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准奏
推荐阅读:
苏辰
甜欲!冷舔主神他会撩会哄会撒娇
蚀骨危光:总裁的赎罪娇妻
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
时空逆转:凤霸九天
逆天神鼎
开局军功被顶替,小学生扛枪出征
柯南:柯学白月光贴贴手册
斩神:拯救遗憾的仙境九尾
卿卿入骨,疯批太子驯养手札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赵祯话锋一转,语气沉重起来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。一旦开启战端,绝非儿戏。如今我大宋,北有辽国虎视,西有西夏窥伺,新兴之金国亦不可小觑。若我大军北向,西夏会否乘虚而入?辽国岂会坐视故地被夺?此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局,一个不慎,非但不能收复故土,恐招致三国夹击,届时……我大宋基业,恐有倾覆之危啊!”赵祯的担忧不无道理。大宋立国以来,对外战争胜少败多,尤其是面对辽国和西夏,多以岁币求和换取和平,这已成了朝堂上下一种近乎本能的政治惯性。
重启战端,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,更是对全局的精准把控和承担巨大风险的魄力。
盛长梧早已料到官家会有此虑,他神色不变,从容不迫地从袖中取出一卷详尽的奏疏,双手奉上。
“官家所虑,句句在理,皆是老成谋国之言。臣非好战之徒,亦知国之安危系于一旦。故,臣并非妄言开战,而是有一整套详尽的方略,请官家御览。”
内侍将奏疏呈递御前,赵祯展开,凝神细看,越看,他的眼神越是专注,时而凝眉思索,时而微微颔首。
盛长梧在一旁适时讲解,声音清晰而沉稳:
“陛下,臣之策,并非急于求成,毕其功于一役。而是先固本,再图远,先慑服,再收复。”
他指着奏疏上的条目,一条条阐述:
“其一,精兵简政,革新军备。
淘汰老弱,编练新军,全力推广复合弓、神臂弩等利器,组建精锐炮兵,军械之利,可弥补我朝骑兵不足之短。
其二,稳固西线,结好或震慑西夏。
可通过边境贸易、有限度的军事打击,或利用辽夏矛盾,确保我大军北进之时,西线无虞。甚至可许以些许利益,使其暂时中立。
其三,分化瓦解,伺机而动。
如今辽国天祚帝昏聩,国内矛盾丛生,女真金国崛起于其侧,正是其内外交困之时。我朝可明面上维持与辽交往,暗地里加强与金国的联系,使其互相消耗。待其两败俱伤,或辽国内乱之际,便是我军北上最佳时机!
其四,步步为营,稳扎稳打。
不贪图速胜,收复一城,则巩固一城,安抚百姓,恢复生产,将其真正纳入治理,而非简单的军事占领。以战养战,逐步推进。
其五,筹集钱粮,保障后勤。
改革漕运,鼓励商屯,提前数年储备军需,确保战时供给无碍。”
盛长梧的方略,并非热血上头的盲目喊打,而是融合了他对历史走向的预知、对军事技术的革新以及对政治外交的深刻理解,构建的一套环环相扣、立足长远的系统性计划。
赵祯听着,眼中的犹豫逐渐被一种锐利的光芒所取代,他仿佛透过这卷奏疏,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被动挨打、而是主动谋划、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大宋。
殿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,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。
终于,赵祯缓缓合上奏疏,抬起眼,目光灼灼地看向殿下身姿挺拔、目光坚定的年轻人。他深吸一口气,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,沉声道:
“怀瑾,你的方略……缜密周详,思虑深远,非寻常将领、朝臣所能及。你所描绘之蓝图,朕……心向往之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语气变得无比郑重:
“朕,准你所奏!”
“即日起,朕授你全权,总领北伐燕云之一应筹备事宜!枢密院、三衙、户部、工部,皆需配合!望你不负朕望,不负天下臣民所托,为我大宋,收复故土,雪百年之耻!”
“臣,盛长梧,领旨!必竭尽全力,万死不辞!”盛长梧撩袍,郑重跪拜,声音铿锵有力,在文德殿中回荡。
第二日,紫宸殿中
赵祯高坐于御座之上,面色沉静,目光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文武百官,终于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与沉重:
“燕云十六州,自石晋割让以来,已近百年!此乃我中原屏障,华夏故土!失去燕云,则中原门户洞开,汴京时时置于胡骑铁蹄威胁之下!此乃太祖、太宗乃至历朝君主心中深刺,亦是朕,夜不能寐之憾事!”
他顿了顿,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帝王的威严:
“今日,朕意已决!擢升巡抚盛长梧为河北路宣抚使,总领北伐事宜,练兵秣马,伺机而动,为我大宋——收复燕云!”
“臣,领旨!谢恩!”盛长梧应声出列,声音清越而坚定,躬身接下了这沉甸甸的、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使命。
然而,他的话音未落,文官队列中便如同炸开了锅!
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踉跄出班,几乎是扑倒在地,声音凄惶:“官家!不可!万万不可啊!”
他乃是两朝元老,保守派的旗帜人物,“陛下!自澶渊之盟以来,宋辽交好,边境安宁已数十载。我朝岁赐银绢,虽有所出,然换得百姓免于兵燹,商路畅通,实乃以钱财换太平之上策啊!若轻启战端,惹恼辽国,乃至西夏、金国疑我之心,三国若联手来攻,我大宋如何抵挡?届时烽烟四起,生灵涂炭,甚至有……有亡国之危啊!陛下三思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他这一席话,立刻引来了众多文官的附和。
“王老大人所言极是!兵者,凶器也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!”
“北伐?谈何容易!辽国铁骑甲于天下,我军久疏战阵,岂是对手?”
“盛巡抚年轻气盛,只知纸上谈兵,岂能将国运交于其手,行此冒险之举?”
面对这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反对与质疑,盛长梧毫无惧色,他转过身,目光如电,扫过那些惶惶不安的面孔,朗声反驳,其声铿锵,掷地有声:
“荒谬!”
仅仅二字,便压下了满堂嘈杂。
“诸位大人口口声声以钱财换太平,可知这太平之下,我边境百姓过的是何等日子?胡骑年年叩边,劫掠如同家常便饭!岁岁输送的银绢,养的究竟是辽人的贪婪,还是我大宋的脊梁?!这非是太平,这是苟安!是屈辱!”
他踏前一步,气势逼人:“至于惹恼三国?更是无稽之谈!辽国内部倾轧,君臣腐化,早已非昔日之虎狼!西夏摇摆不定,金国崛起于白山黑水,其志岂在区区岁币?他们觊觎的是我中原万里沃土!今日不图自强,他日刀兵加身,诸位是准备再用银绢去填那无底之洞,还是准备跪地乞降?!”
他环视众人,语气转为沉痛而激昂: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! 燕云不收回,我大宋永无宁日!诸位只看到岁币能买来一时安宁,却看不到这安宁如同建立在沙丘之上,一推即倒!看不到我边民的血泪,看不到我将士憋屈已久的战意!看不到这煌煌华夏,岂能久居人下?!”
他言辞犀利,直指要害,将那些“维稳”、“求和”的论调批驳得体无完肤,一场“舌战群儒”的大戏,在庄严的文德殿上演。
http://www.zwhl.cc/zw45301/251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