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让你教书启民智,你教全民修武? >第324章 旧舟沉,新舟渡,百舸争流我为先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324章 旧舟沉,新舟渡,百舸争流我为先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汉口码头,曾经是九省通衢最繁忙的心脏。

  数以万计的纤夫、脚夫、船工、镖师以此为生,靠着一条大江,一双肩膀,养活了背后千千万万个家庭。

  如今,这颗心脏正在衰竭。

  报纸上京邵铁路太行段贯通的头版头条,像一纸判决书,宣告了他们这个行当的死刑。

  浑浊的江水边,数百名失了生计的汉子聚集着,空气中弥漫着烟草的辛辣和浓得化不开的绝望。

  他们大多赤着上身,露出被纤绳勒出的一道道深可见骨的疤痕,那是他们一辈子辛劳的勋章,如今却成了被时代淘汰的烙印。

  人群中央,一个独眼龙将手中的报纸揉成一团,狠狠砸在泥地里。

  他是昔日漕帮的香主,在这一带说一不二的人物。

  此刻,他仅剩的那只眼睛里,闪烁着狼一般的狠戾。

  “他们不给咱们活路,咱们就自己找条活路!”

  他扫视着周围一张张或麻木或愤怒的脸,压低了声音。

  “兄弟们,抄家伙!这铁路,是吃人的妖龙!它想吞了咱们的饭碗,咱们就先砸了它的龙牙!他们休想安稳地修过去!”

  星星之火,在绝望的土壤里,迅速蔓延。

  类似的场景,在京邵铁路沿线的每一个州府、县城、码头上演。

  古老的驿站关停,成建制的镖局解散,延续了千百年的行当,在钢铁洪流面前,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
  邵清总办府,最高参谋会议室。

  气氛比窗外的寒冬还要凝重几分。

  “先生,”

  周小七的声音沉稳,但汇报的内容却令人心惊。

  “近半月来,听风司在铁路沿线共侦破大小破坏事件一百七十三起。”

  “汉口、岳阳、郑州等地均爆发了大规模的失业流民骚乱。”

  “更有白莲、罗教等前朝余孽混迹其中,散播铁龙断脉,天降不祥的谣言,煽动民意,其心可诛。”

  苏清雪随即起身,汇报了一连串冰冷的数据。

  “根据政务部的模型推演,随着京邵铁路全线贯通。”

  “以及后续公路网、水利网的铺开,在未来几个月内,全国范围内将有超过五十万,甚至更多的人口,彻底失去生计。这个数字,还将持续扩大。”

  她顿了顿,补充道,“这些人,都是青壮劳力。一旦处理不当,他们将是足以颠覆一切的洪水。”

  “派兵镇压!”

  一名年轻的将领忍不住开口,话语中带着军人特有的铁血,“对那些妖言惑众的会道门,杀无赦!”

  不少将领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。

  在他们看来,任何阻碍振华体系前进的,都是敌人。

  “镇压?”

  周明终于开口,他摇了摇头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“然后呢?把五十万人都杀光吗?”

 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。

  周明站起身,缓步走到神州地图前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、代表着骚乱的红点。

  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这个道理,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了。堵,是堵不住的,只会让堤坝崩溃得更快。”

  他转过身,看着众人。

  “他们不是敌人。他们是旧时代崩塌时,被甩出来的零件。他们更是新时代最宝贵、最庞大的一座人力资源宝库。”

  说着,他看向苏清雪,微微一笑。

  “清雪,把你的方案拿出来吧。”

  苏清雪心中一暖,她知道先生早已洞悉了一切。

  她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早已拟定好的、厚厚的法案,递给周小七,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
  《关于失业人口转化与社会再培训的指导性法案》。

  法案内容详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。

  从如何在铁路沿线各大城镇设立技术转化中心。

  到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(年龄、识字率、原职业)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。

  再到如何将培训内容与未来的工程用人需求精准对接……

  一套完整的、将危机化为机遇的社会手术方案,跃然纸上。

  周明拿起笔,在法案的扉页上,龙飞凤舞地写下一行批示:

