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2章 道在日用,功在百工,众圣归心开新天
推荐阅读:
活佛济公第四部
从哥莫拉娘开始,成为宇宙皇帝
我的大辫子生涯
截胡纲手后,我当上了火影
君夺臣妻之朕偏要她
异常求生指南
宜修重生四福晋,杀疯了
都市神医,从给母亲闺蜜按摩开始
抗战:我用军火堆死你
顾靖泽白今夏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(之前请假,这是补回来的一章)密室之内,周明通过传道授业天赋连接众生信念,心神如一张大网,笼罩着整个神州。
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那汇聚而来的信念之力,而是主动地去“聆听”、去“感受”、去“引导”。
那亿万生灵因思考而迸发的智慧火花,如漫天星辰,璀璨夺目。
这些灵感、创造、奇思妙想,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智慧长河,反过来冲刷、淬炼着他的神意,让他对“通脉”的理解愈发深刻。
他体内的微末络脉,在这智慧之火的照耀下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逐一点亮。
修行进度一日千里。
周明心念微动,视线仿佛穿透了万里空间,落在了那片冰封的极北之地。
在那里,一道孤傲的身影,一杆静默的长枪,正在与世间最酷烈的风雪对峙。
……
黑龙江畔,冰原一望无际。
李书文独自一人,静立于那道被他一枪划开的冰之裂谷旁。
这道天堑,在过去的半个月内,成了沙俄士兵心中不可逾越的禁区。
他没有练枪,只是站着。
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风雪,望向了南方。
在那里,他能“看”到,一条钢铁巨龙正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,那是京邵铁路。
他能“看”到,一座座高炉钢花飞溅,那是工业的脉搏。
他能“看”到,无数个工地、学堂、矿山,热火朝天,那是文明的呼吸。
他也能“感”到,在更北方的战场遗址上,那股由五千白虎道兵意志凝聚而成的军煞之气,并未因战争结束而消散。
反而如一头蛰伏的凶兽,时刻守护着这片土地,炽烈、纯粹、充满守护的执念。
他回顾自己的一生。
从沧州小村走出的少年,一心只为枪法之凌厉,杀人只需一招。
那时的他,枪是纯粹的杀伐之器,人是孤高的武痴。
后来,得遇先生,武道信念被重塑。
他北上横扫旧武林,枪意中融入了“革鼎”之念,为新秩序扫清障碍。
再后来,他奉命镇守国门,一杆枪,便是华夏的界碑。
从杀伐,到守护的革鼎,再到如今镇国之重器。
沙俄溃兵的恐惧、白虎军魂“守土”的意志、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的脉动……无数纷杂的意念,在他心中交织、碰撞、融合。
“杀,是为了不杀。”
“战,是为了止战。”
李书文喃喃自语,眼中的迷茫散去。
他手中的长枪依旧是那杆凡铁长枪,但枪身上,却仿佛多了一丝说不清、道不明的韵味。
他缓缓举枪,向前刺出。
没有破空声,没有罡风,甚至没有带起一丝风雪。
这一枪,平平无奇,仿佛只是一个初学者最基础的动作。
然而,前方百丈之外,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巨大冰山,无声无息地从中间裂开,切口平滑如镜。
紧接着,整座冰山,从内到外,化作了最细腻的粉末,被风一吹,便散于无形。
这一刻,李书文的“天地之势”大成。
不再是单纯地借用天地间的杀伐之气,而是他自身,就化作了这方天地的规矩,是秩序的执行者。
杀伐,即是守护。
守护,亦需杀伐。
两者圆融一体,再无分别。
他的武道,真正踏入了掌控天地之势的门径。
......
