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玉骨:民国盗墓秘闻 >第1章 埃及探纹,续接薪火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1章 埃及探纹,续接薪火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《玉骨:民国盗墓秘闻》衍生篇?跨洲寻脉 第一章 埃及探纹,续接薪火

  2027 年春日,埃及开罗郊外的孟菲斯史前遗址,16 岁的阿米娜小心翼翼地展开手中的两张纸 —— 一张是沈敬之考古手稿的复刻本,上面画着红山 “玉骨符号” 与古蜀鱼鸟纹的对比图;另一张是她去年从红山遗址带回的埃及史前陶器纹饰拓片,陶片上的 “螺旋纹” 与手稿中的 “玉猪龙纹眼部” 有着惊人的相似。

  “一定要找到它们关联的证据。” 阿米娜轻声对自己说。自去年参加红山跨国研学后,她便成了 “护脉传承人” 计划埃及站的志愿者,每天放学后都会泡在开罗考古博物馆的资料室,翻阅埃及史前遗址的发掘报告,试图从纹饰、器物中找到与中华文明交流的痕迹。

  这天,阿米娜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员的帮助下,见到了一件刚从法尤姆遗址出土的史前陶罐 —— 罐身外侧刻着密集的 “螺旋纹”,纹路的旋转方向、线条粗细,与沈敬之手稿中红山玉猪龙纹的 “圆形眼部” 几乎完全一致。更让她惊喜的是,陶罐内壁残留着少量红色颜料,经博物馆实验室初步检测,颜料成分竟与仰韶彩陶的赤铁矿颜料有相似的矿物构成。

  “这会不会是文明交流的证据?” 阿米娜立刻联系远在中国的小宇,通过视频展示陶罐纹饰与手稿的对比。小宇兴奋地打开数字档案馆的 “纹饰传承图谱”,在屏幕上调出红山玉猪龙纹、仰韶赤铁矿颜料数据:“你看,陶罐螺旋纹的旋转角度是 30 度,和红山玉猪龙纹眼部完全相同;颜料中的铁元素含量,也与仰韶彩陶的检测结果接近!我们可以请周教授帮忙做更精准的成分分析。”

  一周后,周教授通过跨国协作平台发来检测报告:法尤姆陶罐的赤铁矿颜料中,含有一种仅在黄河流域仰韶遗址周边才有的微量元素 —— 这意味着,这些颜料极可能是通过某种跨地域通道传入埃及,或是埃及先民与仰韶先民共享了相同的颜料制作技术。

  为了验证猜想,阿米娜与埃及考古学家马哈茂德教授一同前往法尤姆遗址。在遗址的石器加工区,他们发现了一批小型石刀,石刀表面的打磨痕迹与红山遗址的石器加工工艺高度相似;更关键的是,在一处废弃的祭祀坑中,出土了一枚小小的玉饰残片 —— 残片的材质虽非良渚玉料,却刻着一道简化的 “水纹符号”,与红山古河道的 “交流符号” 结构一致。

  “这些发现太重要了!” 马哈茂德教授捧着玉石残片,激动地说,“以前我们认为埃及史前文明是独立发展的,现在看来,它很可能与遥远的中华文明存在隐秘交流 —— 或许是通过早期的草原游牧部落,或许是通过尚未被发现的海上通道。”

  阿米娜立刻将这些发现整理成报告,同步给 “护脉传承人” 计划的全球团队。林晚秋在回复中提议:“我们可以在数字档案馆新增‘跨洲文明交流’板块,将埃及的螺旋纹、中国的玉骨符号、意大利的丝绸之路纹饰放在一起展示,让全球青少年都能参与到证据挖掘中。”

  消息传开后,“护脉传承人” 计划的各国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:法国青少年在卢浮宫史前文物中发现了与古蜀鱼鸟纹相似的 “水鸟纹”;印度志愿者找到一枚柴油 “螺旋纹” 的史前玉珠,成分与红山玉料存在关联;巴西的青少年则在亚马逊流域的史前陶器上,发现了与仰韶花瓣纹相似的 “层叠纹”。

  盛夏时节,阿米娜受邀前往良渚,参加 “跨洲文明交流” 数字板块的上线仪式。在良渚遗址的莫角山宫殿基址前,她与小宇、晓晓等老朋友重逢,共同按下板块上线按钮 —— 电子屏上,来自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史前纹饰、器物数据不断滚动,形成一张巨大的 “全球文明交流图谱”。

  “以前我觉得埃及文明和中国文明是两条不相交的线,现在才知道,它们早就通过看不见的脉络连接在了一起。” 阿米娜站在图谱前,向在场的青少年讲述自己的发现经历,“只要我们带着好奇与坚持,就能找到更多文明共融的证据,让世界知道,人类从一开始就是一家人。”

  仪式结束后,林晚秋将一本新的 “护脉传承人日记” 交给阿米娜:“这是给你的任务,把埃及的寻脉故事写进去,让更多人看到,文明传承的火种已经在全球青少年手中点燃。”

  阿米娜接过日记,在扉页写下:“从红山的孔明灯到埃及的史前陶罐,从沈敬之的手稿到全球的文明图谱,护脉的路没有终点,因为我们每个人,都是文明的传承者。”

  晚风再次拂过良渚的护城河,带着来自埃及的风沙气息与中华文明的温润。属于 “护脉传承人” 的故事,还在继续 —— 在跨洲的寻脉旅程中,在青少年的好奇目光里,在人类对文明共融的永恒追求中,永远不会落幕。

  (未完待续)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3613/191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