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玉骨:民国盗墓秘闻 >第20章 联展耀全球,薪火永相传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20章 联展耀全球,薪火永相传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《玉骨:民国盗墓秘闻》续篇 第二十章 联展耀全球,薪火永相传

  北平的深秋,阳光透过 “丝路文明联展” 主展厅的玻璃幕墙,洒在中央的全息投影台上。随着敦煌研究院院长按下启动键,一道璀璨的光芒从台面迸发 —— 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、撒马尔罕古城的缠枝纹石柱、罗马博物馆的中亚丝路银器,三件文物的数字模型在全息投影中缓缓旋转,最终拼接成一幅完整的 “丝路文明交融图”,引得台下中外观众发出阵阵惊叹。

  这是由敦煌研究院、撒马尔罕文物局、罗马博物馆联合主办,华夏文明守护联盟承办的 “丝路文明联展” 开幕现场。展厅内分为 “器物交融”“技艺传承”“故事共生” 三个展区,通过全息投影、VR 体验、互动屏幕等形式,将中、乌、意三国的丝路文物数字模型与背后的文明故事一一呈现。

  在 “器物交融” 展区,林晓雅正带着一群中外青少年体验 “文物拼图” 互动游戏 —— 屏幕上,泉州沉船的明代青花瓷、撒马尔罕的 “友谊罐”、罗马的丝路银币被拆解成数百块碎片,孩子们需要根据文物纹饰的关联,将碎片重新拼合。“大家看,青花瓷上的缠枝纹和撒马尔罕石柱的纹饰能对应上,银币上的铭文又和‘友谊罐’的阿拉伯文字同源,” 林晓雅耐心讲解,“这说明古代丝路上,不同文明的器物一直在相互影响、相互融合。”

  不远处的 “故事共生” 展区,和小雨正用多语言播报着青少年们收集的丝路故事。当讲到撒马尔罕 “友谊井” 的传说时,屏幕上同步播放着迪力木拉提爷爷演唱的丝路歌谣,不少中亚观众跟着旋律轻轻哼唱。“这些故事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有温度的记忆,” 和小雨对着麦克风说,“它们告诉我们,丝路从来不是一条孤独的商道,而是充满友谊与协作的文明之路。”

  联展的线上展厅同样热闹非凡。全球观众通过 “全球华夏文明数字馆”,足不出户就能 “沉浸式” 参观 —— 点击敦煌壁画的数字模型,就能 “走进” 洞窟,聆听壁画修复师的讲解;“触摸” 撒马尔罕的石柱,就能看到中国工匠与中亚工匠共同雕刻的场景还原;甚至能参与跨国 “文物对话”,与不同国家的观众一起探讨丝路文物的历史价值。开展仅三天,线上展厅的访问量就突破了一亿次,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网友留下了互动评论。

  意大利罗马博物馆的馆长在视频连线中感慨道:“以前,我们的文物只能静静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,观众看到的只是一件器物;现在通过数字技术和联展,我们的银器能与中国的青花瓷、中亚的石柱‘对话’,背后的文明故事也能被全球观众听见。这才是文物保护的终极意义 —— 让文明跨越国界,让记忆永续传承。”

  联展期间,最令人振奋的是 “丝路文明保护国际合作协议” 的签署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见证下,中国、乌兹别克斯坦、意大利、肯尼亚、埃及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文物部门与博物馆,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,承诺将共享丝路文物数字资源、联合开展考古研究、培养青少年文物保护人才,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,共同建设 “全球丝路文明数字博物馆”,让更多丝路文物通过数字技术 “团聚”。

  “这是联展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,” 林晚秋在签约仪式上发言,“从撒马尔罕的古城到罗马的博物馆,从泉州的沉船到蒙巴萨的港口,丝路文明的守护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事。今天,我们用一份协议,将这份守护的责任与信念,传递给更多国家、更多人。”

  签约仪式后,“少年护宝联盟” 发起的 “丝路小使者” 全球招募计划正式启动。短短一周内,就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上万名青少年报名参与 —— 有的想成为丝路故事的收集者,有的想参与文物数字化工作,还有的计划在自己的国家开展丝路文明宣传活动。迪力木拉提带着中亚的青少年团队,通过视频连线与中国、意大利的青少年一起,制定了 “丝路文物数字普查” 计划,准备用一年时间,走遍沿线国家的重要遗址,为更多丝路文物建立数字档案。

  联展接近尾声时,联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 “礼物”—— 一位匿名的海外华人收藏家,通过联展的线上平台,捐赠了一件唐代丝路鎏金铜佛。经专家鉴定,这件铜佛是唐代长安的精品,曾通过陆上丝路传入中亚,后流失海外。收藏家在捐赠信中写道:“看到联展上不同国家的人共同守护丝路文明,我深受感动。这件铜佛应该回到它的故乡,回到能让它与其他丝路文物‘对话’的地方。”

  铜佛入藏仪式当天,林晓雅、和小雨、迪力木拉提等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,共同将铜佛的数字模型上传至 “全球丝路文明数字博物馆”。当铜佛的模型与敦煌的唐代壁画、撒马尔罕的石柱模型在屏幕上相遇时,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。“这是丝路文明的‘团圆’,” 迪力木拉提激动地说,“也是我们青少年守护文明的初心 —— 让每一件流失的文物回家,让每一段文明的故事被永远记住。”

  联展闭幕那天,北平的天空飘着淡淡的雪花,展厅内却温暖如春。中外观众、青少年护宝者、文物专家们围在一起,分享着参观的感受,交换着守护的心得。林晓雅收到了迪力木拉提寄来的礼物 —— 一块撒马尔罕古城的陶片,上面刻着小小的 “友谊” 二字;和小雨则将东巴古籍的数字光盘,送给了埃及的阿米娜,希望她能从中找到与古埃及文明的共通智慧。

  夕阳下,林晚秋和沈青崖站在展厅的落地窗前,看着窗外渐渐散去的人群,心里满是感慨。从最初的几个人守护几件文物,到如今二十多个国家联合保护丝路文明;从实物保护到数字传承,从国内协作到全球共护,华夏文明的守护之路,早已超越了地域与时代的界限,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。

  “你看,” 沈青崖指着远处的 “全球华夏文明数字馆” 大楼,“那里的灯光还亮着,孩子们还在忙着整理联展的资料,规划下一个项目。”

  林晚秋点头微笑:“他们是文明的火种,也是未来的希望。只要这些火种还在燃烧,只要‘文明无界,薪火共传’的信念还在,丝路文明的光芒,就会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。”

  夜色渐深,“全球华夏文明数字馆” 的屏幕上,依旧循环播放着联战的精彩瞬间 —— 敦煌的壁画、撒马尔罕的石柱、罗马的银器、蒙巴萨的瓷片,还有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热忱的笑脸。这些画面,像一串跨越时空的珍珠,串联起不同文明的记忆,也串联起人类对文明守护的共同热爱。

  护宝联盟的故事,不会结束。因为文明的守护,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使命,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。从北平的月牙玉到全球的丝路文物,从老一辈的坚守到青少年的创新,这份 “薪火相传” 的信念,终将在岁月的长河中,永远闪耀,永不熄灭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3613/57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