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 柳娘子“说”媒,撮合老光棍和寡妇反被缠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正月刚过,平安县还裹在厚重的冬装里,县衙后巷的柳娘子家却比县衙大堂还热闹。 门槛儿快被踏破了,一拨接一茬的人,多是些缩着脖子、眼神热切的的光棍汉,也有几个穿着干净、面带羞怯的寡妇,手里都不空着,不是拎着几颗积攒下的鸡蛋,就是提着一小包自家炒的干货。目的只有一个:求柳娘子给说个媒。这风潮,起于腊月里柳娘子无心插柳促成的一桩婚事。东街卖炊饼的王老五,快四十了还是光棍一条,为人老实得三棍子打不出个屁。西巷的张寡妇,男人病逝后带着个女娃,靠给人缝补过活,日子紧巴。年前,张寡妇的女儿病重,无钱抓药,王老五听闻后,竟默默将攒了多年准备娶媳妇的几两银子塞进了张家门缝。柳娘子知晓后,心道这是个善心人,便从中说和了几句,点破了那层窗户纸。没成想,两个苦命人竟真看对了眼,简单办了个席面,凑在一起过了。婚后,王老五起早贪黑,张寡妇勤俭持家,小日子竟有了奔头,女娃的病也渐渐好了。
这事经街坊四邻一传,就变了味儿。说柳娘子是“活月老”,眼光毒,心肠热,经她撮合的铁定和美。再加上柳娘子自个儿就是年轻守寡,一步步熬过来的,深知孤寡的难处,平日又爱帮衬人,在妇人中间人缘极好。这下可好,全县的光棍寡妇仿佛看见了救命稻草,全涌到了柳娘子这儿。
“柳娘子,您行行好,给俺说道个吧!俺不挑,能过日子就成!” 杀猪的刘大膀子嗓门洪亮,震得房梁落灰。
“柳姐姐,俺家那口子走得早,就留下个半大小子,能吃穷老子,俺就寻思找个厚道人,能帮衬着把娃拉扯大……” 李嫂子说着就抹眼泪。
还有更直接的,邻村的老光棍赵老蔫,吭哧半天憋出一句:“娘子,你看俺中不?俺有把子力气,能干活!”
柳娘子起初还耐心应承,拿出个小本本记下各家情况:年纪、品行、家境、有何要求。可很快她就发现,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!甲嫌乙脚大,丙怨丁有老人拖累,李四想找漂亮的,王五又要能干的……往往是柳娘子觉得挺般配的一对,双方一见面,不是你看不上我,就是我看你不顺眼,最后不欢而散,反倒落埋怨。更别提那些自身条件不咋样,眼光却高到天上去的,气得柳娘子直跺脚。
这日午后,柳娘子刚送走一波说媒的,累得口干舌燥,正准备歇口气,小丫风风火火地跑来,倚着门框直笑:“柳姨,您现在可是咱平安县头号大红人啦!俺看您这门槛,比石守备那县衙的门槛磨得都亮!”
柳娘子没好气地嗔她一眼:“死丫头,还打趣你姨!俺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当初就不该多那句嘴!” 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,“你说说,这男婚女嫁,讲究个你情我愿,缘分天成。俺这硬拉硬配,算怎么回事?又不是配牲口!”
小丫敛了笑容,正色道:“姨,话不能这么说。您这是积德行善。眼下县里不太平,外面有官兵围着,大家心里都慌慌的。要是能成个家,有个依靠,人心就稳当些。再说了,成了家,生了娃,咱平安县才有人气,有未来不是?”她压低声音,“石大哥私底下也说,您这可是在帮县里稳定人心呢,是大事!”
道理柳娘子都懂,可这乱麻似的线头,实在难捋。她愁的是,来说媒的越来越多,甚至有些明明有家室的也跑来凑热闹,想让她帮忙“换个更好的”。柳娘子气得拿起扫帚往外撵人:“去去去!俺是说媒,不是拉皮条!再胡咧咧,小心俺拿针缝上你的嘴!”
最让她哭笑不得的是,连县衙里几个年轻的书吏也偷偷跑来,红着脸打听织坊里哪个姑娘还没许人家。柳娘子看着这些半大孩子,又是好气又是好笑:“好好当你们的差!功名未立,倒先想着娶媳妇了?等打退了官军,俺给你们一人说一个天仙!”
疲惫不堪的柳娘子,夜里对着油灯发愁。 这说媒的担子,比她管理织坊、协调妇孺还要重百倍。织坊的线头乱了,她能理顺;可这人心里的线头乱了,剪不断,理还乱。她想起杜明远杜公曾经感叹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如今她是深有体会。成全一桩婚事是功德,可若勉强凑合,岂不是造孽?但若一概回绝,又寒了乡邻的心,也确实不利于在这艰难时局下凝聚人心。
正当她一筹莫展时,杜明远不知从哪听说了她的难处,让石磐捎来一句话:“堵不如疏,顺其自然,立规矩即可。” 柳娘子琢磨半晌,眼前一亮。对呀!光靠她一个人,哪能应付得了全县的姻缘?得立个章程!
第二天,柳娘子就在织坊外贴了张告示,白纸黑字,写得明白:
一、 说媒可,但需双方自愿,不得强逼。
二、 需如实告知自身情况,不得隐瞒残疾、恶疾、债务。
三、 柳娘子只负责牵线搭桥,成与不成,看个人缘分,不得纠缠。
四、 每月只牵线三对,多了不管。
五、 说媒不收礼,成婚后若自愿,给织坊送尺红布沾喜气即可。
告示一出,议论纷纷。有人叫好,说柳娘子办事公道;也有人失望,觉得规矩太多。但不管怎样,这汹涌的“说媒潮”总算有了个疏导的渠道。柳娘子又拉上几个明事理、人缘好的老成妇人,组了个“乡邻互助会”,将来想说媒的,先到会里登记,由大家帮着初步相看、说道,觉得有几分可能,再报到柳娘子这里最终牵线。如此一来,压力顿减。
然而,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。规矩立了,可人情世故复杂,总有那想走门路、破例的。还有那成了亲后过得不如意,又跑来哭诉、埋怨的,让柳娘子平添许多烦恼。这“月老”的红线,看似柔软,实则千钧重。柳娘子凭着一颗热忱心和立下的规矩,勉强维持着局面,但她也深知,这平安县里的姻缘线,远比织坊里的丝线更难理顺。
http://www.zwhl.cc/zw47745/618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