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儒心弈世 >第152章 面圣陈情,忐忑不安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152章 面圣陈情,忐忑不安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第152章:面圣陈情,忐忑不安

  晨霜还凝在皇宫的琉璃瓦上,折射出细碎而清冷的光。路智站在内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上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计划书的封皮,宣纸被体温焐得温热,可掌心的冷汗却顺着指缝往下淌,在青布长衫上洇出淡淡的湿痕。

  “咚咚——”更夫敲过辰时的梆子,声音穿过空旷的宫院,带着穿透人心的肃穆。李大人走上前,袍角扫过台阶上的薄霜,发出轻微的摩擦声,他压低声音,语气里带着几分安抚:“路公子,莫慌。皇上虽威严,却向来重视文脉,你只需将心中所想如实道来,便是最好的陈情。”

  路智侧头望去,李大人朝服上的绯色在晨光中泛着沉稳的光泽,腰间的玉带系得一丝不苟,那双总是锐利的眼睛此刻满是鼓励。他深吸一口气,冰冷的空气灌入肺腑,激得他打了个寒颤,却也稍稍压下了翻涌的心跳。怀中的计划书里,除了活动细则,还夹着陈三掌柜捐银时用的棉线、柳儿她们凑钱时换下的碎银,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物件,此刻成了支撑他的力量。

  “宣路智、李嵩觐见——”内侍尖细的声音划破寂静,像一根无形的线,将路智紧绷的神经又拽紧了几分。

  他跟着李大人踏上金砖铺就的甬道,靴底与砖石碰撞的声响在宫墙间回荡,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心跳上。内殿的朱漆大门缓缓推开,一股混杂着檀香与龙涎香的气息扑面而来,厚重而威严,几乎让他喘不过气。殿内光线昏暗,只有顶部的明瓦透下几缕微光,照亮了高台之上那把象征皇权的龙椅。

  皇帝身着明黄色龙袍,端坐在龙椅上,十二章纹在微光中若隐若现,腰间的玉带镶嵌着硕大的东珠,每一颗都透着冰冷的华贵。他垂着眼帘,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,金漆龙纹在他掌心下泛着幽光,明明没有任何动作,却自带一股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气势。

  “草民路智(臣李嵩),叩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路智跟着李大人跪地行礼,额头贴在冰凉的金砖上,能清晰地感受到砖石被岁月磨平的纹路,一股寒气顺着额头往上窜,让他混沌的大脑清醒了几分。

  “平身。”皇帝的声音低沉而醇厚,没有刻意的威严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,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路智心头激起层层涟漪。

  路智起身时,刻意放缓了动作,避免衣料摩擦发出声响。他垂手侍立,目光落在身前的金砖缝隙上,不敢有丝毫偏移。眼角的余光能瞥见殿内的陈设:左侧立着一架青铜鹤灯,灯座上的鹤羽雕刻得栩栩如生;右侧的博古架上摆满了青瓷与玉器,每一件都透着千年的底蕴;墙壁上悬挂的《寒江独钓图》,笔触苍劲,意境孤高,正是前朝画圣的真迹。这殿内的每一件物什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皇权的至高无上。

  “李爱卿说,你要办一场琴棋文化盛会?”皇帝终于开口,目光从奏折上移开,落在路智身上。那目光锐利如鹰,仿佛能穿透人心,将他所有的心思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
  路智心中一凛,连忙上前一步,双手将怀中的计划书高高举起,手臂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:“回陛下,正是。草民不才,愿为我朝文脉复兴尽绵薄之力。”

  内侍轻步上前,接过计划书,呈到皇帝面前。皇帝伸出修长的手指,翻开封面,指尖划过纸页的声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。路智的心跳越来越快,他能感觉到皇帝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,每一次停顿,都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。

  “文化式微,国家之殇……”皇帝轻声念出开篇的字句,语气平淡,听不出喜怒。他抬眼看向路智,眉头微蹙,“你一个市井小民,何以敢说‘国家之殇’?这等大话,可不是随便能说的。”

  路智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,他知道自己触到了忌讳,连忙跪地请罪:“陛下恕罪!草民并非妄议朝政,只是亲眼所见,心中所感。前几日草民去城南旧书市,见孩童不知‘琴棋书画’为何物,老者感叹古籍损毁无人修补,心中实在痛惜。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根,根若断了,民众便没了精神依托,这难道不是国家的隐忧吗?”

