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奉天殿里的哭声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当郭英带着蓝玉赋予他的特殊使命,踏上前往大宁的冰雪驿道时,整个北方的棋局,都因他这枚棋子的落下而暗流涌动。

  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。

  大明帝国的权力心脏——南京城。

  一场更猛烈的政治风暴,正在迅速酝酿。

  大年初一。

  洪武二十六年第一缕稀薄的冬日阳光,勉强穿透云层,落在紫禁城覆着残雪的琉璃瓦上。

  金色的瓦面并未折射出应有的光辉,反而显得有几分冷硬。

  奉天殿内外,早已站满了前来朝贺的文武百官。

  殿内,是压抑的死寂,只有偶尔响起的、因紧张而吞咽口水的声音。

  殿外,寒风卷过空旷的广场,发出鬼魅般的呼啸,将官员们崭新朝服的下摆吹得猎猎作响。

  他们手持象牙笏板,按品级高低排列得整整齐齐,像一座座沉默的雕像。

  龙椅之上,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,面无表情地接受着百官朝拜。

  他显得很疲惫。

  龙袍的领口,也遮不住他脖颈上松弛的皮肤和深刻的纹路。

  他的眼袋深重,眼神浑浊,仿佛蒙着一层驱不散的灰翳。

  除夕夜,他过得很不开心。

  往年宗亲齐聚的宫廷大宴,被他以“身体不适”为由直接取消了。

  他只是和皇太孙朱允炆、马皇后,在空旷的宫殿里,吃了一顿冷清的年夜饭。

  席间,除了餐具偶尔碰撞的声响,再无其他。

  他的儿子们,一个都不在身边。

  起兵造反的有。

  拥兵自重,在封地“卖惨”的有。

  与反贼眉来眼去,暗通款曲的也有。

  这些事实如同一根根尖刺,扎在这位年迈帝王的心头,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单与愤怒。

  一股郁气沉甸甸地堵在他的胸口,只差一个由头,便会彻底炸开。

  那个由头,很快就出现了。

  冗长而沉闷的朝贺礼仪刚刚走完。

  户部尚书张善,便从文官队列中走了出来。

  他的脸色惨白,几乎和他手中那方白色的象牙笏板一个颜色。

  一层细密的冷汗,在他额角和鼻尖上闪着光。

  他脚步虚浮,走到大殿中央时,左脚绊了右脚一下,整个人都踉跄了一步,发出一声闷响。

  “臣,户部尚书张善,有本启奏。”

  他的声音,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颤抖。

  朱元璋抬了抬仿佛有千斤重的眼皮,喉咙里发出一声沙哑的回应:

  “说。”

  “陛下……”

  张善用力咽了口唾沫,干涩的喉咙发出一声咕哝。

  “臣,刚刚汇总了去岁秋粮入库的最终数目……”

  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积攒说出下文的勇气。

  “情况……不容乐观。”

  话音落下,殿中刚刚因他踉跄而产生的一丝骚动,瞬间化为冰冻般的寂静。

  所有人都清楚,大年初一说出这种话,意味着什么。

  御座上的朱元璋,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。

  “说清楚些。”

  张善的身子抖得更厉害了,他几乎是以一种带着哭腔的声音汇报道:

  “回陛下!因辽东逆贼蓝玉派其麾下水师,袭扰山东海路,并切断了京杭大运河北段漕运!”

  “导致自江淮、湖广等地征调的百万石秋粮,至今仍滞留在南岸,无法北运!”

  “京城及北方九边重镇的粮仓……已多处告急!国库储备降至立国以来的最低线!”

  轰!

  这个消息像一柄重锤,砸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
  整个奉天殿瞬间一片哗然,官员们再也无法维持镇定,惊恐的议论声嗡嗡响起。

  粮!

  那是一个王朝的命根子!

  尤其是在北方战事未平的当下!

  张善没有停。

  他知道长痛不如短痛。

  他闭上眼,将第二个更坏的消息,一鼓作气地吼了出来!

  “另!”

  “受蓝贼水师袭扰影响!”

  “自福建、广东至高丽、东瀛的所有海商,因畏惧其麾下那支号称‘黑龙水师’的舰队,皆不敢出海!”

  “致使我大明赖以为重的市舶司商税,较之往年,锐减——七成!”

  “什么!”

  这一次,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。

  他“霍然”起身,明黄色的龙袍被他剧烈的动作带起一阵劲风!

  如果说缺粮动摇的是帝国的“身体”,那缺钱,尤其是缺商税这种活钱,动摇的就是帝国的“血脉”!

  他一把从旁边的小太监手中,夺过张善呈上的奏报。

  枯瘦的手指因过度用力,指节已然捏得发白,几乎要将那卷文书捏碎。

  他看着奏报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,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从铁青变成了猪肝般的紫红色!

