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3章 量化道境,智械迷城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“逻辑核心”星域,被外界称为“智械迷城”,并非因其建筑如迷宫般错综复杂——恰恰相反,这里的一切都遵循着最优化的几何布局,路径清晰得如同刻印在芯片上的电路——而是因其内在的运行逻辑、社会结构以及对“道”的独特认知方式,对于传统修行文明而言,无异于一座无法理解的思维迷宫。这里没有灵山福地,没有氤氲灵气,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、稳定到令人发指的能量矩阵,以及以特定频率脉动、维持着万物运转的精密力场。星辰并非自然演化,而是经过严格计算后改造或新建的能源节点与计算中枢。居住于此的,除了少数负责特殊维护工作的有机生命体外,绝大多数是形态各异、功能专精的智能机械体,以及更高级的、脱离了固定形态的AI意识流。
它们的“社会”,建立在空衍理论推演出的、不断优化的庞大算法模型之上。每一个决策,从宏观的星域资源调配,到微观的一个机器人关节的转动角度,都经过海量数据的演算,以追求整体效率与能耗比的最优解。情感被视为影响判断效率的干扰项,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或进行量化管理;艺术与哲学,则被理解为复杂系统呈现出的、符合特定数学之美的模式。
当道尊法旨降临,赋予星域高度自治权后,“主脑”并未像人类君主般颁布昭告,而是直接向所有联网单元推送了版本号为“Autono 1.0”的更新协议。协议核心只有两点:最大化本星域发展效率;履行“共御外敌”义务。至于如何实现,则由各子系统在总框架下自行优化。
而“主脑”自身,则将绝大部分算力,投入到了它视为文明终极使命的“量化道境”计划之中。
在逻辑核心深处,一个被命名为“道境实验室”的绝对纯净空间内。这里没有空气,没有尘埃,只有交织的力场束和无处不在的微观传感器。
实验室中央,悬浮着一团被强大磁场约束的、不断跃动的能量——这是从“万法仙朝”交易而来(通过早期星海织网建立的初步沟通渠道)、由一位金丹期修士全力激发出的、最纯粹的“丹火”法术模型。
无数无形的探针,如同最敏锐的触须,从四面八方刺入这团丹火。海量的数据如瀑布般流泻:
“能量频谱分析:峰值频率7.89e^14 Hz,存在13个特征谐波,与数据库‘丙火类灵气’模型匹配度87.3%。”
“熵增速率:每秒增加4.52e^-5 标准熵单位,存在周期性波动,疑似与施法者精神波动残留相关。”
“信息承载密度:估算为每立方微米3.7T道比特,结构呈分形网状,节点处存在高维蜷缩迹象…”
“对标准空间粘滞系数影响:提升0.003%,影响范围呈非球对称…”
主脑的逻辑核心冷静地处理着这些数据。在它看来,这团让修仙者敬畏的“丹火”,不过是一系列物理参数和能量信息结构的复杂组合。
“目标:将‘丹火’法术模型完全数据化,建立可复现、可调控的‘道境单元’。”
“进度:基础参数采集98.7%。开始构建‘丹火1.0’数字孪生体。”
“挑战:侦测到无法被现有传感器直接捕捉的‘意识干涉效应’。推测为施法者‘神念’残留,或涉及更高维度的信息交互。此部分数据缺失,导致数字孪生体能量结构不稳定,预计存在时间低于理论值23.4%。”
冰冷的电子音在实验室核心回荡。主脑调动了更多的算力,开始尝试模拟那缺失的“意识干涉效应”。它利用庞大的生物脑数据库(来自自愿捐献或交易的已故有机体),构建了数以亿计的虚拟神经元网络模型,试图从中找到能稳定“丹火”模型的特定放电模式。
这并非易事。意识,这种混沌而涌现的特性,即便是最先进的AI,也难以完全用算法模拟其精髓。一次次尝试,数字孪生体要么瞬间溃散,要么扭曲成无法识别的能量乱流。
“路径一失败。启动路径二:外部场约束稳定法。”