  “允许犯错,不许拖延。以工代训,授人以渔。人才是第一资源。”

  他放下笔,抬头补充道:“钱不够,找锦萱;教习不够,找禄堂;敢趁机闹事的,找镇国。”

  “总之,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,看到这五十万被时代抛弃的人,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。”

  命令下达,整个振华体系再次以恐怖的效率运转起来。

  仅仅十天后,在汉口码头附近,一座座崭新的板房拔地而起,门口挂上了巨大的横幅——振华第一技工学堂。

  招生简章贴满了大街小巷,上面的字眼简单粗暴,却又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:

  “想开火车吗?想修铁路吗?想拿一份体面的工钱吗?来振华技工学堂!包吃包住,学期一月,毕业后分配工作,月薪十振华元起!”

  一个名叫铁牛的前漕帮纤夫,已经在码头上饿了三天。

  他本已抱着必死的决心,准备跟着香主去炸铁路。可当他看到这张招生简章时,他犹豫了。

  “月薪十个振华元……”他喃喃自语。

  那可是能去赏功堂兑换固本培元汤的硬通货。

  半信半疑地,他走进了学堂。

  在这里,他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被拆解开来的蒸汽机模型,第一次听人讲压力、动能和功这些听不懂却又感觉很厉害的词。

  教习们没有长篇大论,只是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他们,只要把水烧开,就能产生推动火车跑起来的力量。

  这比什么铁龙断脉的鬼话,听起来靠谱多了。

  一个月后,铁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。

  他穿上了崭新的蓝色工装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路维护工。

  当他从财务处领到那十枚崭新、沉甸甸的振华元时,这个在江边拉了一辈子纤、被竹鞭抽打都未曾流过一滴泪的汉子,蹲在墙角,哭得像个孩子。

  当晚,他趴在工棚的桌子上,用刚学会的几个字,歪歪扭扭地给家里的老爹老娘写信:

  “爹,娘,儿不拉船了。俺现在在修铁龙,就是报纸上说的火车。”

  “这玩意儿跑起来比最快的马都快,可带劲了。”

  “先生给俺发了工钱,十个振华元,俺留一个,剩下的都给你们寄回去。”

  “别舍不得花,给娘买件新衣裳,给爹换一壶好酒。”

  写到最后,他停下笔,看着窗外铁路工地上那彻夜不息的灯火,又添上了一句。

  “爹,娘,咱家的好日子,来了!”

  随着一批批技工从学堂毕业,奔赴各自的岗位,一场席卷神州的社会结构性换血,在润物细无声中平稳进行。

  那些曾经的不稳定因素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转化为新时代最坚定的拥护者和建设者。

  京邵铁路的最后一段铁轨,即将合龙。

  与此同时,极北之地,黑龙江畔。

  冰封的江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,映照着铅灰色的天空。

  李书文一袭黑衣,静静地伫立在岸边,那杆通体乌黑的合金钢枪斜插在身旁的冻土里,宛如一座沉默的界碑。

  他在这里,已经站了三天三夜。

  终于,远方的地平线上,出现了一道黑线。

  黑线迅速扩大,马蹄声由远及近,如滚雷般传来。

  一支装备精良、杀气腾腾的哥萨克骑兵队,出现在江对岸。

  他们没有停步,径直策马踏上了冰封的江面,朝着李书文所在的防区逼近。

  为首的一名哥萨克军官,金发碧眼,神情倨傲。

  他在距离李书文百米开外的地方勒住马,用生硬的汉语,傲慢地高声喊话:

  “我们是沙皇陛下的先锋!对面的华夏人听着,立刻停止你们在边境一切具有挑衅性的建设行为!”

  “这片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伟大沙俄帝国的狩猎场!你们的皇帝,没有资格在这里修建任何东西!”

  他身后的骑兵们发出一阵哄笑,看向李书文的眼神,如同在看一只不知死活的蝼蚁。

  李书文缓缓抬起头,平静的目光,落在了那名军官的身上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7824/415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