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历史记载,朱棣登基后曾向群臣宣示:大明对外敌,不求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!为此,他更将都城从应天迁至顺天,直面强敌蒙古,以固守国门。这样的气节,正是何秋敬佩朱棣之处。

  不过,眼下何秋仍不打算立即制造猎枪与手枪。他想再等几年,待自己熟悉这个朝代、积蓄足够实力,不必受制于历史进程时再作打算。“殿下,那两样东西我会尽快制造出来,请您放心。”何秋厚着脸皮向朱棣保证。朱棣点头道:“好,我已吩咐管家,先生可随意支取王府钱财,能工巧匠我也会尽快招揽。”

  何秋微微一笑:“殿下给我如此大权,就不怕我从中贪墨吗?”朱棣笑道:“先生此言差矣。以先生之能,想赚钱易如反掌,何须贪墨?即便先生真缺银钱,从王府取用,也是理所应当。”何秋心中感动,能被未来的永乐大帝如此信任,也算不枉此行。“谢殿下信任,何某必不负所托!”

  朱棣又道:“还有一事,请先生务必答应。”何秋靠在椅背上,轻松道:“殿下请讲。”朱棣正色道:“希望先生限制泡面的销售,绝不可使其流入外族之手。此乃行军神器,若为外族所得,我大明抵御外敌将更为艰难。”

  蒙古骑兵本就勇猛,若再得充足补给,必将势不可挡,朱棣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。

  何秋从容不迫地回应:“殿下不必过分担忧。泡面这东西,偶尔吃一两回还行,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无益。”

  朱棣闻言瞪大了双眼:“竟有此事?先生该不会是在说笑吧?本王尝过泡面,滋味鲜美,怎会损伤身体?”

  何秋无意向他解释现代营养学,只是淡然道:“殿下信我便是。泡面不宜作为长期军粮,即便流传到外族手中,对大明也无甚影响。”

  朱棣大失所望。他本指望用泡面提升明军战力,如今看来此路不通。

  “先生,难道就没有既能长久保存,又无损身体的军粮吗?您乃当世奇人,定有办法吧?”朱棣满怀期待地追问。

  何秋无奈撇嘴。适合长期储存的军粮自然存在,最常见的就是压缩饼干与各类罐头。可惜这两样他手头都没有。签到系统的奖励全凭机缘,他无法保证何时能获得这些物资。

  “殿下,何某可以尝试研制此类食物,但何时能成,还得看天意。”何秋坦诚相告。系统的随机性,某种程度上确实如同天意。

  朱棣郑重点头:“好!若先生真能研制出这等军粮,本王愿重金求购,只望先生莫要流入民间。”

  在朱棣心中,何秋堪称无所不能。他毫不怀疑何秋能研制出理想军粮。

  何秋本也无意将压缩饼干与罐头销往民间。这两样吃食滋味平常,销量远不及泡面。不如专供军方,收益反而更佳。

  何秋再度拱手:“殿下放心,何某明白。若无事吩咐,何某就先告辞了。”

  朱棣挽留道:“先生何必匆忙,用了膳再走不迟。”

  想起燕王府清淡的膳食,何秋连连推辞:“今日不便,那些远方商贾还在面馆等候,改日再叨扰。”

  明朝调味有限,饭菜滋味实在难以吸引何秋这个现代人。

  朱棣只得叹道:“既然先生有事,本王就不强留了。”

  “不必相送,告辞。”何秋拱手作别,快步离去。

  面馆内,远道而来的商人们仍围坐桌旁,人手一碗泡面吃得津津有味。

  “这泡面滋味绝妙,何先生竟能研制出如此美食,真乃神人也!”

  “何先生是燕王座上宾,自有通天本领,研制出这等美食也不足为奇。”

  “面条筋道,汤头鲜美,这滋味怕是连应天府的名厨都难及,哧溜!”

  一众商贾对碗中面条赞不绝口。

  何秋踏进面馆见到此景,险些失笑。

  这现代人早已吃腻的寻常物,竟能在古代博得如此盛赞,倒也颇有几分滑稽。

  第二十四章 红薯问世

  何秋注意到商贾们的同时,他们也瞧见了他。

  顿时吃面的放下竹筷,饮酒的搁下杯盏,众人纷纷起身向何秋致意,眉宇间尽是讨好之色。

  眼前这位不仅是他们的财神爷,更是燕王府的红人,若不殷勤相待,这商路怕是走不下去了。

  “诸位不必多礼,请坐。”

  何秋掌心向下轻按,示意众人落座。

  旋即他行至柜台前,取过一罐啤酒高举示意。

  “诸位能留至今日,足见诚意。往后便是合作伙伴,闲话不多说,惟愿同心协力, ** 富贵,干杯!”

