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非遗融隔阂,匠心聚人心
推荐阅读:
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
重回1982小渔村
穿越之宛启天下
从小欢喜走出去的大导演
娱乐圈: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
港片:开局穿越洪兴大头
编外的特工
我的人生无限抉择
综影视之开局绑定热播剧
出狱当天,捡了个绝色美女当老婆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第六十五章 非遗融隔阂,匠心聚人心“非遗教育联盟” 成立仪式结束后,团队迎来了首位海外派驻教师 —— 来自加拿大华人学校的林老师。她刚到澜城,就主动跟着团队参与课程研发,但每次讨论时,总默默坐在角落,偶尔提出的建议也因担心 “不符合国内教学习惯” 而语气犹豫。
这天傍晚,大家在体验店整理海外课程反馈,林老师看着李奶奶和张师傅熟练地讨论木雕技法,又看了看冯楠舒和小宇默契地修改数字系统,突然轻声说了句:“你们聊得好投缘,好像只有我是外人……”
这话让热闹的氛围瞬间安静下来。林溪放下手里的反馈表,拉着林老师坐在体验区:“你千万别这么想!咱们都是为了非遗传承,哪有什么外人?只是你刚加入,还没来得及跟大家熟络起来。不如咱们今天不聊工作,一起剪幅‘同心结’,剪完你就知道,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。”
李奶奶连忙拿出彩纸,特意选了林老师家乡加拿大的枫叶红:“俺教你剪‘跨国同心结’,一边是雪乡的云纹,一边是枫叶纹,合在一起就是个完整的结,就像咱们虽然在不同国家,心却连在一起。”
林老师接过剪刀,手指有些僵硬。她从小在海外长大,虽会说中文,却很少接触传统非遗,剪到云纹转弯处时,线条总是歪歪扭扭。张师傅看出她的紧张,笑着递过自己的木雕工具:“要是剪纸觉得难,试试木雕?俺这‘简化榫卯’,就算是新手也能很快上手,你看,把这两块木片拼在一起,就是个小房子,左边刻雪乡的烟囱,右边刻枫叶,多有意思。”
林老师拿着木片,在张师傅的指导下慢慢拼接。当听到 “咔嗒” 一声,两块木片稳稳扣在一起时,她眼里突然泛起了泪光:“小时候爷爷总跟我说,中国的榫卯是‘不用钉子也能牢牢相连’,今天我终于亲手做到了。之前我总担心自己不懂非遗,跟大家合不来,现在才知道,原来匠心是不分国界的。”
冯楠舒趁机打开数字系统,调出加拿大华人学校孩子们的作品:“你看,这些孩子用‘简化榫卯’做的房子,有的刻着雪乡纹样,有的画着枫叶,还有的把中英文祝福刻在一起。他们都能把两种文化融得这么好,咱们作为老师,更没有理由觉得自己是‘外人’啦。”
那天晚上,大家陪着林老师完成了 “跨国同心结” 剪纸和 “双语小木屋” 木雕。林老师把作品摆在展示架上,刚好放在澜城孩子的 “奥特曼木雕” 和乡村孩子的 “麦田锄头” 中间,看起来和谐又温暖。
“以后这就是我的‘非遗家人角’!” 林老师笑着说,“我要把加拿大孩子们的作品也寄过来,摆满这个架子,让大家看看,咱们的非遗课程,早就把不同国家的人连在一起了。”
从那以后,林老师渐渐融入了团队。她会主动分享海外孩子的学习习惯,帮冯楠舒优化数字系统的双语版本;也会跟着李奶奶学剪枫叶纹,把它融入传统剪纸课程;甚至还提出要在加拿大举办 “雪乡非遗周”,让海外孩子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。
在一次联盟线上会议上,林老师代表海外学校发言,展示了孩子们用 “跨国同心结” 和 “双语小木屋” 创作的非遗作品:“刚开始我觉得自己是个‘外人’,但现在我明白,只要心里装着对非遗的热爱,就没有真正的隔阂。咱们的‘非遗教育联盟’,不仅是课程的联盟,更是人心的联盟,是文化的联盟。”
会议结束后,李奶奶把那把传家剪刀递给林老师:“这剪刀跟着俺几十年了,现在俺把它教给你,不是让你当‘外人’,是让你当非遗的‘传情人’,把雪乡的手艺,把咱们的匠心,好好传递给海外的孩子,让他们知道,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国。”
林老师接过剪刀,紧紧握在手里。她看着团队成员们温暖的笑容,又看了看展示架上那幅 “跨国同心结”,突然明白:所谓 “外人”,不过是自己心里的一道坎。而非遗,就是跨越这道坎的桥梁 —— 它用最朴素的手艺,最真诚的匠心,把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的人紧紧连在一起,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,找到属于自己的 “非遗家人”。
后来,林老师在加拿大成功举办了 “雪乡非遗周”,还带着海外孩子远程与澜城的孩子一起做非遗手作。当两地孩子通过屏幕展示各自的 “同心结” 时,林老师笑着对团队说:“你们看,现在再也没人觉得我是外人了,因为我们早就用匠心,把心连在了一起。”
http://www.zwhl.cc/zw46840/65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