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2章 技术共享,暗藏机锋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《临时信息共享与合作框架协议》的生效,如同一道无声的指令,启动了“曙光”与岩裔之间那冰冷而高效的“合作机器”。联合分析小组的虚拟会议如期举行,双方技术代表的全息影像出现在高度加密的虚拟会议室中,没有任何寒暄,直接切入对不明十二面体及空间褶皱坐标的分析。数据流在虚拟屏上交错碰撞,模型被快速构建又推翻再重构。岩裔代表展现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严密性令人惊叹,他们能从最细微的空间曲率变化中推导出数十种可能性,并逐一进行概率赋值。“摇篮”这边,则依靠艾拉(AI)的强大算力、苏萤通过光蕈网络带来的独特生命能量感知视角,以及艾拉·星语者提供的万年前技术背景知识,提供了另一种补充。
分析结论令人不安:那镜面十二面体的隐匿技术远超当前理解,其出现似乎带有明确的侦察目的,且对洛林故地方向表现出特定兴趣。空间褶皱坐标点的人工维护痕迹也被进一步确认,疑似一个极其古老且稳定的“私人星门”,其能量签名与“银月之灾”高度吻合。
“建议:对该区域实施最高级别被动监控,建立联合预警机制。任何异常能量波动或空间扰动,立即共享。”岩裔首席技术官(代号Granite-7)总结道,语气毫无波澜。
“同意。”明心(代表“摇篮”参与技术会议)点头。这是务实的合作。
首次联合会议在纯粹的技术交锋中结束,没有多余的废话。但所有人都知道,真正的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
协议中关于“有限度技术共享”的条款,进入了实操阶段。而这,立刻成为了新的博弈场和潜在的火药桶。
岩裔文明首先抛出了他们的“诚意”——一份经过精心筛选的技术清单。清单上的项目令人眼花缭乱:高效恒星能量采集与转化技术(基础版)、基于引力透镜的超远程通讯稳定算法、高强度合成材料制备工艺(适用于小行星带资源)、以及一种独特的“群体意识分布式计算网络”架构(简化版)。
这些技术无一不是当前“曙光”联盟急需的。尤其是恒星能量采集和超远程通讯技术,能极大改善前哨基地和成员文明的能源与通讯困境。那份分布式计算网络架构,虽然只是简化版,也足以让联合分析小组的效率提升数个量级。
岩裔提供的技术资料包庞大而精细,但明心和艾拉(AI)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关键点:所有技术都停留在应用层和算法层,最深层的核心原理、基础理论乃至制造这些技术所需的特定工业母机技术,全部被刻意隐去或替换成了岩裔自身体系的、难以逆向工程的替代方案。
他们给予的是“鱼”,而非“渔竿”,更非“渔竿的制造方法”。
“果然如此。”明心在内部频道中对苏萤和艾拉·星语者道,“他们在进行技术控制。我们无法掌握其根本,就只能持续依赖他们。”
然而,即便只是得到这些“鱼”,对联盟内的其他成员来说,已是雪中送炭。当明心将这份技术清单(去除了一些敏感名称)在“曙光”内部平台公示,并说明可用贡献点或资源进行兑换时,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。
逐光族几乎第一时间就锁定了恒星能量采集技术,他们漂泊的舰队太需要稳定的能源了。地心族对高强度合成材料工艺表现出极大兴趣,可用于加固他们深埋地下的脆弱家园。就连绿语者,也对那分布式计算网络产生了好奇,认为或许能与他们的植物母舰进行某种结合。
“曙光”内部因为实实在在的利益,短暂地冲淡了之前的历史争议氛围。
但接下来,轮到“摇篮”提供共享技术时,问题变得复杂了。
依据协议,“摇篮”也需要提供对等的、岩裔感兴趣的技术清单。岩裔方面提交的需求意向明确指向:高效能量护盾技术(特别是应对法则层面冲击的类型)、超空间引擎小型化技术、以及……“生命能量与机械融合技术”(显然是指苏萤的光蕈网络及“摇篮”的生态维持系统)。
前两项尚在可讨论范围,但第三项,触及到了“摇篮”乃至“曙光”的核心优势与敏感地带。
“‘生命能量与机械融合’……这几乎是苏萤殿下和‘摇篮’生态的立身之本!”一位人类将领在内部会议上激动道,“绝不能轻易交出!”
