利。

  “何总工,”陆国兴终于忍不住开口了,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劝诫,“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稳妥一些?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前苏联Rd-180发动机的经验,通过调整喷注器的设计,来规避谐振产生的频率。”

  “规避?”何维打断了他,摇了摇头。

  “老陆,规避,意味着妥协。意味着我们要阉割掉一部分发动机的性能,去绕开这个危险区。这就好像为了不遇到山贼,我们就永远不走那条最短、最快的路。”

  他走到巨大的电子白板前,指着那些他画下的,在别人看来“多余”的结构。

  “而且,你们都理解错了。”

  “我不是要利用谐振的‘破坏力’。”

  “我要利用的,是它背后那纯粹而强大的‘规律’。”

  何维深吸了一口气,他知道,他接下来要做的,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技术方案,更是要为整个团队,进行一次关于底层科学思想的“布道”。

  他打了个响指。

  【昆仑引擎】的“微观尺度金属凝固过程模拟”模块,再次被激活。

  大屏幕上,第87秒灾难发生时的虚拟场景,被完美地复现了出来。

  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到,那道代表着“压力波”的红色能量流,是如何在燃烧室内毫无规律地来回冲撞,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,最终撕碎了脆弱的笼子。

  “你们看,”何维指着那团狂暴的红色能量流,“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‘堵住’的洪水。”

  “我们过去的思路,是不断地加固堤坝——也就是强化喷管的材料和结构。但事实证明,洪水的力量,超过了任何堤坝的承受极限。”

  “大禹治水的故事,我们都听过。堵,是堵不住的。”何维的声音,变得沉稳而富有哲理,“唯一的办法,是‘疏’。”

  他一边说,一边将白板上画的那些新结构,同步加载到了虚拟的发动机模型中。

  那些螺旋状的挡板,和亥姆霍兹共振腔般的声腔,瞬间出现在了燃烧室和喷注器的内壁上。

  “你们看这里,”他首先指向那些亥姆霍兹共振腔,“我把它称为‘蓄洪区’。当特定频率的压力波经过这里时,这些微小的空腔,会像海绵一样,将这部分能量吸收、耗散掉,把它从一股尖锐的破坏性冲击,变成一股温和的背景噪音。”

  紧接着,他又指向那些螺旋状的挡板。

  “而这些,是‘导流渠’。”

  “它们会主动地,将进入燃烧室的燃料和氧化剂混合气体,引导成一种稳定的、可控的螺旋涡流。这种涡流,从根本上就破坏了产生‘线性谐振’的物理条件。这就好像我们主动为洪水,挖掘了一条更深、更宽的新河道,让它只能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,平稳地向前流动。”

  “堵,不如疏。疏,不如导。”

  何维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中心里回响。

  “我们不是在与‘谐振’这个魔鬼对抗。我们是在理解它、尊重它,并最终为它制定新的‘游戏规则’。”

  “我们为它修建了蓄洪区,为它铺设了导流渠。我们让它从一个狂暴的破坏者,变成了一个在我们定义的体系内,平稳运行的能量载体。”

  这番充满了东方哲学智慧的讲解,让在场的所有工程师,都听得如痴如醉。

  他们第一次发现,原来冰冷、坚硬的工程技术背后,还可以有如此深刻的,充满了东方思辨之美的哲学思想。

  为了让这种“思想”变得更加具体,何维启动了加载了新设计的,全新的仿真模拟。

 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死死地盯着屏幕。

  模拟开始。

  代表着“压力波”的红色能量流,再次出现。

  但这一次,它不再是狂暴的、毫无规律的野兽。

  当它流经那些螺旋挡板时,它被驯服成了一条温顺的、高速旋转的红色缎带。

  当它的一部分能量,试图产生高频振荡时,立刻就被侧壁上那些微小的“蓄洪区”吸收得干干净净。

  整个燃烧室内的能量流动,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,稳定而和谐的动态平衡。

  那条在真实测试中,于第87秒突然变得狂暴的压力波动曲线,此刻在模拟中,平稳得像一条被尺子画出来的直线!

  “我的天,”陆国兴看着屏幕上那和谐的能量流,嘴唇都在颤抖,“原来是这样!”

  理论与数据的完美结合,在这一刻,展现出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。

  指挥中心里,所有的质疑、困惑、不安,都烟消云散。

  “现在,”何维看着众人那已经被彻底点燃的眼神,微笑着说,“还有人反对我的新方案吗?”

  回答他的,是潮水般的掌声。

  ……

 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整个发动机团队,以一种涅盘重生般的姿态,投入到了新方案的实现中。

  他们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图纸,而是带着全新理解,去优化每一个细节。

  【洛书一号】,再次启动。

  这一次,它打印的,不再仅仅是几何形状。

  更是在打印一种“规律”,一种“秩序”。

  那些螺旋挡板的曲率,那些亥姆霍兹共振腔的深度和开口大小,每一个参数,都经过了【昆仑引擎】数百万次的迭代优化。

  一个月后。

  一台全新的,内部结构充满了奇异的、非对称美感的发动机,被组装完成。

  它的名字,被正式定为【祝融一号c型】。

  当它被再次缓缓地推向那座见证了辉煌、失败与重生的试车台时。

  所有人的心态,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。

  他们不再是忐忑不安地,祈祷奇迹降临的信徒。

  他们是一群胸有成竹的,等待着自己亲手写下的科学定律,被真实世界所验证的学者。

  “倒计时开始。”

  何维的声音,依旧平静。

  当点火的指令下达。

  当那熟悉的轰鸣声再次响起。

  所有人的目光,都如同锁定猎物的雄鹰,死死地盯住了计时器。

  80秒……85秒……86秒……

  来了!

  那个致命的第87秒!

  控制中心里,落针可闻。

  时间,仿佛在这一刻被放慢了千万倍。

  然而,什么都没有发生。

  那条代表着燃烧室压力的曲线,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芭蕾舞者,平稳优雅地,滑过了那个曾经让它失控的死亡节点。

  没有任何异响,没有任何波动。

  安静得如同什么都未曾发生。

  计时器的数字继续向前跳动。

  100秒……150秒……200秒……

  【祝融一号c型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姿态,轻松地完成了整整300秒的全工况长时程试车。

  直到测试结束,它的各项参数都依然稳如老狗。

  “成功了!”

  赵东升看着那条完美的曲线,声音嘶哑地,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。

  他们真的驯服了那头物理魔鬼。

  在控制中心即将爆发出新一轮狂欢的前一秒,何维却突然举起了手,制止了众人。

  他的目光,依然锁定在屏幕上,嘴角却勾起了一抹新的,充满了挑战意味的弧度。

  他指着屏幕上那颗正在稳定输出75吨推力的发动机模型。

  “同志们,”他的声音,让所有人都是一愣,“我们的野兽,现在只是学会了‘站着不动’。”

  “而我们最终的目标,是骑着它,从天上安全地走回来。”

  “所以,它还必须学会另一项,也是更难的一项技能。”

  他按下一个按键。

  屏幕上的发动机推力参数,开始缓缓下降。

  7s5吨、60吨、50吨……

  “它必须学会,‘走路’,甚至是‘慢跑’。”

  “我宣布,【祝融一号】的下一个技术攻关节点:实现最低40%的深度节流能力。”

  新的,也是更终极的挑战,在胜利的最高潮被正式抛出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2002/318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