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只盼卿描柳叶眉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一行人吹吹打打,明火执仗地来到三里地外的庄子,太阳有些西斜。

  古人结婚大多是黄昏,太阳西斜去女方家迎亲这属于良辰吉时,但只见庄子大门紧闭,戒备森严,里里外外全然是一派防贼的气势。

  自古到今,无论中外,女方都有在迎亲过程中给新郎使小绊子的习俗——拦门,不让新郎进屋,哪怕你是上门女婿。

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新郎知道新娘是有娘家撑腰,而且迎亲路上的坎坷也是期望新郎对新娘的珍而视之。

  不过古代的拦门可不是为了讨要红包,而是讨诗。

  唐宋科举制度盛行,尤其是文学昌盛繁荣的唐朝,文人士子受到社会各界追捧,普通市民也追随潮流,在迎娶新娘的时候需要吟诗,女方才会打开大门,让新郎抱得新娘归。

  而且诗词质量太差的话,你还得重做。

  当然,如果你实在没有文学造诣,无法现做也无妨,可以提前准备请枪手代劳。

  这大夏朝亦如此。

  只听院子里有人喊道:

  “高门君子,贵胜英流,不审来意,又何所求?”(你是来干啥的?)

  丁承平对曰:“闻君高语,故来相投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(我是来接新娘的。)

  “立客难发遣,展褥铺锦床,请君下马来,缓缓便商量。”(你先下马,然后你要干嘛你自己知道吗?)

  现在就是你写诗一首打脸装逼最高光的时刻了。

  对于穿越者来说这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,虽然丁承平的文学素养只不过是“同九义”水平,但架不住九年义务教育学的诗词都是传承千年的名篇。

  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

  整首诗歌朗诵完毕,没有丁承平想象中的震动与惊讶。

  无论是自己这边的接亲团,还是院子里的新娘一方,似乎都理所当然的觉得丁承平能出口成章。

  甚至在丁承平刚开始吟第一句的时候,紧闭的大门就发出了“吱”的一声。似乎女方已经打算开门了,不管你吟的这首诗水准如何。

  这首可是《鹊桥仙》,北宋秦观的代表作!

  全词哀乐交织,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,融天上人间为一体,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,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。此词用情深挚,立意高远,语言优美,议论自由流畅,通俗易懂,却又显得婉约蕴藉,余味无穷,尤其是末二句,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,成为千古佳句。

  这么牛逼的一首诗词做出来为什么你们一点反应都没有?

  why?look eyes.

  你说已经把大门打开,可以让我进去接新娘了。

  但现在的重点不是应该对我这首诗来点评几句,称赞几句,不是应该有那些个伴娘团神情激动得一边流泪一边高呼要生要死,反复吟唱,然后对我另眼相看,哭着喊着:“如此翩翩公子,为什么新娘不是我?”

  但丁承平脑袋转了一圈,从自己身后的接亲团到大门敞开的娘家人,表情都异常淡定,刚才吟唱的那首诗词似乎没有对他们起到任何作用。

  身旁的侍女还在催促:“姑爷,您可以进去接小姐回家了,不要耽搁了吉时。”

  “哦,我马上进去。”丁承平略有些尴尬。

  穿越者丁某某在这个时空吟的第一首诗词没有引起任何波澜,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风轻云淡之中。

  进了大门之后丁承平这位新郎官还遭受了几次刁难。

  比如刚走进大门,就有一群手持棍棒的娘家女人们站成两排,抡着大棒往新郎官身上打去,口里还振振有词:“女婿是妇家狗,大杀无间!”

  这个时候你不能生气,更不能还手,只能嘴上求饶。

  甭管你身后的接亲团有多么强大,别说这本就是女方安排的人,哪怕是正儿八经的男士娶妻,带着的都是自己哥们亲信,这个时候他们也只会笑吟吟的看着新郎官欢呼起哄,新娘家“闹女婿”本就是他们争着抢着来接亲观看的“节目”之一。

  进了中门又得吟诗。

  大红灯笼挂得高,

  姊妹拦门笑声飘。

  莫在屋里偷偷笑,

  快放娘子过鹊桥。

  既然随便吟一首诗词也会被顺利放过通行,丁承平懒得再搬运“同九义”里那些经典之作,毕竟肚子里的存货有限,用一首少一首。

  随口创作的打油诗尽管文学造诣不怎么样,但押韵还是能做到,数理化差的丁承平要感谢当年初中时期遇到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。

  进了中门,眼前又一个人造堆关,上着锁。

  所以,吟诗,继续。

  朱门铜锁响叮咚,

  郎君拱手笑融融。

  且看吉时良辰至,

  春风已到画堂中!

  来到正堂门前,门依旧是锁着。

  难道将刚才那首诗再吟一遍?

  铜环声里近黄昏,

  郎整衣冠立重门。

  莫笑海棠春睡久,

  金钗早已倒乾坤。

  说不容易也容易,说容易又不容易,过五关斩六将吟七诗念八咒,新郎终于迈进娘家的正堂。

  堂门一开,帘幕拢起——屋里没人,空的。

  新娘并不在此处,而是在后头的闺房,正在慢条斯理做头发化妆。

  按照正常的婚嫁习俗,这个时候需要新郎一首接一首的吟《催妆诗》,直到打动新娘本人为止。

  而且新娘在这个时刻一般都不会轻易过早的开门,在传统习俗上这是免得被新郎那小子觉得娶媳妇忒容易,以后被夫家人看轻,虽然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,但在接亲仪式上自古有这样的传统。

  丁承平略微一思索:

  红烛摇曳映绣帷,

  三叩木门诉心扉。

  千山踏尽星月路,

  只盼卿描柳叶眉。

  诗刚一念完,闺门被打开,侍娘婢女扶持围绕着新娘子走出闺房。

  此时的新娘子并不是红盖头也不是戴花冠,而是用团扇遮面。

  在若隐若现的光线中,新娘子那清秀的脸庞映入丁承平的视线。

  他不由看得痴了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6425/5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