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 金玉堂拍卖会
推荐阅读:
重回1982小渔村
穿越之宛启天下
编外的特工
综影视之开局绑定热播剧
我的人生无限抉择
出狱当天,捡了个绝色美女当老婆
港片:开局穿越洪兴大头
土地上有曾经记忆
幕后:改造人类文明
赛博高武之冲破九重天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时值深秋,李家的集团公司,京城最负盛名的私人拍卖场“金玉堂”内暖意融融,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,映照着满室宾客衣香鬓影。红木长桌沿着墙面蜿蜒,铺着暗金色丝绒桌布,桌上的青瓷茶具冒着袅袅热气,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普洱的醇厚与淡淡的檀香。受邀而来的藏家非富即贵,有须发皆白的古董行老掌柜,有穿着定制西装的年轻企业家,也有戴着金丝眼镜、手持放大镜的学者,众人低声交谈,目光不时瞟向主台后方的幕布,那里将揭晓今日的十件重宝。主台之上,一袭月白色旗袍的李小丫正对着镜子做最后的整理。旗袍领口绣着几枝缠枝莲,盘扣是温润的和田玉,衬得她身姿窈窕,眉眼间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,又带着几分主持大型拍卖的从容。何雨柱站在侧台,一身藏青色中山装熨帖笔挺,袖口露出的手表是他从朝鲜战场上带回来的战利品,此刻正低声叮嘱:“别紧张,这些拍品都是经得住考验的硬货,你尽管放开了说。”
李小丫对着镜子展颜一笑,转身理了理鬓角:“放心吧,排练了这么久,台词都刻在脑子里了。倒是你,等会儿举牌的藏家要是争起来,可得控好场。”
何雨柱笑着点头,目光扫过台下——他特意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藏家坐镇,一来镇场,二来也能为拍品的真伪背书。墙上的古董钟“铛”地敲了八下,他朝李小丫比了个手势,灯光骤然聚焦在主台之上。
聚光灯下,李小丫缓步走上台,手中握着一个紫檀木托盘,托盘上盖着一块暗红色绒布。她微微欠身,声音清亮如玉石相击:“各位来宾,晚上好。欢迎莅临金玉堂秋季专场拍卖会。我是主持人李小丫,今日有幸与诸位共赏稀世珍宝,实属荣幸。”
台下响起一阵礼貌的掌声,坐在第一排的荣宝斋老掌柜捋着胡须,笑着点头:“李姑娘客气了,早就听说今日有重器现身,我们可是盼了好些日子。”
李小丫笑答:“张掌柜谬赞了。今日第一件拍品,便足以让诸位不虚此行。”她轻轻揭开绒布,托盘上是一本烫金封面的收藏册,翻开的内页里,数十张不同面额、不同图案的纸币整齐排列,从壹圆到伍万元,票面色泽饱满,图案清晰,连最易磨损的边角都完好无损。
“这是第一套人民币全套,共计六十二种面额与版别。”李小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,“1948年12月1日,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,它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,是当之无愧的‘开国货币’。在座各位都清楚,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时间短,且历经战乱,完整保存至今的全套藏品,全国不足十套。”
话音刚落,台下便炸开了锅。一位戴着珍珠项链的妇人凑近身边的丈夫:“老周,咱们收藏了这么多钱币,还没见过完整的第一套呢。你看这品相,怕是得天价了。”
被称为“老周”的中年男人是做金融生意的,此刻正拿着望远镜仔细端详:“品相确实没话说,尤其是那张‘牧马图’伍万元,听说存世量不足百张,这张连折痕都没有,绝了。”
李小丫等议论声稍歇,继续说道:“起拍价五百万元,每次加价不得低于十万元。现在,竞价开始!”
“五百万!”坐在后排的一位年轻收藏家率先举牌,他父亲是银行系统的老领导,对钱币收藏情有独钟。
“六百万!”张掌柜慢悠悠地举起手中的号牌,引来一片吸气声——一开口就加了九万,显然是势在必得。
“六百五十万!”老周紧随其后,他深知这套人民币的历史价值,作为金融从业者,能收藏一套开国货币,是莫大的荣耀。
“七百万!”年轻收藏家咬了咬牙,他知道父亲对这套钱币的执念,就算超出预算也要争一争。
价格一路攀升,很快突破了千万大关。当张掌柜报出“一千五百万”时,台下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老周犹豫了片刻,最终摇了摇头:“张掌柜,这套钱币归您,实至名归。”
李小丫高声问道:“一千五百万第一次!一千五百万第二次!”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,“一千五百万第三次!成交!”