星火主城,武备学堂的藏书阁内。
孙禄堂放下了手中的毛笔,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。
在他面前,是最后一份经过他亲手批注、归类的武道典籍。
这几个月来,他几乎将神州大地上所有流传下来的武学功法,无论正邪、高低,全部梳理了一遍。
从最粗浅的壮丁拳脚,到各门各派的秘传绝学,再到振华体系全新的《肉身修炼法》。
万千法门,在他眼中流转而过。
起初,他看到的是招式、是劲力、是法门。
后来,他看到的是流派、是传承、是兴衰。
而现在,他闭上双眼,那万千法门尽数褪去,只剩下了一个最纯粹、最本质的东西——人,对于自身潜力的探索,对于生命进化的渴望。
无论是谁,无论何种功法,其源头,皆是如此。
“道,不远人。”
孙禄堂的脸上露出了微笑。
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“传承”,是继承,是发扬,是为后人开路。
但此刻,他有了更深的领悟。
真正的传承,不是给予,而是点亮。
是告诉每一个后来者,那通往至高的火焰,不在别处,就在他们自己的身体里,在他们自己的意志中。
刹那间,孙禄堂周身的气势悄然一变。
那股原本兼容并蓄、渊深似海的“传承之势”,陡然间变得炽烈、光明、普照万物。
他整个人仿佛化作了一轮“大日”,不再是单纯地照亮一条路。
而是散发出无穷的光和热,让每一颗种子都有机会破土发芽,让每一条溪流都能映照出日月的光辉。
他的势,由“继承”蜕变为“源头”。
……
这样的蜕变,并非只发生在李书文和孙禄堂两人身上。
神州大地,广袤无垠的地下深处。
徐莽手持一根特制的合金钢棍,插入坚硬的岩层。他闭着双眼,心神顺着钢棍,与广袤的地脉融为一体。
过去,他感悟大地,感受到的是其厚重、承载、坚不可摧。
而现在,随着无数铁路、矿脉、水利工程的修建,他感受到了大地的“呼吸”。
他能“听”到,地下水脉的奔流,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缓慢的演变,地壳板块间微弱的应力调整。
大地,不仅是承载万物的基石,更是生养万物的母亲。
它的每一次脉动,都充满了最原始、最磅礴的生机。
“原来,守护的极致,是创造。”
徐莽的“大地之势”中,那股山岳般的厚重悄然转化,多了一股温润而磅礴的生机。
他整个人,仿佛成了大地意志的延伸。
汉口,振华第一精密器械坊。
程廷华正戴着一副特制的水晶放大镜,小心地校准着一台蒸汽机核心部件。
他痴迷地看着那些齿轮、连杆、活塞,在自己的调校下,严丝合缝,运转得越来越流畅,越来越高效。
从最初的八卦掌,到后来的机括之术,再到如今的工业机械。
他一生都在与“规律”和“秩序”打交道。
“势,不是玄之又玄的意念,而是万物高效运转的规则本身。”
他手中的扳手轻轻一拧,那台蒸汽机发出了流畅而富有韵律的轰鸣。
程廷华的“秩序之势”,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。
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感知,而是可以被计算、可以被优化、可以被应用的,最根本的物理法则。
粤省,某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工地上。
李瑞东背着手,看着数万民夫在统一的号子声中,协同劳作,将一块块巨石精准安放到堤坝上。
他的“众生之势”,早已不是当初那种感性的、模糊的共鸣。
在苏清雪和刘知远等人的帮助下,他学会了用数据、用模型去分析这股力量。
他看到了人心的汇聚,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,转化为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。
他的势,变得理性、精准而高效。
……
不仅仅是他们。
在北方军营中磨砺的周锦诚、周小虎等人,在军煞洪流的冲刷下,他们的“势”带上了金戈铁马的锋锐与秩序。
在各自岗位上奋斗的李铁山、赵无极、姜婉儿等先行者。
在现实与民初的双重历练中,他们的武道意志与各自的职责完美融合,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这些突破,不像李书文、孙禄堂那般石破天惊,引动气象。
它们更像是春日里解冻的溪流,像是沃土下萌发的嫩芽。
无声无息,却又无处不在。
它们共同汇入了那条名为“华夏”的奔腾长河,让整个文明的气运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向上升腾。
这一切,都被密室中的周明尽收眼底。
他欣慰地笑了。
这,才是他想要的“布武天下”。
不是培养出一两个绝世强者,而是点燃整个文明自我进化的火焰。
每个人,都在自己的位置上,发光发热,最终汇聚成照亮整个时代的太阳。
http://www.zwhl.cc/zw37824/423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