“但协议如此,我们若不拿出对等价值的技术,合作基础立刻动摇,岩裔完全有理由降低共享等级甚至终止协议。”一位负责外交的官员忧心忡忡。
“或许……我们可以像岩裔一样,只提供应用层和简化版?”有人提议。
明心沉吟片刻,摇了摇头:“岩裔并非傻子。他们给出的技术虽非核心,但确实解决了我们的部分燃眉之急,展现了‘诚意’。我们若一味敷衍,反而落了下乘,授人以柄。”
他看向苏萤和艾拉(AI):“我们需要拿出一项真正有价值、但又能控制在手中的技术。”
经过激烈讨论和林烬的远程首肯(他仍在压制碎片,仅能分神片刻),一份最终清单被确定下来。
提供给岩裔的技术包括:
1. 基础能量护盾优化算法(基于“摇篮”护盾系统,但移除了最关键的、与生态能量和混沌之力耦合的部分)。
2. 空间稳定性探测传感器技术(源自对源核碎片封印环境的监测技术,对探测空间褶皱和异常波动极有帮助,但核心敏感部件制造技术保留)。
3. 一种高效有机物合成与循环技术(源自“摇篮”生命温室,对改善封闭环境生存极具价值,但同样移除了与光蕈网络直接交互的核心模块)。
这份清单 carefully 平衡了价值与保密性,给出的确实是好东西,但最核心的“灵魂”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技术包通过加密通道发送给岩裔。
等待回应的过程同样令人紧张。岩裔的技术评估能力毋庸置疑,他们能否接受这种“留一手”的做法?
数个小时后,岩裔的回复来了。没有评价技术本身,而是直接发回了一份更加厚达数千页的、针对这三项技术的《安全隐患评估及应用限制建议书》!
书中巨细无遗地罗列了这三项技术可能被滥用、逆向工程、甚至与敌方技术结合后产生的上百种潜在风险,并附上了极其复杂的风险概率计算模型。最终建议:接收技术,但必须在“摇篮”技术团队指导下,于特定隔离环境中进行有限应用,且所有应用数据需全程共享给岩裔进行监督评估。
这反将一军!不仅看穿了“留一手”,更是以“安全”为名,试图反过来渗透和监控“摇篮”的技术应用过程!
“真是……滴水不漏。”明心看着那本厚厚的“建议书”,苦笑摇头。岩裔的绝对理性,在这种博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最终,双方经过又一轮冰冷的、条款对条款的磋商,达成妥协:“摇篮”提供部分核心部件的成品(而非制造技术),岩裔则在应用过程中接受“摇篮”的有限度远程监督,数据共享范围缩小至必要部分。
第一轮技术共享,就在这种相互提防、相互算计、却又不得不为的氛围中磕磕绊绊地完成了。
然而,就在这轮技术交换接近尾声时,那名异常的岩裔成员(Rock-3)再次露出了马脚。
在接收“摇篮”提供的、用于空间稳定性探测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成品时,他利用极其短暂的物理接触瞬间,指尖似乎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能量波动,试图对部件内部进行某种深层扫描!
这一举动极其隐蔽,几乎瞒过了所有常规监控!但却被艾拉(AI)预设在该部件内部的、纳米级别的能量感应陷阱捕捉到了!
“能量特征捕捉成功!与之前‘影纱’系统相似度提升至72.1%!扫描模式分析……疑似在寻找……某种生物能量签名或意识残留痕迹!”艾拉(AI)的汇报让所有知情人心中一寒。
他在找什么?生物能量签名?意识残留?难道他怀疑这些部件并非纯粹机械造物,而是融入了某种生命体?或者……他是在寻找与“清洗派”可能存在的联系痕迹?
这个发现没有声张。明心指示艾拉(AI)将计就计,在后续提供的部件中,悄悄嵌入了一些无害的、经过特殊处理的生物能量信号(源自苏萤的光蕈网络,但经过剥离和混淆),如同设置好的诱饵,静观其变。
技术共享的第一回合,看似平静落幕,实则暗潮汹涌。
“曙光”联盟获得了一些急需的技术,缓解了部分生存压力。
岩裔文明则如愿以偿地接触到了“摇篮”的部分技术实体,并开始了他们冰冷的评估和算计。
而那双隐藏在岩石面具之下的、可能属于“清洗派”的眼睛,似乎正沿着技术的脉络,悄无声息地向“摇篮”的更深层窥探。
联盟的合作,始于技术,却也困于技术。
信任的建立,道阻且长。
而在那片被严密监控的空域,镜面的十二面体,或许正将这一切无声的博弈,尽收眼底。
---
http://www.zwhl.cc/zw43623/56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