 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,呼吸变得粗重,如同破旧的风箱。

  “废物!”

  这一声咆哮,震得殿中梁柱嗡嗡作响。

 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报,狠狠地摔在了光洁如镜的金色地砖上!

  奏报弹起,又无力地散开。

  “一群废物!”

  他用手指着下面早已因恐惧而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,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嘶哑变形!

  “我大明立国二十余载,水师纵横四海,将士百战百胜!”

  “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!”

  “区区一个蓝玉!”

  “区区一个反贼!”

  “他不仅割据了朕的辽东!”

  “现在竟然还敢派船来断朕的漕运,抢朕的银子!”

  “而你们!”

  他的手指,从兵部尚书划过户部尚书,再划过那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文官。

  “你们一个个食君之禄,担君之忧!”

  “到头来,就是一群只会争权夺利的饭桶!”

  “连一个反贼都对付不了!”

  “朕,养你们何用!”

  “朕养你们何用!”

  帝王的雷霆之怒,化作实质的压力,笼罩了整座大殿。

  所有官员都将头深深地埋在臂弯里,恨不得将自己嵌进地砖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。

  龙椅上的朱元璋仍在剧烈地喘息,眼眶中布满了骇人的血丝。

  他恨蓝玉的背叛。

  更恨眼前这群他寄予厚望的臣子,如此不争气!

  就在这压抑到极点的氛围中,一个身影,却从文官队列里缓缓走了出来。

  是东宫左春坊大学士,齐泰。

  他与站在皇太孙身后的黄子澄,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
  黄子澄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。

  齐泰随即走到大殿中央,对着龙椅上暴怒的君王,深深一拜。

  “陛下,请息雷霆之怒。”

  齐泰的声音很平静,在这落针可闻的大殿上,显得格外清晰。

  朱元璋猩红的目光,如刀子般落在他身上。

  “息怒?”

  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。

  “你叫朕,如何息怒!”

  齐泰抬起头,直视着天子的怒火,不卑不亢地说道:

  “陛下,臣斗胆以为,蓝贼之所以如此猖獗,皆因其占据辽东,扼守山海关,与我北方诸位藩王呈犄角之势。”

  “蓝贼很清楚,朝廷若要全力征剿他,必然要倚重北方藩王,尤其是燕王殿下。”

  “而诸位藩王手握重兵,与朝廷并非一心。”

  “这,便给了蓝贼可以从中斡旋,甚至坐山观虎斗的机会!”

  他这番话说得很慢,但每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剖开了朱元璋内心深处那个最不愿、也最不敢去触碰的巨大隐患!

  齐泰微微一顿。

  他看到朱元璋眼神中的暴怒正在迅速凝结、变冷。

  他知道,时机到了。

  他抛出了那个早已准备好的“毒计”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他加重了语气。

  “古人云,攘外必先安内!”

  “臣斗胆再进一言!”

  “今日之局面,蓝贼乃是皮癣之疾。而诸王坐大,尾大不掉,才是心腹之患啊!”

  “若不先设法收回诸王兵权,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,一心为国。”

  “则北方之患,永无宁日!”

  “我大明,也将永无宁日!”

  齐泰说完,便深深地将头叩了下去,额头与冰冷的地砖碰出一声轻响!

  整个奉天殿,一片死寂。

  所有听到这番话的官员,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!

  这句话太狠了!

  这不是什么政策建议!

  这是在公开向大明朝所有的藩王,宣战!

  朱元璋没有说话。

 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的齐泰。

  齐泰的话,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他心中那道紧锁的闸门,让他将所有零散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!

  他想起了辽东自立门户的蓝玉!

  他想起了身在永平府、吃着“冷猪肉”作秀、拥兵不出的四儿子朱棣!

  他想起了远在大宁、竟敢与蓝玉商队暗通款曲的十七子朱权!

  这些,本是他心中一个个独立的、不断刺痛他的愤怒点。

  但在“攘外必先安内”这六个字的催化下,所有的点,都连成了一条清晰得让他毛骨悚然的线!

  他那些镇守北方的儿子们,已经不再是他用来拱卫皇权的屏障了。

  他们正在变成一个又一个随时可能反噬他这个主人的巨大威胁!

  一股比刚才更加冰冷、更加刺骨的寒意,顺着他的脊椎,缓缓爬上后颈。

  朱元璋刚刚因暴怒而发烫的身体,骤然一冷。

  他眼中的血丝,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灰。

  他缓缓地,坐回了冰冷的龙椅。

  他的目光扫过下面那些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,却仿佛谁也没有看见。

  他的心思,早已飞到了遥远的北方。

  一个极其大胆,也极其冒险的计划,开始在他那苍老而又充满权谋的脑海中,疯狂地酝酿成形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6967/273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