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东莱大发展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讨老婆是真麻烦。

  特别是这还是汉末。

  特特别是娶的还是一流世家女。

  这真比和黄巾拼命还累!

  留下手下在颍川忙碌交接,刘复则已经提前来到青州任职,

  毕竟这时候青州还有部分黄巾在惹是生非。

  青州刺史部在临淄城,属齐国,说起这乱七八糟的国就让刘复有些烦躁,

  原先不觉得,现在发现这很多你以为的郡都特么是国!

  还有北海,那也是国,乱七八糟的,

  这让刘复下定主意,董卓乱起后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国都废了,全部改成郡!

  国王也废了,刘邦这龟儿子,把秦始皇弄的好好的郡县改的和狗屁一样。

  特么不说别的,单单是它们让后世写三国文的作者麻烦就罪无可恕!

  获罪于天,无可祷也!

  来青州后把颍川招募的一批人才安排下去,

  最终定下的是陈纪作为县令留守,成峰作为县尉,让卫家派子弟进己吾辅助。

  其它的人以后会逐步安排到东莱,不过这得等戏志才彻底掌控东莱才行。

  王申早就开始在青州大力鼓吹刘复威名。

  如今效果不错,刘复来青州可是想大力发展海洋养殖的!

  不论是海带还是各种鱼类,大力发展,争取给这小冰河期的百姓开创出一条新的食物来源!

  还有近海鱼类捕捞,咸鱼制作。

  咸鱼这东西倒不用特意鼓吹,如果不整个帝国沿海都大力人工养殖,

  以古代渔民捕捞的那点鱼也救不了多少人命,至于保存时间,即便咸鱼也不比各种粮食保存的时间长多少。

  说到底还是规模产量的问题。

  至于海带虽然不能长期单独食用,但饥荒时期顶上一个月还是能凑合的,配合其它东西,能顶时间更长。

  这东西能放的时间也比较长,几个月晾晒一次,保持干燥的话能放一年以上。

  在汉代人们已经知道海带能治大脖子病,这时候多做药用。

  凛冽的北风卷过刚结束战乱的青州大地。

  新任青州刺史、武威侯刘复的车驾,

  在戏志才、典韦、张合及三千精锐步骑的护卫下,踏入了东莱郡治所黄县。

  城垣残破,百姓面有菜色,空气中弥漫着战后特有的萧索与海风的咸腥。

  刘复并未急于入城,而是带着戏志才、典韦、张合径直策马奔向海边。

  站在嶙峋的礁石上,望着灰蒙蒙的渤海,海风中,隐约间似乎能闻到淡淡鱼腥。

  “志才,”

  刘复的声音沉稳有力,盖过了涛声,

  “黄巾虽平,然民生凋敝。

  青州之地,山地贫瘠,良田有限,然此海,乃取之不尽的粮仓宝藏!

  吾欲在此大兴‘海田’,养海带海产,捕海鱼,制咸鱼干,

  一解饥荒,二增府库,三强海防!”

  此时海带大概是称作昆布或海苔,不过刘复直接改了。

  戏志才抚须,眼中精光闪烁:

  “主公深谋远虑!东莱自古便有渔盐之利。

  若不是武帝之乱政,沿海渔民本应过的更好!

  而不是现在这样‘海里不产鱼’。

  然海带多野生,采摘不易;

  海鱼捕捞,近海尚可,稍远则船小力弱;咸鱼虽能久存,但产量低微,易腐难储。

  若要大兴其事,非有良法不可。”

  “正是!”

  刘复指向远处几艘在风浪中颠簸的简陋渔船,

  “吾观此间渔船,形制老旧,难抵风浪。

  需造大船!

  能载更多渔获,行得更稳、更远。至于海带,岂能只靠老天爷赏赐?

  当如种地一般,在海中‘养’之!

  咸鱼之法,亦需改进,务求量大、耐存、味可。”

  典韦听得直挠头:

  “主公,海里种菜?俺老典听着新鲜!

  不过您说咋干就咋干,谁敢捣乱,俺的铁戟可不认人!”

  张合则沉稳抱拳:

  “末将麾下健儿,可助渔民操练水性,熟悉海况,亦可护卫新船坞、盐场,震慑宵小。”

  刘复大笑:

  “好!有悍之之勇,儁乂之稳,此事必成!

  志才,你身为郡守,此事便由你总理。

  典韦,你负责维持工坊、盐场秩序,严防奸人破坏。

  张合,挑选通水性的军士,组建‘护渔营’,

  熟悉海船操作,巡弋近海,保境安民,亦为日后海战储备人才!”

  而刘复则把海产养殖花了三百多点能量点提升到登峰造极级别。

  提升之后开始对渔民及近海百姓培训,特别是部分迁移来的黄巾部众,

  这部分人高达六万,必须利用起来,不然也容易出问题。

  利用潮间带——涨潮淹没、退潮露出的滩涂\/礁石区——的天然岩礁区当做海田。

  东汉渔民对潮汐规律已有相当认知,并利用这些知识赶海,采贝等活动。

  组织并教导经验丰富的老渔民,在野生海带繁茂区,于成熟期采集带有成熟孢子囊的“种带”。

  将其小心移栽或绑缚到预先选定的、石质坚硬、水流适宜、光照充足的潮间带礁石区(“海田”)。

  这本质上是将野生资源向更利于采收和管理区域进行半人工增殖。

  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就要人工清理选定礁石区的竞争性海草、贝类,为海带孢子的附着和生长腾出空间。

  使用简单的铁制工具(铲、凿)即可完成。

  在关键“海田”区域外围,用木桩和渔网设置简易围栏,防止船只误入或大型鱼类破坏。

  沿用传统方式,退潮时由渔民驾小船或涉水进行人工收割。

  这重点在于规模化管理和采收点的集中化。

  还有就是将穿越前现代化养殖工艺本土化,

  就像海带生长,是有水温等要求的,都需要刘复本土化解决。

  安排教导后刘复让渔民和属下自己忙活,

  他则是把造船技艺提升到登峰造极级别,然后对开始对这时代的渔船改造。

  首先是结构加固:增加龙骨强度,加厚船板,增加横隔舱板——水密隔舱技术的原始雏形或强化应用,

  汉代已有隔舱概念用于大型楼船,将其小型化、实用化于渔船。

  提升抗风浪能力。

  帆橹并用:沿用成熟的硬帆技术,利用风力航行。

  同时配备更多、更长的橹,无风或进出港时提供动力,增加机动性。

  可以尝试增加桅杆数量(如双桅)以利用更多风力。

  增大载量, 船体加宽加深,设置专门、易于排水的鱼舱。这是最直接的“大船”体现。

  最后是网具升级:推广使用更大、更结实的麻\/葛纤维拖网、围网。

  网眼大小根据目标鱼种调整。

  利用滑轮(汉代已有辘轳等简单机械)辅助起网。

  延绳钓: 推广使用带有多钩的长线(延绳钓),提高特定鱼种(如大型底层鱼)的捕获效率。

  钩和线的制造技术(青铜\/铁钩,麻\/葛绳)成熟。

  探鱼经验:依赖老渔民对海鸟、水色、水流、季节规律的观察经验。刘复可鼓励经验总结和传授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3170/225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