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去小说网 > 服装品牌主理人 >第1章 杭州服装人的二十年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1章 杭州服装人的二十年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zwhl.cc
  人这一辈子,就像钱塘江的水,看着平静,底下暗流涌动。二十年,说起来长,过起来快。一眨眼,我从那个在杭州庆春路摆地摊的毛头小子,变成了别人嘴里的“汪总”。回头看看这条路,坑坑洼洼,有晴有雨,但每一步,都算数。

  2003 - 2006上半年:校园创业初体验——地摊上的经济学

  那会儿我在浙江水利水电学校读书,家里条件一般,学费生活费得自己琢磨。穷学生能干啥?脸皮厚点,摆地摊呗。我没卖别的,就卖衣服。为啥?衣服是刚需,学生娃都爱俏,进点t恤、牛仔裤,本钱小,周转快。

  我蹬个三轮车,从四季青批点货,拉到庆春路夜市,塑料布一铺,就是个摊位。第一天,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,不敢吆喝。后来想通了,面子不值钱,赚到学费才硬气。慢慢练就了“火眼金睛”,一看学生走过来,就知道他大概喜欢啥款式,哪个价位能接受。这就叫最早的“用户画像”和“精准营销”,课本上可学不来。

  这段经历给我最深的烙印就两条:第一,钱难赚,屎难吃,但只要是靠自己双手,不丢人。第二,做生意,得离钱近,离人近。衣服这东西,最贴近人和钱。

  2006年7月 - 2008年3月:职场起步与电商试水——银行窗后的冷暖

  毕业了,总不能一辈子摆地摊。看着同学都进银行、考公务员,觉得那才是“正经工作”。我也挤破了头进了深圳发展银行庆春路分行,当信用卡经理。穿着西装打着领带,坐在玻璃窗后面,感觉人生巅峰了。

  可干久了,发现不是味儿。每天求爷爷告奶奶办卡,看人脸色,业绩压力大得像山。但这段经历对我帮助巨大:第一,练就了一张厚脸皮和一副好口才,被拒绝一百次,第一百零一次还能笑着开口。第二,真正理解了“信用”的价值。信用卡就是基于信任的透支,这为我后来做微商强调“信任”打下了底子。第三,看到了消费信贷的潜力,老百姓敢借钱花了,消费市场潜力巨大。

  期间,淘宝开始火了。我业余时间试着开了个网店,倒腾点四季青的服装,没成大气候,但让我第一次摸到了电商的门框,知道了“流量”、“转化率”是啥玩意儿。

  2008年3月 - 2009年5月:晋升主管,创业扎根——带团队初体验

  后来跳槽到光大银行信用卡部当主管,带团队。从自己干到带着别人干,是道坎儿。你得会分钱,会激励,会扛事。团队里老油条、新嫩芽都有,怎么拧成一股绳?光靠忽悠不行,得分清每个人的诉求,还得自己冲在前面。这为我后来创业带队伍,积累了最初的管理经验。

  但心里那团火没灭。看着窗外的杭州城,每天都在变,电商越来越热,我觉得银行这碗饭,虽然稳定,但吃不饱也饿不死,不是长久之计。创业的念头,像草一样在心里疯长。

  2009年5月 - 2011年初:第一桶金,尾货掘金——嗅到“库存”里的黄金

  心一横,从银行出来了。周围人都说我疯了,铁饭碗不要。但我清楚,我要的不是稳定,是可能性。出来干嘛?我盯上了“库存尾货”。在银行时就跟小企业主打交道,知道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库存压资金。四季青市场那么大,每天都有新款上,每天也有老款压仓底。

  我就像个“收破烂的”,专门去收这些尾货。别人眼里是垃圾,我眼里是宝贝。便宜收来,整理分类,在1688上做批发。因为价格极具优势,质量也不差,一下子打开了销路,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服装店老板,特别喜欢。这第一桶金,赚的就是 “信息差”和“胆子大”的钱。让我明白:别人恐惧时我贪婪,在不起眼的地方,往往藏着最大的机会。

  2011 - 2012年:尝试做品牌和做网批——档口里的江湖

  尾货生意毕竟不稳定,货品不可控。我想做点“正经”生意。四季青的档口开始扩大,尝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,一边守档口做实体批发,一边继续经营1688网批。

  档口生意是所大学。南来北往的客商,形形色色。有豪爽的,有斤斤计较的,有拿了货跑路的。你得会看人,会来事,还得镇得住场子。同时做线上线下,才发现“网批”效率更高,覆盖面更广,但实体档口能建立更深的信任。我开始琢磨,能不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?

