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9章 —到工作室找她
推荐阅读:
重回1982小渔村
编外的特工
综影视之开局绑定热播剧
我的人生无限抉择
赛博高武之冲破九重天
出狱当天,捡了个绝色美女当老婆
港片:开局穿越洪兴大头
娱乐圈: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
梦幻几率玩家
诸天港片:开局闪电奔雷拳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沈知言坐在藤木摇椅上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椅扶手上一道深浅不一的刻痕,那是他年轻时修复一幅宋代缂丝屏风时,不慎被工具划出的印记,如今已随岁月沉淀成了老物件的一部分。客厅里光线昏沉,老式立柜上的座钟滴答作响,像是在丈量着时光的厚度。他本是闭目养神,耳畔却被老伴调高音量的电视机声音惊扰,起初只当是寻常的娱乐节目,直到一阵带着东方韵味的弦乐响起,伴着主持人略带激动的解说,他才缓缓睁开了眼。“……本次米兰时装周的压轴环节,由新锐设计师团队呈现的‘锦色东方’系列,以传统刺绣为核心元素,将古典意境与现代剪裁完美融合,引发全场轰动。据悉,该系列的刺绣工艺指导,是一位神秘的东方刺绣传承人……”
沈知言的目光落在屏幕上时,恰好看到模特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裙缓缓走来。裙摆曳地,其上并非常见的大面积绣花,而是以极细的丝线,在裙摆边缘绣出疏密有致的缠枝莲纹,线条流畅如流水,针脚细腻得几乎看不见痕迹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花纹的色彩并非单一的素白,而是在光线下呈现出微妙的渐变,从月白过渡到浅青,再晕染开一丝若有若无的粉,如同晨雾中的荷塘,透着一股子清雅灵动的气韵。
他猛地坐直了身体,枯瘦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。从事古绣修复六十余年,沈知言见过的珍品不计其数,从宫廷秘藏的龙袍刺绣,到民间流传的闺阁绣品,无论是苏绣的精细、湘绣的写实,还是蜀绣的厚重、粤绣的艳丽,他都能一眼辨出其流派与技法。而屏幕上这件礼服的刺绣,针法灵动飘逸,正是苏绣中最具代表性的“平绣”变体,尤其是那几处缠枝莲的衔接处,采用了苏绣独有的“虚实针”,使得花纹既有立体感,又不失通透,这种技法,如今能熟练掌握的人已是凤毛麟角。
紧接着,另一件红色礼服登场,领口与袖口绣着百鸟朝凤的纹样,却并非传统的浓墨重彩,而是以浅红、朱红、暗红等十余种红色丝线层层叠加,鸟羽的纹路细如发丝,眼神栩栩如生,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飞出。沈知言的呼吸微微一滞,他注意到,鸟羽的刺绣中夹杂着几根极细的金银线,却并非平铺直叙,而是采用了“盘金绣”的技法,将金银线盘绕在丝线之上,既保留了金的光泽,又不显得突兀,这种对传统技法的创新运用,绝非普通绣工所能做到。
“这针法……是曼卿家传的手艺。”沈知言喃喃自语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苏曼卿这个名字,他并不陌生。早年间,他曾与苏曼卿的祖父苏老先生产有过交集,苏老先生是苏绣界的泰斗,尤其擅长“虚实针”与“盘金绣”,当年沈知言修复一幅清代苏绣《百鸟图》时,曾向苏老先生请教过针法,至今记忆犹新。苏老先生晚年时,曾惋惜地说,苏绣技法繁复,年轻人大多耐不住寂寞,唯有孙女曼卿,自幼便对刺绣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与执着,是唯一能继承他衣钵的人。
只是后来,苏老先生去世,沈知言也因身体原因深居简出,便渐渐没了苏曼卿的消息。他曾听说,苏曼卿毕业后并未像祖辈那样专注于传统绣品的创作,而是尝试将苏绣与现代设计结合,当时还引起了不少争议,有人说她是对传统的亵渎,也有人赞她敢于创新。沈知言彼时并未在意,在他看来,古绣修复讲究的是“修旧如旧”,尊重传统是第一位的,对于这种“创新”,他心中多少有些不以为然。
可此刻,看着屏幕上那些融合了苏绣精髓的现代服装,沈知言心中的固有观念却在悄然崩塌。那些刺绣,既保留了苏绣细腻、灵动、雅致的核心特质,又通过与现代面料、剪裁的结合,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。尤其是那件黑色礼服,只在肩部绣了半朵盛放的墨菊,采用“留水路”的技法,让花瓣之间留有细微的空白,既突出了墨菊的孤高,又不显得沉闷,寥寥数针,却意境深远,这背后所蕴含的功力与审美,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。
主持人还在继续解说,称赞设计师团队将东方美学推向了国际舞台,却对那位刺绣指导的身份讳莫如深,只说是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东方刺绣大师”。但沈知言心中已然笃定,能有如此技法与眼界的,除了苏曼卿,再无第二人。
电视节目结束后,沈知言久久没有回过神来。他起身走到书房,推开那扇厚重的木柜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他多年来修复的绣品碎片与工具。最上层,放着一个泛黄的锦盒,里面是当年苏老先生送给她的一小卷绣线,以及一张苏老先生与年幼孙女的合影。照片上的小女孩,眉眼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,正拿着绣花针,专注地看着祖父手中的绣品。
“时光过得真快啊……”沈知言拿起那张照片,指尖轻轻拂过小女孩的脸庞,眼中满是感慨。他想起自己年轻时,也曾像苏曼卿这样,对古绣充满了热情,为了修复一幅破损严重的绣品,常常通宵达旦,反复研究针法与配色。可随着年岁渐长,身边从事古绣修复的人越来越少,年轻人大多对这门耗时费力的手艺不感兴趣,他常常感到孤独,甚至担心这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,终将在他们这一代没落。
可今天,看到苏曼卿用苏绣技法设计出的服装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,沈知言心中沉寂已久的火焰,仿佛被重新点燃了。他忽然意识到,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,真正的传承,不是固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一成不变,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,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,让它被更多人看见、喜爱,这样才能真正流传下去。
“我得去见见她。”这个念头一旦升起,便如潮水般不可遏制。他想亲眼看看苏曼卿的作品,想和她聊聊苏绣的技法与传承,想知道她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。更重要的是,他心中有一个困扰了多年的难题,或许,苏曼卿能给他答案。
沈知言的身体并不算好,多年的伏案工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,腿脚也有些不便。老伴得知他想去见苏曼卿,起初有些担心:“你这身体,长途跋涉的,能行吗?再说,这么多年没联系,人家还认不认识你啊?”