  他抬起头,目光直视皇帝,眼中满是恳切:“太宗皇帝当年设立崇文馆,广纳贤才,编纂《艺文类聚》,才有了‘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’的盛世气象。那时的文人,以琴会友,以棋论道,文化繁荣,民心凝聚。如今若任由琴棋技艺失传、古籍蒙尘,百年之后,后人怕是连我朝的文化根基都记不清了。”

  皇帝沉默着,指尖在计划书上轻轻敲击,发出“笃笃”的声响。殿外传来几声鸟鸣,清脆悦耳,却更衬得殿内寂静得可怕。李大人站在一旁,大气都不敢出,只能用眼神示意路智莫要再言过激之语。

  过了许久,皇帝才缓缓开口:“你说的这些,倒也有些道理。”他翻动着计划书,目光落在“活动流程”一页,“邀请江南大儒顾炎武、棋圣周松年、琴仙苏妙音?这些人脾气古怪,岂是你轻易能请到的?”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路智心中一喜,知道皇帝的态度有了松动,连忙回道:“回陛下,顾先生虽归隐山林,却一直心系文脉,草民已备上文庙珍藏的《论语》孤本摹本,定能打动先生;周棋圣与清风棋社的林伯是旧识,林伯已亲自前往邀请;苏琴仙与雅音琴坊的柳坊主有师徒情谊,柳坊主已修书一封,说明缘由。这些名士皆是爱才之人,只要听闻是为了文化复兴,定会欣然前来。”

  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草民已与他们初步联络,顾先生回信说‘若为文脉,虽千里必往’;周棋圣更是直接启程,不日便到京城;苏琴仙也已答应,会带着传世古琴‘流泉’前来演奏。”

 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显然没想到路智竟已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。他继续翻看着计划书,当看到“场地选址:静思园”时,眉头又皱了起来:“静思园是万历先帝的书苑,荒废多年,且属皇家禁地,你为何偏偏选在那里?”

  “回陛下,草民选静思园,有三方面考量。”路智条理清晰地回道,“其一,静思园乃先帝书苑,园内的亭台楼阁、山水景致皆透着书卷气,与琴棋文化的气质极为契合,能让参与者更好地沉浸其中;其二,园内空间宽敞,可同时容纳三百余人,且有湖心亭、回廊、草坪等不同区域,可分别设置琴音区、棋艺区、古籍展示区,功能齐全;其三,静思园荒废多年,若能借此次盛会重焕生机,既能节省场地修缮费用,又能赋予园子新的意义,成为我朝文化复兴的象征。”

  他说着,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图纸,双手呈上:“陛下,这是静思园的布局图及活动布置方案。湖心亭将作为主舞台,用于琴艺表演;东侧回廊陈列历代琴谱棋谱;西侧草坪摆放棋桌,供名士对弈;北侧的‘墨韵堂’则用于古籍展示。所有布置都以‘古朴自然’为原则,绝不破坏园内原有风貌。”

  皇帝接过图纸,仔细看了起来。图纸绘制得极为细致,每一处区域的布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,甚至连桌椅的摆放位置、绿植的点缀方案都有说明。他的手指在“墨韵堂”三个字上停顿了片刻,问道:“这墨韵堂,当年是先帝藏书之处,后来遭了火灾,如今还能使用?”

  “回陛下,草民已亲自去看过。墨韵堂的主体结构并未损坏,只是屋顶漏雨、墙壁斑驳。草民已联系了最好的工匠,只需简单修缮,便能恢复原貌。而且修缮所用的木料、砖瓦,都是从旧料场挑选的古料,确保与园内风格统一。”路智连忙回道,“修缮费用已从捐银中划出,共计三百两,绝不浪费一分一毫。”

  皇帝点了点头,目光又落回计划书上的“资金明细”一页。他扫过上面的数字,眉头微挑:“商户捐银七千两,清流党资助五千两,你自己筹备三千两?”他抬眼看向路智,眼神中带着审视,“你一个寻常百姓,何来三千两银钱?莫不是借了高利贷,或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?”

  路智心中一紧,连忙解释:“陛下明察!这三千两并非草民所有,而是江南富商林文轩先生所赠。林先生是文化爱好者,家中珍藏了许多古籍字画,得知草民要举办文化盛会,主动出资相助,并无任何附加条件。草民已将林先生的捐银凭证带来,呈给陛下过目。”

  他说着,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和一封书信,一并呈上。银票是江南最大的银号“恒昌号”出具的,上面的印章清晰可辨;书信则是林文轩写给路智的,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化复兴的期盼。

  内侍将银票和书信呈给皇帝,皇帝看了一眼,便放在一旁,语气平淡地问道:“费用倒是算得清楚。可朕想知道,这活动对国家治理、对江山社稷,究竟有何实际益处?总不能只图个热闹,浪费了人力物力。”

  这正是路智早已准备好的问题,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陛下,文化看似无形,实则关乎国本。其一,文化复兴能增强民心凝聚力。当民众认同并热爱自己的文化,便会对国家产生归属感,即便遇到天灾人祸,也能同心同德,共渡难关。前朝末年,战乱纷飞,正是因为文人墨客坚守文化气节,才保留了复国的火种,最终辅佐太祖皇帝建立大业。”

  “其二,文化复兴能彰显大国风范。当年太宗皇帝举办‘崇文盛会’,四方诸国纷纷遣使前来学习,不仅带来了朝贡,更传播了我朝的威名。如今若能举办琴棋文化盛会,邀请周边国家的名士参与,既能展示我朝的文化底蕴,又能促进各国交流,减少边境摩擦,实乃‘不战而屈人之兵’的良策。”