  2013年:网批业务爆发,荣膺阿里“红人”——站上风口

  那几年,1688平台飞速发展。我靠着在四季青摸爬滚打对货品的理解,加上之前摆地摊练就的“用户感”,网批业务爆了。销量冲进平台前十,被阿里巴巴邀请去年会,还给了个“十大专家红人”的称号,走了回红毯。

  那一刻,确实有点飘。但冷静下来想,这成功一半是努力,一半是平台红利。关键是,要敬畏趋势,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。但风停了怎么办?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能力。平台的红利,吃不久。

  2014-2020年:双品牌驱动,微商破局——在争议中筑起护城河

  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,流量成本飙升。我看到微信生态的崛起,感觉新的机会来了。很多人对微商印象不好,认为是传销、刷屏。但我认为,工具无所谓好坏,看你怎么用。我决定赌一把,开辟第二战场——做SUdUhood品牌,搞微商。

  内部反对声很大,觉得不务正业,伤品牌。我力排众议,认定这是“社交电商”的未来。我们不做那种压货拉人头的模式,而是坚持“一件代发”,重心放在“赋能代理”和“内容创作”上。我们搞“微学院”,教代理怎么卖货怎么做人;我们死磕产品设计和品质;我们深耕私域流量,把用户当朋友。

  这几年,是打仗的几年,也是SUdU建立起真正“护城河”的几年。我们顶住了行业乱象,熬过了洗牌期,靠的就是 “产品为王、信任为本、赋能成长”这十二个字。当潮水退去,那些搞歪门邪道的都裸泳了,我们穿着裤衩站稳了。

  2020 - 2025年:直播赋能,稳中求进——穿越不确定周期

  疫情来了,对线下打击巨大,但我们线上根基稳,受影响小。直播火了,我们没盲目跟风,而是把直播作为工具,赋能给我们的代理和线下店,搞“门店直播”、“导购直播”,帮他们引流。我们没追求成为头部网红,而是踏踏实实服务好现有客户。

  这几年,生意不再追求爆炸式增长,而是追求“健康度”。现金流稳健,团队稳定,客户忠诚。SUdU成了一个小而美、有温度的品牌。我常常对团队说:企业活着是前提,健康活着是本事,长久健康活着是境界。

  回头看这二十年,就像打游戏升级:

  摆地摊是新手村,练的是胆量和基本操作。

  银行是副本,见识了系统运作,积累了初始资源和抗压能力。

  做尾货是打野,锻炼了寻找机会、火中取栗的能力。

  开档口是占线,深入了解了行业生态和人性。

  网批爆发是团战,借势平台,成就了第一个小高峰。

  微商转型是转职,在争议中开辟新航道,构建了核心壁垒。

  直播赋能是版本更新,不断学习,适应新环境。

  这一路,我最大的感悟是:

  小富靠勤,大富靠势。要勤奋,更要看懂趋势,在正确的方向上勤奋。

  诚信是最大的无形资产。骗得了一时,骗不了一世。信任塌了,一切归零。

  老板的认知是企业天花板。要不断学习,不断突破自己,敢于否定过去的成功。

  做企业是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。耐得住寂寞,扛得住诱惑,活得久才是王道。

  一个人可以跑很快,一群人才能走很远。要懂得分利,懂得赋能,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。

  二十年,杭州变了,市场变了,我也变了。但有些东西没变:就是对服装这个行当的热爱,对诚信经营的执着,对身边兄弟们的责任。

  下一个二十年会怎样?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只要守住这些不变的东西,拥抱变化,脚踏实地,未来就没什么好怕的。钱塘江的水还在流,我们的故事,就还没完。
  http://www.zwhl.cc/zw47910/1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zwhl.cc。爱去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zwhl.cc