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石灶鼓风育新苗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砾石岛的晨光带着冷意穿透晨雾,林凡裹着獾皮坎肩,踩着碎石滩往陷阱区走去。脚下的碎石硌得慌,这是砾石岛与丰饶岛最直观的区别——丰饶岛有柔软的草地,而这里除了礁石就是碎石,连落脚都得格外小心。例行巡视的陷阱区有了收获。昨晚用金属丝和树枝改造的踏笼,困住了一只肥硕的竹鼠,皮毛油亮,想来是在林间啃食块根长大的。砾石岛的猎物本就稀少,这样一只竹鼠足够他补充两天的蛋白质。林凡麻利地处理竹鼠,皮毛晾在晒架最通风的位置,肉切成均匀的小块,一半用海盐腌制,准备晾晒成肉干,另一半留作早餐。
早餐是竹鼠肉杂粮粥。他用之前做的陶瓷灶,用破碎的陶瓷片拼接,外用泥土加固,架上金属罐头盒,倒入蒸馏后的清水,放入泡软的野生燕麦种子,丰饶岛带来的种子,一直小心保存,和竹鼠肉块,小火慢熬。
粥煮好后,撒上切碎的海藻,咸香中带着海味,比单纯的肉粥多了几分清爽——这是砾石岛独有的风味,丰饶岛的食材丰富,反倒没机会细细品味这种简单的搭配。
吃完早餐,林凡扛起金属砍刀,沿着退潮后的礁石滩搜寻海洋垃圾。砾石岛的潮间带比丰饶岛更宽,却也更荒凉,散落的垃圾多是破碎的渔具和船体残骸。
逛了近三个时辰,他终于在一处隐蔽的礁石缝里找到了宝贝:一个废弃的金属丝网盘、一截两米长的塑料软管、几块完整的陶瓷片、一个小型滑轮,还有一卷细棉线,裹在防水布碎片里,没受潮。
这些物资让林凡眼前一亮。丰饶岛的火堆全靠自然通风,火势时大时小,这次的金属丝网盘和塑料软管,正好能做一个手动鼓风机;陶瓷片可以加固灶台,让火候更稳定;滑轮和棉线则能用来搭建简易了望台——砾石岛树林茂密,视线受阻,了望台能提前预警危险。
回到营地,他先动手制作手动鼓风机。将金属丝网盘弯折成漏斗状,大口朝外,小口连接塑料软管,软管另一端对准灶台的进风口。
鼓风机的手柄用粗树枝制作,中间穿过一根横木,固定在支架上,转动手柄就能带动金属丝网盘转动,往灶内鼓风。试了一下,转动手柄时,灶内的火苗瞬间窜高,比自然通风旺了数倍,不仅能加快烹饪速度,未来加工金属工具时,还能提供足够的温度——这是丰饶岛从未有过的工具,因为那里的木材充足,无需刻意提升火力。
鼓风机做好后,他升级了灶台。之前的陶瓷灶只是简单拼接,受热不均,这次他用陶瓷片铺成圆形灶面,边缘用泥土和贝壳灰混合加固,中间留出锅位,侧面预留进风口连接鼓风机,底部挖了出灰口,清理灰烬更方便。新灶台不仅受热均匀,还能保温,煮好的食物放在上面,不容易快速变凉,适配砾石岛寒冷的气候。
忙到中午,林凡开始准备午餐。他带着新做的小铁铲,用金属丝改造,来到潮间带的泥滩上,挖起了蛤蜊——砾石岛的潮间带虽然海鲜稀少,但泥滩下藏着不少蛤蜊,肉质鲜嫩,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。挖了小半袋蛤蜊,他又采摘了些新鲜的海藻,回到营地。
午餐是烤蛤蜊配海藻饼。他用鼓风机将灶火调旺,把蛤蜊铺在陶瓷灶的边缘,利用余温烘烤,蛤蜊开口后,撒上少许海盐,鲜汁四溢。海藻饼则是将海藻切碎,混合磨碎的块根粉,加水揉成面团,压成薄饼,放在灶上煎至两面金黄,外脆里嫩,带着淡淡的海味。这顿饭没有复杂的调料,却靠着新灶台的精准火候,做得格外美味,林凡吃得格外满足。
下午,林凡将重点放在种植优化和了望台搭建上。立体种植架的幼苗已经发芽,但砾石岛的土壤肥力不足,他带着小铁铲来到海边,挖取了大量海藻,回到营地后铺在阳光下晾晒,打算制成海藻肥。同时,他用金属丝网盘做了几个育苗托盘,底部扎上细密的小孔,放入混合了贝壳灰和海藻碎的营养土,将剩余的燕麦种子和芸豆种子进行精准播种,每个托盘只种五粒,控制间距,避免养分竞争——这是丰饶岛种植时总结的密度经验,在砾石岛的贫瘠土壤上,显得尤为重要。
了望台的搭建则利用了滑轮和棉线。他选了营地旁一棵相对高大的硬木,用金属砍刀在树干上砍出阶梯状的凹槽,将滑轮固定在树顶的枝桠上,棉线一端系在腰间,另一端固定在地面的木桩上,借助滑轮的省力原理,轻松爬到树上,用树枝和防水布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了望平台。站在平台上,能清晰看到营地周围的树林和礁石滩,一旦有野狸或其他野兽靠近,能提前预警,比之前的贝壳警报器更主动。
傍晚,林凡去检查渔网和蛤蜊陷阱(用石头垒成的简易围坑),渔网捕到了两条海鱼,蛤蜊陷阱里又收获了十几只蛤蜊。他用新灶台煮了一锅海鲜海藻汤,海鱼、蛤蜊、海藻和煮软的块根一起下锅,鼓风机让灶火保持旺盛,汤很快就沸腾了,鲜香的气味飘满营地。
晚餐过后,林凡坐在了望台下方,用塑料片记录当天的经历:“砾石岛第六日,获竹鼠,制手动鼓风机与陶瓷灶,搭了望台,育海藻肥与新苗,挖蛤蜊补食。丰饶岛的经验让每一次动手都精准高效,砾石岛的贫瘠,反倒逼出了更精细的生存智慧。”
写完日志,他检查了育苗托盘的湿度,给滴灌系统补充了蒸馏后的清水,又试了试鼓风机的风力,确保灶火能随时启用。夜幕降临,了望台的轮廓在月光下隐约可见,鼓风机静静地靠在灶台旁,育苗托盘里的种子已经吸饱水分,即将发芽。
林凡躺在窝棚里,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,心里格外踏实。他知道,砾石岛的生存依旧充满挑战,或许未来会遇到海藻枯萎、猎物绝迹的困境,但他已经学会了在匮乏中创造价值——手动鼓风机提升了火力效率,陶瓷灶让烹饪更稳定,了望台增强了防御主动性,海藻肥则为种植提供了新的肥力来源。
这些进步,都源于丰饶岛的每一次尝试与教训。明天,他要将晒干的海藻碎混入种植土,给幼苗施肥;还要用陶瓷片做几个小型调料罐,储存海盐和未来可能找到的调味植物;再去潮间带扩大蛤蜊陷阱的范围,为食物储备多添一层保障。
窝棚外的风渐渐小了,陶瓷灶的余温透过泥土传递进来,带来阵阵暖意。林凡闭上眼睛,梦里没有了对未知的恐惧,只有对新苗发芽的期待和对明天的规划。砾石岛的生存之旅,已经从“被动求生”变成了“主动创造”,而这份创造的底气,正是他在丰饶岛积累的所有经验与智慧。
http://www.zwhl.cc/zw43743/225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