  在场商贾不论善饮与否,皆举杯相迎,与何秋遥相致意后仰头痛饮。

  望着眼前景象,何秋心生感慨。

  一月前他还是现代社会中寂寂无名的户外探险者。

  而今却能令这群商贾唯命是从。

  穿越时空,倒也不算坏事。

  处理完代理事宜,何秋未在面馆久留,径直返回燕王府。

  是夜,朱棣造访东厢院落,随行带着位须发斑白的中年文士。

  “何先生,这位是王府账房金忠先生,日后支取银钱之事,皆可与他商议。”

  朱棣话音未落,金忠已拱手施礼:“在下金忠,见过何先生。”

  何秋当即还礼:“金先生客气,往后多有叨扰。”

  以何秋性情,寻常人未必能得他抬袖相迎。

  但金忠绝非等闲。

  燕王府谋士如云,最得朱棣倚重的唯有金忠与姚广孝二人。

  姚广孝人称病虎,行事诡谲,何秋对此人素无好感。

  金忠恰恰相反,品性高洁,行事光明磊落。

  靖难之役时,姚广孝坐镇顺天,金忠随军出征,二人南北呼应,助朱棣夺取天下。

  何秋向来敬重这般德才兼备之士。

  故特以抱拳之礼相待,给足颜面。

  金忠自然喜形于色,对何秋顿生好感。

  见礼已毕,朱棣邀二人于院中石桌旁落座。

  “何先生此前建言本王暂缓蓝玉之事,专心积累声望,不知可有何具体良策?”

  朱棣执礼甚恭,虚心求教。

  何秋挑眉反问:“殿下麾下谋士如云,何须舍近求远来问计于鄙人?”

  朱棣坦然相告:“本王初至封地,幕僚们尚未熟悉此间情势,实在无计可施,这才特来向先生请教。”

  何秋几欲扶额叹息。

  朱棣简直将他视若神明。

  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谋臣都无计可施的事情,他又怎能想得出办法?

  “殿下,若要积攒声望,最佳途径莫过于解决民生疾苦,你们不妨从这方面入手。”

  何秋给出了一个相当官方的回答。

  朱棣脸上掠过一丝失望。

  他本就是雄才大略之人,自然明白安定民生便能赢得民心的道理。

  但说来轻松,做起来却难如登天。

  朱棣专程来找何秋,本是想讨一个能立即施行的具体对策。

  没料到何秋也只给了一个大致方向。

  不过朱棣并未强求,又与何秋闲谈几句后,便带着金忠告辞离去。

  积累声望之事,毕竟急不得,还需徐徐图之。

  ……

  次日清晨,何秋一睁眼,脑海中便响起系统的提示音。

  【新的一天开始,宿主可再次进行签到。】

  何秋尚未完全清醒,已下意识默念“签到”!

  【签到成功,恭喜宿主获得一千株红薯苗,物品已存入个人物品栏,请宿主自行提取。】

  “红薯苗?”

  何秋猛地坐起身,脸上难掩兴奋。

  他早就想吃红薯了。

  但红薯直到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原,如今大明初立,根本没有这东西。

  因此何秋只能将这份馋意压在心底。

  没想到今日签到竟奖励了红薯苗,实在是大喜过望。

  只要将红薯苗种下,等上四五个月,就能尝到甘甜可口的红薯了。

  何秋咽了咽口水,立刻打开物品栏,准备提取红薯苗。

  就在这时,他余光瞥见物品栏角落那个喷壶状的东西。

  何秋的眼睛顿时亮了。

  这喷壶里装的是植物快速催长液,是很早之前签到的奖励。

  当时没有合适的植物需要催生,何秋便一直没提取它。

  久而久之,几乎忘了还有这东西存在。

  如今它总算能派上用场了。

  何秋飞快地穿上衣服,跑到院中的菜园里,将红薯苗和植物快速催长液一并提取出来。

  接着,他找来铁锹,先将红薯苗栽进土里。

  然后,开始用植物快速催长液仔细浇灌。

 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。

  红薯苗如同被施了法术般飞速生长,转眼间便枝繁叶茂。

  不到三分钟,红薯苗已完全成熟。

  何秋收起喷壶,拿起铁锹开挖。

  轻松一掘,一株红薯苗就被他挖了出来,根部挂着七八个饱满的红薯。

  尽管红薯还沾着泥土,何秋已忍不住咽了咽口水。

  他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十几种红薯的吃法。

  恰在此时,朱高炽牵着弟弟朱高熙跑进院子。

  来到何秋面前,朱高炽松开弟弟的手,躬身行礼:“老师早!”

  何秋摆了摆手:“不必多礼,今日为师仍无课业传授,你带弟弟去玩吧。”

  美味当前,他实在无心授课。

  更何况,他向来对讲授理论兴致缺缺。

  作为一名崇尚实践的户外探险家,何秋深知亲身体验的重要性。

  朱高炽终究年纪尚小。

  听到今天不必上课,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欣喜。

  “谨遵老师安排,学生告退!”

  朱高炽再次向何秋行礼后,便想拉着弟弟离开。

  然而朱高熙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……

  第25章 教训顽童

  “何先生,这是什么?”

  朱高熙指着何秋手中那串地瓜,满脸好奇。

  何秋虽对这顽童印象不佳,仍耐心解释:“这是地瓜,一种粮食作物。”

  “粮食?”

  朱高熙瞪大眼睛,质疑道:“粮食怎么会这么脏?这真能吃?”

  这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见到的都是精心烹制的食物,从未见过刚从土里挖出来的作物。

  何秋平静说道:“自然能吃。除去外皮上的泥土,里面的果肉清甜可口。”

  “清甜可口?”

  朱高熙顿时雀跃起来:“我要吃!何先生快把泥土弄干净,快点!”

  何秋微微蹙眉。

  这顽童竟如此骄纵,连他都敢使唤。

  看来必须好生管教了。

  “朱高熙,你为何不自己清理红薯上的泥土?”

  何秋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问道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38263/12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