木槌落下,张掌柜长舒一口气,身旁的学徒连忙递上茶杯:“掌柜的,您可算把这套‘开国钱’拿下了。”张掌柜笑着抿了口茶:“这不是钱的事,是给国家的历史留个念想。”
第二件拍品:中国邮票大全套(含蓝军邮)
第一件拍品落槌后,两名侍女小心翼翼地抬上一个长约一米的锦盒,盒身雕刻着百鸟朝凤图案,一看便知价值不菲。李小丫走上前,轻轻打开锦盒,里面是十本厚厚的邮册,从最上方的册子中抽出一张泛黄的小票——那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“大龙邮票”,龙纹清晰,齿孔完整。
“诸位请看,”李小丫的指尖轻轻点过邮册,“从1878年的大龙邮票开始,到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像邮票、烈士邮票,再到新中国成立直至‘蓝军邮’,共计两百余枚,枚枚保真,且均为新票或盖销票,品相上乘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当她翻到“蓝军邮”那一页时,台下的目光瞬间凝固了。那是一枚蓝色背景的邮票,“蓝军邮”是1953年为配合军队通信使用而设计的,因种种原因未正式发行,存世量仅数十枚,单枚市场价已超二百万,而这里竟有一整版!
“我的天,一整版蓝军邮!”坐在中间的一位邮票收藏家激动得站了起来,他手里有三枚单张的,却从未见过整版的藏品,“李主持人,这版邮票是真的吗?我可听说当年存世的整版不超过三版。”
李小丫从容回应:“王先生放心,所有拍品都经过七位专家联合鉴定,这版蓝军邮的纸质、印刷工艺、齿孔度数均与档案记录一致,绝对是真品。”她侧身示意,大屏幕上随即出现了邮票的高清细节图,连放大镜下才能看清的暗记都清晰可见。
“起拍价二千万,加价幅度不低于十万。”
二千一百万!”王先生率先举牌,声音都有些发颤。
三千万!”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举牌,他是国内邮票收藏界的泰斗,毕生心愿就是集齐一套完整的中国邮票史。
三千五百万!”王先生不甘示弱,他父亲曾是军人,对军事题材的邮票有着特殊的感情。
价格一路飙升,很快突破了四千万。老者身边的助手低声劝道:“先生,已经四千万了,超出预算太多了。”老者摆摆手:“钱没了可以再赚,这样的藏品错过了,就是一辈子的遗憾。四千一百万!”
王先生犹豫了,他看着屏幕上的蓝军邮,又看了看老者坚定的眼神,最终放下了号牌。“李老,这邮票该您收藏。”
李小丫落槌:“四千一百万成交!恭喜李老!”老者站起身,对着全场拱手:“老夫得此宝,定会妥善保管,将来捐赠给国家博物馆,让更多人能看到中国邮票的百年历程。”台下掌声雷动,连何雨柱都忍不住点头——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。
接下来的拍品是一件摆件,被安置在铺着黄绸的玻璃罩中。当玻璃罩被移开时,全场瞬间安静下来——那是一块巴掌大的田黄石,通体呈枇杷黄,质地温润如凝脂,灯光下可见细密的萝卜纹,石质通灵,仿佛蕴含着流动的光晕。
“这是一块重达280克的田黄石,产自福建寿山溪田,是田黄石中的‘黄金黄’。”李小丫的声音带着敬畏,“田黄石有‘石帝’之称,自古便有‘一两田黄三两金’之说,而如今优质田黄石的价格,早已是黄金的数十倍。更难得的是,这件摆件由清代玉雕大师杨璇雕刻,题材是‘松下问童子’。”
众人凑近细看,只见石上雕刻着苍劲的古松,松下有一位老者拱手问路,童子则手指远山,神态栩栩如生。松针的纹理细如发丝,老者的衣袂褶皱自然流畅,连童子鞋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辨。最妙的是,工匠巧妙地利用了田黄石的天然色泽,将石质最黄润的部分雕成了松树的主干,稍浅的部分刻成了人物衣袍,浑然天成,不见雕琢痕迹。
“杨璇的工!”一位古董商惊叹道,“我十年前在香港见过一件他雕的田黄印章,拍出了两千多万,这摆件比印章大,工艺更复杂,怕是要破纪录了。”
起拍价一千万,竞价一开始便进入白热化。做地产的王总与开拍卖行的刘总你来我往,价格像坐火箭一样往上冲。“一千五百万!”“一千八百万!”“两千万!”
王总脸色涨红,他书房里缺一件压箱底的摆件,这田黄石正是最佳选择。“两千两百万!”刘总则冷笑一声:“两千五百万!”王总咬了咬牙,刚要举牌,却被身边的妻子拉住:“差不多行了,再争下去就不值了。”最终,刘总以两千五百万的价格将摆件收入囊中。侍女端上一个铺着黑丝绒的托盘,盘中静静躺着一对翡翠手镯,镯身通透如冰,却泛着浓郁的绿色,仿佛将一汪春水凝固其中。灯光下,手镯的绿色流转不定,从浓艳的帝王绿到清新的苹果绿,层次分明,却又浑然一体。
“这对手镯是冰种帝王绿,圈口58毫米,内径完美,适合大多数女性佩戴。”李小丫拿起其中一只,对着灯光展示,“大家请看,手镯无裂无棉,通体满绿,打灯可见内部的纤维结构细腻均匀,是缅甸老坑玻璃种翡翠中的极品。”她轻轻将两只手镯碰在一起,“叮”的一声脆响,如玉石相击,余音袅袅。
一位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眼睛都看直了,她是新晋崛起的影视明星,出席活动正缺一对镇场的首饰。“李主持人,这对手镯真漂亮,多少钱起拍?”