  “其三,琴棋文化中蕴含着治国智慧。棋道讲究‘布局谋篇、进退有度’,陛下治理国家,正如棋手对弈,需统筹全局,兼顾各方;琴艺讲究‘和谐共鸣、张弛有道’,陛下驾驭群臣,正如琴师抚琴,需恩威并施,才能让朝堂和睦。草民计划在盛会结束后,将名士们的棋谱、琴论整理成册,呈给陛下,或许能为陛下治国提供些许借鉴。”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路智的声音不大,却字字清晰,在寂静的殿内回荡。他说完后,便垂首侍立,等待皇帝的裁决。殿内的檀香袅袅升起,缠绕在他身边,带着淡淡的安神气息,却丝毫缓解不了他紧绷的神经。

  皇帝靠在龙椅上,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,目光深邃地望着殿外。阳光透过明瓦,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让人看不透他的心思。李大人站在一旁,手心也沁出了冷汗,他知道,路智的这番话,既是陈情,也是在赌——赌皇帝能看到文化背后的深意,赌皇权能容下这份“无用之用”。

 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,皇帝终于开口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:“你说的这些,朕都明白。只是此事关乎皇家禁地,又牵扯甚广,朕需与内阁大臣商议一番,再做决定。”

  路智的心瞬间沉了下去,他知道,“商议一番”往往意味着变数,尤其是在王肃等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,内阁商议的结果难料。但他不敢反驳,只能跪地行礼:“草民遵旨,静候陛下佳音。”

  “嗯。”皇帝挥了挥手,“你们退下吧。”

  “臣(草民)告退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路智和李大人再次跪地行礼,然后缓缓退出内殿。

  刚踏出殿门,一股寒风扑面而来,路智打了个寒颤,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,贴在身上冰凉刺骨。李大人走上前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路公子,莫要灰心。皇上没有直接拒绝,便是好事。接下来,我会在朝中联络支持我们的大臣,给内阁施压,务必促成此事。”

  路智苦笑一声,望着皇宫巍峨的宫墙,心中满是忐忑:“李大人,我只怕夜长梦多。孙富那人阴险狡诈,若知道我们在等皇上的裁决,定会从中作梗。而且盛会的筹备已箭在弦上,若场地之事迟迟定不下来,邀请的名士怕是会心生疑虑,到时候再想挽回,就难了。”

  正说着,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,内侍捧着一个锦盒快步走来,对二人说道:“李大人,路公子,皇上有旨,这是静思园的地契副本,先交由你们保管。若内阁商议通过,便正式启用;若商议不通过,需即刻归还。”

  路智和李大人皆是一愣,随即心中涌起狂喜。皇帝虽未明确答应,却将地契副本交给他们,这无疑是释放了积极的信号。路智连忙接过锦盒,入手冰凉,却让他的心瞬间暖了起来。锦盒上的龙纹雕刻精美,与内殿的陈设如出一辙,透着皇权的威严与信任。

  “臣(草民)谢陛下恩典!”二人再次对着内殿的方向行礼,声音里满是激动。

  内侍走后,李大人看着路智手中的锦盒,笑道:“路公子,这下放心了吧?皇上心中已有定论,内阁商议不过是走个过场。接下来,我们可以一边等消息,一边着手静思园的修缮工作,双管齐下,定能如期举办盛会。”

  路智紧紧抱着锦盒,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盒面,心中的忐忑终于消散了大半。他抬头望向天空,晨霜早已散去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,温暖而明亮。远处的宫墙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,仿佛也在为他们庆贺。

  “李大人,我们现在就去静思园,安排修缮事宜!”路智眼中燃起光,语气里满是干劲。

  “好!”李大人笑着点头,“我让人去通知工匠,你去联系林伯和柳坊主,让他们也过来帮忙规划布置。”

  二人并肩走在皇宫的甬道上,靴底与金砖碰撞的声响依旧清脆,却不再带着之前的沉重。路智望着手中的锦盒,心中暗暗发誓:定要好好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将琴棋文化盛会办得圆满成功,不辜负皇帝的信任,不辜负民众的期待,更不辜负那些为文化复兴默默付出的人。

  然而,他心中清楚,这只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。内阁的商议、孙富的阻挠、修缮的难题、名士的接待……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他。但此刻,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不安,因为他知道,自己的背后,有李大人的支持,有民众的期盼,还有皇帝那一丝珍贵的认可。

  夕阳西下时,路智已站在了静思园的朱漆门前。手中的锦盒在余晖下泛着柔和的光,与园内的草木、湖水相映成趣。他推开大门,看着满园的景致,仿佛已经看到了盛会举办时的热闹场面:湖心亭内琴音袅袅,回廊间棋声阵阵,名士们举杯畅谈,民众们驻足观赏,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,在这片荒废的皇家园林里,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  晚风拂过,带来草木的清香,路智深吸一口气,将锦盒紧紧抱在怀中。他知道,一场硬仗即将开始,但他已做好了准备。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,他都要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,坚定地走下去,让文化的火种,在这片土地上,燃成燎原之势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6622/152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