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马伏山纪事 >第二百六十四章 家国情怀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二百六十四章 家国情怀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五一劳动节下午四点,我恋恋不舍地与扬媚姑娘离开故宫,跨出午门,站在天安门城楼前,朱红宫墙与金黄琉璃瓦交相辉映,这座始建于明朝,见证数百年风云的建筑,瞬间将人拉进历史的纵深。登楼后,目光越过长安街,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伟人纪念堂清晰可见,指尖轻触斑驳的汉白玉栏杆,仿佛感受到过往岁月里的庄严与力量——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的庄严宣告,到如今国家庆典的盛大场面,这里始终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精神地标。

  参观时,讲解员提及的细节特别动人:城楼内悬挂的新中国开国领袖画像每年更换,每一笔色彩都经过精心调配;厅内陈列的历史照片,记录着不同时期国家发展的关键瞬间。这些细节让历史不再是以前从课本上读到的文字,而是可感、可触的真实印记,让我深刻体会到“国家”二字的厚重分量。

  走出天安门城楼,内心满是震撼与敬畏。天安门城楼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无数先辈奋斗的见证,是当代人传承历史使命的起点。它让我明白,个人的成长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。唯有脚踏实地,心怀担当,才能不负这份沉甸甸的历史嘱托。

  我们沿着中轴线过金水桥,穿过笔直宽阔的长安街,来到广场中央,这里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。它以洁白的汉白玉铸就,高37.94米的碑体庄重挺拔,正面“人民英雄纪念碑”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,背面则镌刻着记录百年抗争史的碑文,无声地诉说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英雄史诗。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核心亮点。从“虎门销烟”到“胜利渡长江”,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定格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、争取解放的关键瞬间,每一道纹路都凝聚着先辈的热血与信念。

  走进纪念碑,脚步会不自觉地放轻。仰头凝视浮雕上栩栩如生的人物——有冲锋陷阵的战士,有支援前线的百姓,他们的神情里满是坚毅与无畏。那一刻,课本里的历史不再遥远,那些抽象的英雄,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、为家国挺身而出的普通人。指尖轻触冰凉的碑体,仿佛能够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“哪有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”的深刻含义。

  离开时,回望阳光下的雄伟纪念碑,心中满是崇敬与感恩。它不仅是一座纪念建筑,更是一座精神灯塔,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,珍惜当下,更要以先辈为榜样,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  因为伟人纪念堂正在维修,我们没有机会参观。便站里在广场,参观了黄昏时降国旗仪式。一场涤荡心灵的家国礼赞开始了,那是在暮色将至时,天安门广场已庄严肃静。当身着橄榄绿军装的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步伐,从城楼走出,整齐的脚步声在广场上回荡,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起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面即将降下的五星红旗。

  随着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旋律响起,国旗在夕阳想余辉中缓缓下落,护旗手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有力,饱含对国旗的敬畏。我与人们一起,自发肃立,保持肃静。当国旗最终平稳地落在护旗手手中,折叠成规整的菱形时,整个过程庄严得让人屏息,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在心底翻涌。这面国旗,承载着无数先辈的牺牲,也象征着当下国家安宁与力量。

  仪式结束后,人群久久未散。我感觉意犹未尽。这场短暂的降旗仪式,早已超越了我们来此打卡的意义。它象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,让我真切感受到个体一国家的紧密联结。原来,对家国的热爱,从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亲眼见证国旗起落时,心中那份滚烫的共情与骄傲。

  我与扬媚姑娘参加了天安门广场降国旗的仪式后,再折回天安门前,站在这人间天堂般的夜色里,观赏美丽风光。观赏夜景,是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光影的碰撞。而音乐喷泉的律动,则让这份视觉震撼多了一层听觉共鸣,两种体验叠加,让我们其实感受到“大国气象”的具体模样。

  夜色里的天安门,城楼在暖黄色的灯光下象镀了一层金边,国徽与红旗的轮廓清晰而又庄重,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。当音乐喷泉随旋律起伏,水柱时而舒展如丝绸,时而挺拔似利剑。灯光还会给水染上不同色彩。此时,再看对面的天安门,古老建筑与灵动水景相映,既有庄严肃穆的敬畏感,又有现代艺术带来的轻松愉悦,让我们忍不住放慢脚步,享受这份独属于这里宏大而细腻的风景。