“起拍价八百万,加价不低于五十万。”
“一千万!”女明星毫不犹豫地举牌,她知道这样的帝王绿手镯,错过了可能再也遇不到。
“一千两百万!”一位富太太举牌,她收藏翡翠多年,家里的手镯加起来能摆满一柜子,却唯独缺一对如此完美的帝王绿。
“一千五百万!”女明星身边的经纪人低声提醒她预算超标,她却摇了摇头:“这对镯子我要定了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最终,女明星以一千八百万的价格拍下手镯,她小心翼翼地接过手镯,戴在手腕上,绿色的镯身与白皙的肌肤相映成辉,引得周围一片赞叹。
接下来登场的是一幅国画,被两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展开。画轴缓缓舒展,只见宣纸上百只河虾栩栩如生,有的挥舞螯足,有的弓身跳跃,有的两两相戏,墨色浓淡相宜,虾的透明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,连虾须的纤细柔韧都跃然纸上。
“这是齐白石先生晚年的代表作《百虾图》……。
夜渐深,金玉堂内的暖意却丝毫未减。最后一件拍品落槌的余音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,宾客们脸上仍带着意犹未尽的神色,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,热议着今晚的收获与遗憾。
何雨柱走上台,接过李小丫手中的木槌,轻轻敲了敲桌面:“感谢各位今晚的支持。金玉堂举办这场拍卖会,一来是为藏家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,二来也是想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珍宝,找到真正懂它们、爱它们的归宿。”
台下响起一片掌声,张掌柜站起身,拱手道:“雨柱老弟,今晚的拍品真是件件精品,尤其是那套第一套人民币,老夫能得此宝,实乃三生有幸。”他身旁的李老也附和道:“没错,那版蓝军邮能在我有生之年得见,还能收入囊中,也算了却一桩心愿。”
李小丫端着茶杯走下台,笑着对那位拍下唐寅《仕女图》的收藏家说:“王先生,您刚才说‘沾沾文气’,其实唐寅的画里,藏着的可不止文气,还有他一生的跌宕与通透呢。”
王先生哈哈一笑:“李主持人说得是。我回去可得好好研究研究,别辜负了这幅好画。”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年轻助理,“明天就去买几本唐寅的传记,我倒要看看这位‘江南第一风流才子’,到底有多少故事。”
另一边,买下徐悲鸿《奔马图》的老者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画轴,他的孙子凑过来问:“爷爷,这幅画真的值三千多万吗?”老者叹了口气,指着画中的题字:“傻孩子,这画里藏着的是家国情怀啊。当年你太爷爷跟着徐先生学画,就盼着有一天能看到‘铲尽崎岖大道平’,现在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,这幅画,就是最好的见证。”
做地产的王总虽然没拍到田黄石摆件,却对郑板桥的《墨竹图》念念不忘,他拉着那位大学教授:“李教授,您那幅墨竹图,能不能借我挂几天?就挂在我办公室,让我也学学那‘咬定青山不放松’的劲儿。”李教授笑着摆手:“借可不行,不过欢迎你随时来我书房品鉴。这竹子啊,得细品才能懂它的风骨。”
何雨柱走到主台后,看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拍品打包,忍不住对李小丫说:“没想到反响这么好,李小丫端起茶杯递给他:“你呀,还是不了解这些藏家。真正的收藏,哪是为了赚钱?不过是想留住点念想,守住点文化罢了。”
正说着,那位拍下齐白石《百虾图》的企业家走了过来,递上一张名片:“何先生,李小姐,我打算下个月在美术馆办个展览,把这幅《百虾图》公开展出,到时候想请二位来剪彩,不知可否赏光?”何雨柱接过名片,爽快地答应:“没问题,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好东西,是好事。”
夜渐渐深了,宾客们陆续离场,金玉堂内的灯光一盏盏熄灭,只剩下主台上方的水晶灯还亮着,映照着空荡荡的场地,仿佛还在回味着今晚的热闹。何雨柱和李小丫站在门口,看着最后一辆汽车驶远,李小丫忽然笑道:“你说,这些拍品会不会在新主人那里,又生出些新的故事?”
何雨柱望着天边的月亮,轻声道:“肯定会的。就像那套第一套人民币,从印刷厂出来,经过无数人的手,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;那幅《奔马图》,从徐悲鸿先生的笔下诞生,带着抗战的烽火,如今又要陪着新主人见证新时代。这些老物件啊,早已有了自己的生命。”
http://www.zwhl.cc/zw46595/8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