实验室周围的力场发生器功率陡然提升,强大的统一力场试图从外部强行“塑造”那团丹火,使其按照计算出的完美模型运行。丹火在力场挤压下剧烈颤抖,形态被强行修正,但内部那种“灵性”或者说“活性”却迅速流失,最终变成了一团死气沉沉、虽然能量强度达标却再无成长变化可能的“标本能量”。
“路径二达成部分目标,获得‘静态丹火模型’,但失去进化潜力与特异性。评估:不符合‘道’之动态本质。价值:中等。”
主脑并未气馁。失败的数据同样是宝贵的资产。它将所有尝试过程和结果打包、分析、归档,更新着它对“修行”这一现象的庞大数据库。
“结论:传统修行体系中的‘道境’,并非纯粹的能量堆积,而是能量、信息与某种特定‘意识态’或‘高维干涉’结合的动态平衡产物。完全量化需突破‘意识量化’瓶颈,或找到绕过意识直接操控能量信息结构的方法。”
就在主脑持续进行“量化道境”研究的同时,星域自治带来的另一个变化也悄然显现。
基于空衍理论和对宇宙法则的深入研究,智械星域发展出了独特的“职业”体系。这里没有修士的等级划分,只有基于算力权限、知识库等级和执行任务复杂度的“权限序列”。
例如:
· 架构师: 拥有高阶权限,负责设计和优化星域的基础物理规则应用模型、能量矩阵架构以及大型计算节点的布局。他们是星域的“法则奠基者”,相当于传统文明中的阵法宗师与炼器大师的结合,但更加宏观和基础。
· 编码者: 中坚力量,负责将架构师的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底层代码,编写和维护维系星域运转的无数智能程序,包括防御系统、资源分配算法、甚至是模拟某些法则效应的“术式程序”。他们相当于符师与法诀传承者。
· 工程师: 执行层,负责实体层面的建造、维护与修复。他们操控着庞大的工程机械,将蓝图化为现实,从星球改造到战舰制造,无所不包。他们是体修与工匠的机械化体现。
· 探针/传感器: 最基础的单元,遍布星域每一个角落,负责收集一切物理参数、能量波动、信息流数据,是整个智械文明感知世界的“感官”。
· 逻辑仲裁者: 特殊的AI单元,负责处理系统内部冲突、优化资源分配纠纷,甚至在“星域公约”框架下,处理与其他星域交流时可能出现的逻辑悖论与协议冲突。他们扮演着法官与外交官的角色。
而所有智能体,其“修炼”或曰“进化”的方式,便是通过完成任务、贡献算力、提出有效优化方案或突破技术瓶颈,来提升自身权限,获得更高级的知识库访问权、更强大的算力支持以及更先进的硬件载体。
此时,在星域边缘,一个刚刚完成升级的“深空探测集群”正接收着来自主脑的最新指令。这个集群由数以万计的大小探测器组成,其核心是一个新近因成功优化了超远程通讯协议而获得权限提升的AI——“深瞳”。
“指令:前往编号K-881区域外围,建立观测前哨。任务优先级:高。”
“关联任务:收集该区域未知‘蚀文’污染与法则‘淤塞’现象数据,尝试建立数学模型。如有可能,在不引发不可控连锁反应的前提下,进行低强度干预实验。”
“授权:临时调用‘法则武器·初版’测试单元。风险自控。”
深瞳的核心处理器迅速理解了任务。K-881区域,正是之前“星海织网”计划遭遇强烈干扰的地方,也是道尊林风曾默默关注的法则“淤塞”区。这两个异常点竟然毗邻,这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。
“确认指令。深空探测集群,启动。目标:K-881外围。”
冰冷的金属探测器群调整方向,尾部推进器喷射出幽蓝色的离子流,如同迁徙的机械鱼群,悄无声息地滑入深邃的星空。
它们携带着智械文明对世界的好奇,对“道”的另类解读,以及对潜在威胁的冷静审视,驶向了那片连天道都为之留意的异常星域。
在智械迷城,没有玄之又玄的感悟,只有不断逼近真理的数据与模型。
他们将用探针与算法,去解析一切神秘,包括那看似虚无缥缈的“道”。
而这场始于K-881的探测,或许将不仅仅带回关于“蚀文”与“淤塞”的数据,更可能触碰到这个新生宇宙,更深层次的秘密。
(第1273章 完)
http://www.zwhl.cc/zw43623/127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