  为了保证按时回广州而不耽误工作,便与扬媚一起乘52次夜班公交车,再次来到标志着现代文明与古典文化完美结合的北京西站,预订火车票。夜色里的西站,古典外壳与现代内核结合在一起,既象气势恢弘的宫殿,又满是奔赴远方的人间烟火,是****与个体旅程的交汇点。

  抬眼是仿古的屋顶与红色立柱,自带一种沉稳的仪式感,让我恍惚以为不是车站,更像一处地标建筑。低头看去,却满是拖着行李箱的行人,来去匆匆。在这里,既能感受到设计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,又能触摸到当代出行的便捷。这座车站作为北京的门户,让我感到它不可替代的份量。也让我切实体会到出发与抵达背后那些许许多多的故事。因没有到预售火车票的时间,售票员说要次日才开始预售四日的广州票,便只好回去等后面选时间再来一趟。

  来此一趟,也没有白费功夫。一路上等扬媚给我讲沿路的几个著名景点。不过,她来北京一年多,也没有闲暇去观赏过。

  位于西客站南边的莲花池公园,是一座以莲花池为主题的美丽公园,有“先有莲花池,后有北京城”的说法。园内种植荷花历史已有三千多年。

  位于北京西站东侧的中华世纪坛,是北京纪念性建筑之一,建筑设计独特,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,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艺术活动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是这个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,收藏了大量反映我们***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和实物等。

  中央广播电视塔,我北京地标式建筑,中国第三建筑高塔,世界第六高塔。塔上有238米的露天环形观景台,可360度俯瞰北京全景,夜景照明也十分漂亮,如同一个大灯笼挂在空中。

  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外的首都博物馆,是老北京民俗展览是常设展,最具地方特色,展示了老北京的风俗风情。

  从白天到夜晚,从近处到远处,这一天的游览与参观,有扬媚作为我免费导游,让我学到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,还特别的惬意与充实。

  一路转车,回到扬媚的住处,已经是亥时,夜色深深,奔波了一天,也有些累了,我们吃点零食,完成洗漱,对当天的圆满的出游活动进行了小结,就该休息了。她理解我与陌生人搭铺的难处,没有让我再去打扰那几位男士同事,就地睡沙发,很快就过了一夜,一点也没有打扰她疲倦后的香甜睡眠。当晚规划,准备次日去西站预订好广州火车票后再去参观颐和园。

  我们寅时就起床,在左家庄路边店吃点特色小吃后,辗转乘公交直奔西站买了我的广州票,安安心心开启了第二天的出游活动。来到颐和园,这里跟故宫一样,还是人山人海。

  踏上颐和园的青石路,才懂得何为“一座园子,半部清代史”的。昆明湖的碧波里,映着万寿山的层叠殿宇,十七孔桥的拱洞如琴键般排开,将天光云影揉进水中,随手一拍都是水墨丹青,如诗如画。

  长廊的彩绘会藏着最细腻的匠心,每一幅画都是一段典故。从三国风云到红楼梦境,指尖拂过廊柱,仿佛触摸到了百年前工匠的温度。那排云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光,台阶是哪个的青苔却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——这里曾是皇家的极乐之地,见证过历史的风雨飘摇。

  走得越久,我越感觉这不止是“皇家园林”四个子。它是山水与建筑的完美对话,是繁华与落寞的时空交织。

  当我陶醉其间,流连忘返时,扬媚生气了,为一个简单的留影环节而生气。我们为一进园,总是找不到一个没有别人进入镜头的照相位置而犯愁。她说人多真是不方便,可我劝她说,换一个角度说,人多正说明我们来到了人人都心仪的风景中,不是更好吗?

  我们照完合影相,离开时回头眺望,夕阳为佛香阁镀上了金边,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,真正的美,从不是精致的堆砌,而是让自然与人文,在时光里慢慢生长的韵味。

  我们在返回途中思考着第二天的行程,大概要拟定一个简要的规划,主要看扬姑娘的主见,她是我免费的导游,都来一年多了,比我熟悉得多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9508/249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