“我没事,”沈知言语气坚定,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,“曼卿是苏老先生的孙女,她不会不认我的。而且,有些事,我必须当面和她聊聊,这关乎苏绣的未来。”
老伴见他态度坚决,知道他一旦下定决心,就不会轻易改变,只好无奈地点点头:“那我给你收拾几件衣服,你路上小心点。对了,你知道她的工作室在哪里吗?”
“我打听一下。”沈知言说道。他想起自己有个学生,如今在苏州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或许知道苏曼卿的消息。他给学生打了个电话,果然,学生很快就给了他一个地址——苏州市姑苏区一条老巷子里的“曼卿绣坊”。
第二天一早,沈知言便带着简单的行囊,坐上了前往苏州的高铁。火车缓缓开动,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,如同他走过的那些岁月。他靠在座椅上,闭目养神,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屏幕上那些精美的刺绣服装,以及苏老先生当年的教诲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,沈知言终于抵达了苏州。出了高铁站,他没有打车,而是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姑苏区。他想好好看看这座城市,看看这座孕育了苏绣的江南古城。街道两旁,白墙黛瓦,小桥流水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,一切都还是他记忆中的模样,却又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息。
按照学生给的地址,沈知言辗转来到了那条老巷子。巷子不宽,两旁是古朴的民居,偶尔有穿着汉服的年轻人走过,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。巷子深处,挂着一块木质的牌匾,上面用隶书刻着“曼卿绣坊”四个大字,字体清雅,与苏绣的气质不谋而合。
绣坊的门是敞开的,里面传来轻微的丝线摩擦声,以及偶尔响起的低语。沈知言深吸一口气,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,缓缓走了进去。
绣坊的空间不算大,但布置得十分雅致。进门处,摆放着一个古朴的花架,上面种着几盆兰花,散发着淡淡的幽香。墙壁上,挂满了各种绣品,既有传统的花鸟、山水,也有一些现代风格的抽象作品,每一件都做工精细,意境深远。靠窗的位置,摆放着几张绣花桌,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绣花针、绣线、绷子等工具,几位年轻的姑娘正坐在桌前,专注地绣着什么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,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。
沈知言的目光在那些绣品上一一扫过,心中暗暗赞叹。靠墙的一幅《荷塘月色》,采用“乱针绣”的技法,将月光下荷塘的朦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,荷叶的脉络、荷花的花瓣,都栩栩如生,仿佛能让人闻到荷塘的清香。而旁边一幅现代风格的作品,用大胆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,绣出了城市的天际线,刺绣与现代元素的结合,既时尚又不失韵味,与他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服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“请问,您找谁?”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。
沈知言回过神来,循声望去,只见一位身着素色棉麻长裙的女子站在他面前。女子约莫三十多岁,眉眼清秀,气质温婉,眉宇间透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。她的手指纤细修长,指尖带着一丝淡淡的丝线香气,显然是常年与绣花针打交道的人。
沈知言看着女子的眉眼,依稀能从她身上看到苏老先生的影子,他知道,这一定就是苏曼卿了。
“你是……苏曼卿女士?”沈知言问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。
苏曼卿微微颔首,脸上露出礼貌的微笑:“我是苏曼卿,请问您是?”
“我叫沈知言,”沈知言报上自己的名字,看着苏曼卿眼中闪过的一丝疑惑,补充道,“我和你祖父苏老先生产,早年有过交集。”
“沈知言……”苏曼卿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,眼中的疑惑渐渐变成了惊讶,“您就是那位着名的古绣修复大师沈先生?祖父在世时,常常提起您,说您的修复技艺,堪称一绝。”
沈知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,谈不上什么大师。我今天来,是因为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了米兰时装周的‘锦色东方’系列,那些服装上的刺绣,我一眼就看出是苏绣的技法,而且,是你祖父最擅长的‘虚实针’和‘盘金绣’,所以我猜,那些刺绣的指导,一定是你。”
听到这话,苏曼卿眼中的惊讶更甚,随即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:“没想到沈先生竟然也关注到了那些服装。没错,那些刺绣,确实是我指导设计的。”
“好,好啊……”沈知言连连点头,眼中满是欣慰,“看到你能将苏绣技法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,还能与现代设计结合得这么好,我真是太高兴了。你祖父若是泉下有知,也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。”
苏曼卿的眼中闪过一丝动容,她扶着沈知言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,给她倒了一杯热茶:“沈先生过奖了。我只是觉得,苏绣这么好的东西,不应该只藏在博物馆里,或者只被少数人知晓。我想让它走进更多人的生活,让年轻人也能
http://www.zwhl.cc/zw46531/53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