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都嘲帝后无子?看我生个连珠炮 >第103章 萧承轩:藏书阁里探学海(二)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103章 萧承轩:藏书阁里探学海(二)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比如关于尧舜禹禅让的记载,《竹书纪年》认为是舜囚尧于平阳,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,复偃塞丹朱,使不与父相见也。这种颠覆性的观点让萧承轩大为震撼,他一直以为尧舜禹的禅让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想的典范,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记载。

  书中还有很多其他与传统史书不同的记载。比如关于商纣王的记载,《竹书纪年》认为商纣王并非传统认为的暴君,而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,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周武王的偷袭。关于伊尹和太甲的关系,《竹书纪年》记载是伊尹放太甲于桐,乃自立,后来太甲逃出,杀了伊尹,夺回王位。

  这些不同的历史记载让萧承轩意识到,历史的真相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。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可能有多个版本,我们看到的历史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。

  《资治通鉴》占据了史部最大的空间。这部由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,历时十九年才完成,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。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,约三百多万字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。

  萧承轩翻开其中一卷,发现书中不仅有历史记载,还有司马光的评论臣光曰。这些评论体现了司马光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,是理解《资治通鉴》的重要钥匙。

  比如对于汉武帝的评价,司马光写道:孝武穷奢极欲,繁刑重敛,内侈宫室,外事四夷,信惑神怪,巡游无度,使百姓疲敝,起为盗贼,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。然秦以之亡,汉以之兴者,孝武能尊先王之道,知所统守,受忠直之言,恶人欺蔽,好贤不倦,诛赏严明,晚而改过,顾托得人,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!

  这种辩证的评价方式让萧承轩深受启发。司马光不是简单地褒或贬,而是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,指出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。

  《资治通鉴》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注重历史的借鉴意义。司马光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,考当今之得失,让统治者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。书中对于历代政治得失、军事成败、经济兴衰都有详细的分析,这些分析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史部还有一个特别的区域,专门收藏地方志。从《山海经》到各地的府志、县志,这里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地区的历史地理信息。这些地方志不仅记载了各地的历史沿革、地理环境、物产资源,还有大量的地方传说、民俗风情、人物传记等。

  萧承轩找到了自己家乡的县志。这本县志修于乾隆年间,详细记载了家乡的历史。他惊讶地发现,原来自己的家乡在古代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,有小苏州之称。县志中还记载了很多有趣的故事,比如明朝时期家乡出了一位状元,他的故居至今还在;清朝时期家乡有一个着名的戏班,在江南一带很有名气;还有一些民间传说,比如关于当地一座山的来历,关于一条河的故事等。

  县志中还有详细的地图,标注了县城的布局、周边的山川河流、重要的建筑等。通过这些地图,萧承轩能够了解家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。比如清朝时期县城有城墙,现在已经拆除了;以前有很多寺庙,现在大部分都不存在了;一些街道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。

  除了家乡的县志,萧承轩还翻阅了其他地方的地方志。《山海经》是最特别的一本,这本书不仅是地理书,还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、奇珍异兽。书中的地图充满了想象力,有昆仑山、不周山、归墟等神话中的地方,有凤凰、麒麟、龙等神话中的生物。这些内容虽然缺乏科学依据,但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想象力。

  第三层:子部——百家争鸣的园地

  第三层的布局与前两层完全不同,这里按照诸子百家的不同流派,划分成了多个区域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,体现了不同学派的思想特色。整个楼层就像一个思想的花园,各种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争奇斗艳。

  儒家区域占据了最中心的位置,面积最大,装饰也最庄重。这里的墙壁是淡红色的,象征着儒家的仁爱精神。天花板上画着孔子周游列国的壁画,孔子的形象儒雅温和,弟子们围绕在他身边,认真聆听教诲。区域中央有一个孔子的雕像,用白玉雕刻而成,孔子手持竹简,目光深邃,仿佛在思考着天下大事。

  但这里的儒家已经不是单纯的孔孟之道,而是包括了荀子、董仲舒、王阳明等后世儒家大师的着作。萧承轩特别研读了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,这本书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集中体现。

  翻开《传习录》,首先看到的是徐爱序。徐爱是王阳明的得意弟子,他在序言中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和学术思想。书中记载,王阳明年轻时曾信奉程朱理学,格物致知,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,不仅没有格出什么道理,反而病倒了。后来他在龙场悟道,认识到心即理,创立了心学。

 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深深触动了萧承轩。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对话,展现了王阳明的教学方法。比如有弟子问: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于我心亦何相关?王阳明回答: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,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
  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虽然与现代科学不符,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辨还是很有启发性的。萧承轩思考着,如果世界只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中,那么客观世界是否真的存在?这个问题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

  书中还有王阳明的生平事迹,包括他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经过。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,声势浩大,朝廷震动。王阳明当时正在福建处理军务,接到消息后,他没有等待朝廷的命令,而是立即组织兵力,用了四十多天就平定了叛乱。这个故事展现了王阳明不仅有高深的学问,还有实际的政治军事能力。

  书中详细描述了王阳明的用兵策略。他采用了声东击西、诱敌深入、分化瓦解等战术,最终以少胜多,生擒朱宸濠。王阳明在事后说: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,认为内心的修养比外在的功业更重要。

  道家区域的装饰充满了神秘感,墙壁上画着太极图和八卦阵,地面铺着黑白相间的大理石,形成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案。区域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型的喷泉,水流清澈,声音悦耳,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。

  老子的《道德经》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,这本书的版本很多,有王弼注本、河上公注本、唐玄宗注本等。萧承轩选择了一个集注本,里面汇集了历代注家的解释。

  翻开这本书,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的开篇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这句话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。王弼注释说:可道之道,可名之名,指事造形,非其常也。常道不可道,常名不可名也。

  书中不仅有原文,还有河上公、王弼等历代注家的解释,以及各种图解帮助理解道家的宇宙观。比如解释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时,配有一个从道到万物的演化图,展示了道家的宇宙生成论。

  萧承轩特别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6592/103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